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宋愛華:教孩子“搶救”河南墜子

2013/5/24 11:30:47 點擊數: 【字體:

 
    女承母業把戲唱

    宋愛華出生在河南商丘的一個曲藝世家,姥爺劉忠堂是豫東享有盛名的河南墜子藝人。母親劉世紅因演唱時嘴皮子特別快,有“綠鋼皮”的綽號。“綠鋼皮就相當于現在的動車,‘ 從南城到北城,誰不知道劉世紅’,母親當時已經非常紅了。”宋愛華說。

    “可能是家族遺傳有些天分,沒人教我唱戲,但我邊玩邊聽就會唱了,五六歲我就給母親登臺墊場。”宋愛華說,“在舊社會,唱戲是不入流的職業。當時家里特別窮,但母親想把我培養成個‘洋學生’,送我去讀書。可是父母要跟戲班子到處演出,家里就剩下我自己沒人照顧,讀了兩年書后,母親也只好讓9歲的我正式進入戲班。”

    進入戲班后,母親開始對宋愛華嚴格要求,每天早上5點鐘準時到河邊吊嗓子,上午排戲,下午、晚上去演出。簡板是河南墜子表演中唯一的道具,也是演員和樂隊之間掌握節奏的工具。為了讓她把正板、花板、搖板、飛板等都打好,母親把她的手都打青了。天賦加苦練,讓宋愛華的河南墜子越唱越好,簡板更是打得爐火純青。1951年,政府成立了曲藝隊,宋愛華終于由民間藝人成為了“正規軍”。

    從“左”到“右”的改革

    1958年,宋愛華進入剛剛成立的河南省曲藝團工作,開始自己設計唱腔,《雙槍老太婆》和《舌戰小爐匠》等經典曲目都是她的作品。但是在表演這些新戲時,宋愛華覺得傳統的左手打簡板的方式使演出受到了限制。

    “當楊子榮抓住小爐匠,說‘我代表祖國,代表人民,代表黨,來判處你的死刑’的時候,簡板要充當道具槍,但是簡板拿在左手,很不方便,所以我想改用右手打板。”對于早已習慣左手打板的宋愛華來說這并不容易,她抽空就練,下鄉演出的路上也邊走邊打,慢慢的,右手比左手更加嫻熟,右手打簡板也逐漸被推廣。

    “從娃娃抓起”

    1984年,宋愛華調到河南省群眾藝術館工作。43歲就離開演出一線讓宋愛華有些遺憾,但這讓她有更多的機會教學生。“藝術需要傳承。舊社會藝人的日子不好過,但有窮人家的孩子來學藝,母親還是會把他們收下。沒錢買簡板,就把家中紫檀木的桌子腿卸下來做成簡板給他們用,然后用磚再把桌子支起來。這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退休后,宋愛華在河南省少兒藝術團教河南墜子,真正開始“從娃娃抓起”。在近20年的時間里,她手把手地帶了五批學生,所創作輔導的河南墜子《夸家鄉》等節目屢獲文化部金獎,她本人也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優秀園丁獎”。“我雖然累點,但是非常值得。現在曲藝市場依然不景氣,我教出來一個孩子,就會帶動他的家人、朋友也喜愛河南墜子,讓孩子來搶救河南墜子,這樣的帶動作用是非常大的。”

    宋愛華帶過的學生已有幾百人,但今年她才收了5個徒弟。她說:“ 過去我覺得收徒弟是舊俗,找我學戲的都是我的學生,我不收徒弟。但現在我是河南墜子的國家級傳承人,身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必須讓這門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本報記者 陳巨慧 實習生 馮俊霞【原標題:宋愛華:教孩子“搶救”河南墜子】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2010-10-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