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愛蓮的藝術經歷
2013/5/29 9:31:5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1939年,一個不滿9歲的小女孩進入漯河“文鳳班”拜師學戲,攻閨門旦,從師不到三年,毛愛蓮便登臺演出。
1942年,毛愛蓮自成班社,13歲成為掌班。這時的她,扮相俊俏,唱腔如行云流水,表演揮灑自如,在豫南一帶已頗負盛名,觀眾親切稱之為“毛小愛”。
1949年,她率領的興愛劇社經批準歸屬周口市領導,改名“紅光越調劇團”,任團長。
1952年,她參加許昌地區第一屆戲曲會演,榮獲優秀演員獎。
1956年6月,她參加河南省文化藝術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同年參加許昌地區戲曲會演,榮獲表演一等 獎。
1959年,她參加許昌地區代表團赴省演出《無佞府》,飾演柴郡主,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了《校場點兵》一場的舞臺藝術片。
1960年6月,她赴京參加全國文教衛先進工作者大會,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同年11月,赴京匯報演出《無佞府》、《掉印》,在中南海受到陳毅、習仲勛以及文化界名人郭沫若、周揚、田漢、夏衍、林默涵等親切接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觀看演出后,稱贊她“是個很出色的旦角演員,能紅遍全國乃至更遠的地方”。
1961年,她調許昌地區越調劇團任副團長,后任團長。
1965年2月,她主演現代戲《賣籮筐》、《夫妻倆》,由珠江電影制片廠攝成戲曲藝術片,同年,應廣州軍區邀請,為中央領導人朱德、董必武及日本共產黨總書記宮本顯治演出。
1965年7月,她主演現代戲《斗書場》參加中南區會演,同年9月,該劇被中南區評為赴京匯報節目,10月1日參加了國慶26周年觀禮,10月10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演出并合影留念。
粉碎“四人幫”以后的1977年,她參加許昌地區現代戲會演,主演《賽刀之前》,后該劇由省選調參加1978年省會國慶優秀劇目展演,12月,演出的小段《佳節探親人》,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并對臺灣廣播。
1979年10月,她演出現代戲《趕集》,參加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30周年獻演。
1981年,毛愛蓮主演的傳統劇目《白奶奶醉酒》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為彩色戲曲片,并榮獲長影“小百花”獎。
1983年,中國唱片社錄制了毛愛蓮的《火焚繡樓》等7個劇目的全場或選段,制成唱片對全國發行。
1984年6月,她應河南電視臺之邀,與唐國強、陳述合作拍攝電視劇《翁婿之間》。
1988年,她參加河南省首屆藝術節,在全省名老藝人演唱會上演出《火焚繡樓》其中《盤門》一折獲獎。同年,中國唱片社灌制了她主演的《火焚繡樓》、《白奶奶醉酒》、《抱琵琶》、《繡畫屏》等唱片,河南電視臺錄了選場。
1994年夏,由河南電視臺錄制了《火焚繡樓》、《李雙喜借糧》、《白奶奶醉酒》,同年,黃河音像社出版發行了這三部戲的錄音帶。
1995年,她退休,仍經常隨團演出。
2000年10月,許昌市委、市政府為她舉辦從藝61周年慶祝活動,向她贈送了“越調常青樹”匾牌。
2002年12月,她與常香玉、馬金鳳、王基笑等8人一起獲“黃河戲劇特別貢獻獎”。
2004年,許昌電視臺為她舉辦專場演出。
2006年10月,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舉辦毛愛蓮演出專場,授匾“越調皇后”。作者:馬炎心【原標題:毛愛蓮的藝術經歷】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日報 200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