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李樹建以淚洗面,可以理解

2013/7/30 10:59:23 點擊數: 【字體:

    10月底,在一次省委書記、省長參加的4家企業向河南文化教育事業捐助2億元的典禮上,河南省豫劇二團團長、省劇協主席李樹建感激心切,口不擇言,冒了一句:“盧書記到河南之后,我們河南文化界的春天就到了。我們每天激動萬分,以淚洗面。”

    一時間,網絡上惡評如潮,在這眾多網友和時評作者看來,李樹建的舉動顯然是吹捧領導過了頭,混淆了現實與舞臺的區別。人們提出的疑問還包括“盧書記到河南之后,我們河南文化界的春天就到了”,讓此前在河南主過政的領導們情何以堪?“激動萬分,以淚洗面”不是不可以,但非要冠以“每天”的修飾,顯然脫離了事實。更有人將此事上升到知識分子獨立人格的角度加以評判。

    我卻覺得對李樹建的這句話和這一舉動,不應作過于負面的解讀。雖然他的說法很不妥,有拍馬屁之嫌,但以此斷定其為馬屁文人或奴才作風的典型,實在是小題大做了。真正的馬屁精絕非這樣的水平,也不是在這樣的場合顯示功夫,李團長的憨態恰好證明他不是溜須里手。

    公眾人物說話當然有“政治正確性”與否的分別,像最近發改委專家劉福垣的雷人之語“中國要想成為強國,必須有三高:物價高、人價高、錢價高三高”,就需要人們作一番政治正確性的評價與考量。只是,對于李樹建這句感激過分的言論,還是應該多多從事件的背景和原委去理解。

    李樹建后來接受采訪時解釋說,他做過22年的團長,以前的工資水平很低,在六七年前,團里全年人均工資才5320元,作為團長,經常像個乞丐一樣出去找企業拉贊助。盧書記來了以后,首先解決了演員的溫飽問題。報道中的彼時彼刻,企業捐款,省委書記、省長還親自參加,作為演員,他非常激動。李說,“人要說實話”,《大河報》上刊發的那些話都是真實的,但不是網上質疑的拍馬屁。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作為一名有著眾多藝術成就的豫劇表演藝術家,其率領的省豫劇二團演職員全年的平均工資才5300多元,也就是說每個演員月工資400多元。這對于被稱之為藝術工作者的演員來說心理落差確實太大,他們的家庭及其生活究竟是怎樣一個窘境呢,李團長說他像一個乞丐一樣,他們一群人面臨的生存壓力和社會地位的難堪恐怕不是外人可以想象的。

    “以淚洗面”源于7月底盧展工書記的一次調研,河南文化團體受捐6000萬元,解決了工資及時發放和保障問題,這6000萬元無疑是雪中送炭。如果盧書記倡導的這次捐助能使河南豫劇二團的演員工資達到每人每月800多元,或者1400多元,抑或2400元,那么,每個演員乃至李團長很多天激動地以淚洗面,這一事實即使不是形似也是神似,即使不具有表面上的真實性,也具有實質上的真實性。

    所謂“解決問題和困難值得肯定,但困難未必不是當地對文化事業和相關文化團體的‘歷史欠帳’,應該償還的‘欠帳’償還掉,未必值得大書特書”,這句過于輕巧的評論,實在沒有理解多少年工資無著生活困難的演員們的心境和心思。盧展工書記自然不是青天大老爺,可是他來河南不久就以這么大的力度一舉解決了豫劇二團演職員工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面對的“天大”問題,并且用特殊和非常規的方式予以解決的,他的舉動在豫劇二團的演職員心中不是青天勝似青天。

    新任省委書記初來乍到,沒有大興土木去搞形象工程,沒有千方百計區去增加本地區的GDP,而是大張旗鼓的動員企業為本省文化教育事業捐款,切切實實的解決文化企事業單位實際困難。這樣的省委書記受到他關心的群體及行業人士的衷心感謝,理所應當。至于其他的領導同志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始終沒能解決這個問題,豫劇演員們沒有齊聲感謝他也屬正常。

    雖然不能說是盧書記來了,河南文藝的春天就到了,但是他一舉解決了豫劇演員面臨的的最大困難,演職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之后,河南文藝的春天就是可期的。李樹建的“我們要創作更多精品回報社會”的誓言,就是證明。

    不容否認,大多數人往往并不了解弱勢階層每天面臨的困難,更不了解類似地方劇演員、普通報刊記者以及普通文字寫手這一類人士每天面臨的生活窘境。每月400元,或者如有些報紙記者每月1500多元,還有的報刊招聘文字材料編撰者底薪幾百元,然后根據拉到的廣告性文字提成,這樣的經濟收入和勞動方式對于他們的生活及其社會地位意味著什么呢?而這的確還是許多普通報刊工作者和從事基層文化事業者的基本生態。

    是他們不思進取、不想演出,還是他們不想寫作、不愿發表受讀者歡迎的文章?我們國家的演出市場如此之大,需要各類文化娛樂消費的人口更是世界之最。君不見隨便一個港臺歌手,經電視臺一包裝,到各地演出走穴,動輒一場收入數十萬元;隨便一個韓國倫理電視片,就能夠勾動千千萬萬中國觀眾的神經,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與此同時我們的許多地方劇劇團,許多國營的歌舞團、話劇團,卻一直以來處于難以生存下去的境地,很多年很多劇團演員只有很低很低的收入。

    說話好說,某某某劇團每年演出多少多少場,收入多少萬,同是河南豫劇,“梨園春”電視欄目就搞得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俱佳,“還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認為這依然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可以這樣看問題,那么我也同樣可以這樣質疑:誰說我們的散文、理論文章沒有發表園地,余秋雨的文章不是發表得那樣多那樣廣么?誰說我們的報刊經濟效益不好,讀者少,《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讀者》、《知音》,不是經濟效益很好,讀者遍布天涯海角嗎?報刊辦不好,是你們作者編輯努力不夠,怨不得別人。[作者:左路軍]【原標題:李樹建以淚洗面,可以理解】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紅網 2010年11月0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