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鼓兒哼:綻放中的小劇種奇葩

2014/7/30 17:23:33 點擊數: 【字體:

鼓兒哼:綻放中的小劇種奇葩
 
 鎮平民間藝人王兆剛正在表演鼓兒哼! 
 
    鎮平縣是曲藝之鄉,源遠流長的鎮平文化,哺育了絢麗多彩的鎮平曲藝,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民間藝人。在眾多的說唱藝術當中,鼓兒哼表現得尤為突出。
  
    追根溯源說鼓兒詞
  
    鎮平鼓兒哼分曲藝和戲劇兩種形式。一般登臺的叫鼓兒哼戲,一人一角,和戲劇一樣演出。平常人們看到民間演出的場景,大多數屬于曲藝的范疇。鎮平鼓兒哼是在曲藝鼓兒詞的基礎上演繹發展而來,探尋它的淵源,就不能不從它的前身——鼓兒詞說起。
  
    鼓兒詞是鎮平古老的農村說唱形式。
  
    根據鎮平鼓兒詞老藝人李華亭(1907年~1981年)生前所述,最早的鼓兒詞是宣講教義的一種工具。從藝者大都以孔子為祖先。傳說中,孔子曾有一段被困蔡邦的故事,當時為了早解困境,子路(孔子的大弟子)拿起住所內的“鐘翅”和破牛皮張好的七寸雙面音鼓,沿路說唱去魯國搬兵。也因為這段傳說,后人在說鼓兒詞之前,經常會用一段“打動我這七寸雙面牛皮戰鼓,領動那漂江過海的鐘翅鋼扉,詩字慢傳,相送一回”的唱詞,以作為當場演出的前奏。
  
   鎮平縣曲協主席楊成來介紹說:“鎮平的鼓兒詞藝術流傳的時間相當長,究竟是那一年起源的,這個已無證可考。據史料記載,在1930年左右時候,鎮平的鼓兒詞藝人就已達131人,這些藝人長時間巡回演出在鎮平的田間地頭和村莊庭院。”
  
    此后,鼓兒詞逐漸走向衰落,原因是新曲種墜子傳入鎮平。墜子以優美的唱腔旋律,華麗的語言唱白,流暢的曲調和抒情技巧,吸引著千萬聽眾,加上伴奏樂器墜胡模擬人聲的動人效果,一下子把鼓兒詞逼向低谷,藝人紛紛改唱墜子。
  
    葦子灘上誕生的鼓兒哼
  
    鼓兒詞這種一人扶鼓擊板的說唱形式,優點主要是輕便靈活,不足之處主要是唱腔旋律單調,缺乏弦樂伴奏。因此,一些鼓兒詞藝人便萌發了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弦樂伴奏的設想。
  
    1924年的春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間節點。從事鼓兒詞藝術的鎮平藝人李效成與義弟劉金奎、劉玉山一起在鎮平賈宋葦子坑延陵河灘上,反復磋商,試唱試演,經過一年零四個月的不懈努力,終于在1925年秋天將鼓兒詞與墜子糅合成功。從那以后,在鎮平這塊土地上,便產生了鼓兒詞說唱藝術的第二代——鼓兒哼。
  
    楊成來說:“1981年,當時的南陽地區群藝館館長李長喜,組織有關人員來鎮平對鼓兒哼進行調查。據李效成的兒子李天和介紹,當時在葦子坑的西河上,3位老藝人把沙灘當舞臺,把柳枝當馬鞭子進行排練,廢寢忘食地鉆研了一年多。”
  
    比之鼓兒詞,鼓兒哼的唱腔更加婉轉動聽,因為它在落尾句拖腔哼聲較重較長,所以又叫“鼓兒哼”。鼓兒哼的唱詞基本上沿用的都是鎮平方言,既通俗易懂,又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該縣鼓兒哼藝人基本上走遍了鎮平的村村寨寨,鼓兒哼成為那個時代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民間小戲”變身南陽大鼓
  
    鎮平縣廣播電臺如今還存有幾盤錄有當年老藝人們精彩唱腔的磁帶,“大宋一統震華意,八帝徽宗登寶基,自從你宋王登龍位,槍刀滾滾還不安逸,南有方臘打戰表,北有胡兒把兵起,西有王青和禪虎,東有梁山眾兄弟……” 這種被稱為鄉野里“民間小戲”的表演,在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半個世紀的歲月里,曾經興盛一時,它基本上代表了一個時期的農村文化現象。
  
    根據鎮平縣1962年文藝普查報告記載,1953年該縣藝人王興國帶著他的犁鏵大鼓《拳打鎮關西》先后在鄭州和南陽地區進行文藝匯演,榮獲一等獎和中南六省優勝獎,很多現場錄音都曾在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播放。1976年,全國曲藝調演在北京舉行,南陽市曲藝團為了準備調演,特意在鼓兒哼的基礎上加工改造音樂和唱腔,形成了現在的南陽大鼓。當年,南陽大鼓在北京的調演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此后,南陽大鼓先后多次被國家級的曲藝表演團體帶到香港及東南亞地區,這種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表演受到了眾多海外華僑、華人的歡迎和好評。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陽日報(2011-03-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