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付明在表演
一輛三輪摩托車,大大小小裝了二十幾個鼓、鑼、鈸、镲,車把上掛著鑼,車頭上架著小鼓,一手打鼓,一手敲鑼,兩腳有節奏地踏動腳蹬,三輪車后廂的鼓、鑼、鈸、镲隨之敲響,如同一臺戲開場般熱熱鬧鬧。
春日午后,坐在內鄉縣赤眉鎮韓崗村賈付明老人家的老屋前,聽老人說唱了一出鼓兒哼。一個演員一臺戲,敲書鼓,擊犁鏵,似說似唱,風趣、幽默,一時間,村民紛紛聚攏過來……
一位70歲的老藝人,年輕時偷師學藝,靠記憶力脫本演唱鼓兒哼;退休后,十幾年間騎著三輪摩托車四處哼唱老調……老人向記者講起自己的“藝術人生”,興致盎然。
一輛三輪車,敲響鑼、鼓、鈸、镲
春來花發,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金黃,穿過午后的楊柳風,我們走進內鄉縣赤眉鎮韓崗村。進村右轉第一家,門口停著的一輛“奇葩”三輪摩托車特別招人眼,這就是鼓兒哼老藝人賈付明的家。
三輪車左把上掛著一只銅鑼,車頭上架著小鼓,后廂兩側掛著寫滿字的紅底布招子。平時,賈付明老人就是騎著這輛車趕廟會說唱鼓兒哼。記者一行圍上前正在看布招子上的“人生十大最”:“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大的財富是健康,最大的失敗是自大……”充滿生活智慧的小哲理,吸引人不由自主地看下去。這時,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從屋里走出來說:“這都是我自己編的。”隨后,他扯下布招子,讓大家看車:后車廂上絲絲線線盤繞,上邊掛著大大小小數十個鼓、鑼、鈸、镲等樂器。還沒等眾人明白,老人幾步上前跨上三輪車,一手打鼓,一手敲鑼,兩腳有節奏地踏動腳蹬,三輪車后廂的鼓、鑼、鈸、镲隨之“咚咚鏘鏘”敲響,真是一個人,一臺戲!
一出鼓兒哼,讓聽者如癡如醉
穿上長褂,戴著禮帽,只一會兒工夫,賈付明回屋裝扮整齊,拉出音箱,豎好麥克風,敲響書鼓,瀟灑地揚手擊犁鏵,伴著節奏拉開了長腔:“走過的,路過的,來來來,今天咱們唱一出《五子葬父》啊,說的是……”
書鼓咚咚響,鐵板聲聲脆。賈付明老人剛一敲響書鼓,就有村民聞聲而來:“二哥唱曲啦!”隨后,村民越聚越多,或坐或站,里三層外三層圍在老藝人家門口。《五子葬父》唱的是五個弟兄,在父親去世后,各打小算盤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愿出錢葬父。唱詞簡練、風趣、幽默,包袱抖得精彩絕妙,讓聽者如癡如醉,笑聲不斷……旁邊的老頭老太們高興地說:“‘二哥’可是我們西三縣的名角兒,唱的鼓兒哼通俗易懂,人人都愛聽。俺們年輕的時候,‘二哥’經常在俺們相鄰幾個縣演唱,每次都唱到大半夜,觀眾是人山人海。”
據《中國戲曲曲藝詞典》記載:“鼓兒哼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豫西南一帶流行的一種曲藝形式,又稱說書或鼓兒詞。演唱者不用絲弦伴奏,只用小鼓和犁鏵片擊節演唱,有吟有誦,有說有唱,因唱腔的尾音多鼻音帶哼字,故稱鼓兒哼。”的確,在那個物質與文化匱乏的年代,由于“鼓兒哼”具有一人多角、隨時隨地可唱的特點,加上藝人抑揚頓挫、繪聲繪色的演唱,很受群眾的歡迎。藝人們通過這種頗具情趣的藝術形式,將善與惡、美與丑的故事在農村傳唱,對人們進行廣泛的道德教化。
一位老藝人,一生執著堅守
唱完曲,老藝人賈付明坐下來,將自己與鼓兒哼的情緣娓娓道來。
“以前,我只要一出場就能叫起巴掌。”看記者沒聽懂,賈付明解釋:“就是掌聲啊!”
賈付明,1944年出生,上小學時,村里來了個說書的,《隋唐演義》、《羅成落難》,通俗易懂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他,他跟著說書的聽了一場又一場,白天聽,晚上記,有空就琢磨“鼓詞”。從此,十歲的他迷上了唱“鼓兒哼”。
1963年,賈付明到內鄉縣曲藝隊學習半年,1964年開始外出演出,1977年加入西峽縣曲藝團,任鼓書演員。在西峽縣曲藝團期間,他多次獲專場演唱,招牌是“小賈說書”。演出代表曲目有《小八義》、《劉公案》、《響馬傳》、《烈火金剛》、《平原槍聲》、《林海雪原》等。老人說,作為鼓書演員,他最大的優勢是記性好,別人唱一出戲,他聽一遍,連詞帶包袱都能記下來,而且還能發揮二次創作。
上世紀80年代,為了適應新形勢,賈付明多次創作新曲兒。現代鼓詞《坐火車》、《后悔藥》、《借斧頭》等,一批時代感較強的作品,再次贏得群眾喜愛。1984年,他被吸收為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1987年獲南陽地區會演一等獎,還榮獲農村文化藝術工作者稱號,并入選《河南當代曲藝家辭典》。退休后,他獲得內鄉縣首批“名老藝人”稱號。
上世紀90年代,隨著電視、電腦等新興娛樂方式的普及,鼓詞過去的輝煌一去不返。如今,已經沒有年輕人愿意聽鼓詞,更沒人愿意學唱鼓詞,老人陷入困惑,很失落。退休后,經過一段時間休整,賈付明老人買來一輛三輪摩托車,開始趕廟會、進城,在宛西幾個縣變著法子演唱“鼓兒哼”,跑遠鄉,走近郊,三輪摩托車載著這名老藝人的執著。每次演出,都有很多中老年人圍著癡癡地聽。十幾年來,三輪車騎壞了六輛,別人問他圖個啥,賈付明老人說,唱一輩子了,我唱我開心,不唱急得慌,只要我身體好,活到一百歲,我還會唱下去!
采訪結束時,已是夕陽西下。赤眉鎮文化站站長閆朝麗告訴記者,現在會唱鼓兒哼的人寥寥無幾了,希望這項古老的曲藝能有人繼承下來,希望通過這雅俗共賞的鼓兒哼,讓我們想起難忘的童年,讓我們憶起美麗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