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傳統文藝 >> 瀏覽相關信息

在堅守與創新中前行

2014/8/11 16:32:46 點擊數: 【字體:

     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盛會。
  
    為探討新形勢下越調藝術的發展之路,4月7日,由中國越調網和許昌市越調劇團共同主辦的“2013越調藝術交流研討會暨“越調皇后”毛愛蓮先生八十五壽誕慶祝活動在河南許昌隆重舉行。越調界知名藝術家、專家和現存的6家專業越調劇團會聚許昌,就越調藝術傳承與發展進行了深入廣泛的探討,并對毛愛蓮的藝術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及總結。
  
    而在越調藝術的發展史上,本次研討會也是繼1959年河南省首屆越調會演和1992年河南省首屆越調熒屏大獎賽后,越調各流派之間最隆重的一次“大會師”。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智慧的交流,也是一次思想的盛宴。
  
    品“毛派藝術”——越調界的奇葩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我省三大劇種之一,越調深受廣大戲曲愛好者的歡迎,在我國戲曲藝術百花園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許昌作為戲曲藝術的一方沃土,越調藝術源遠流長,推出了一大批優秀劇目并涌現出了張秀卿、申鳳梅、毛愛蓮等越調名家。
  
    研討會上,著名劇作家馬炎心表示,毛愛蓮作為越調藝術家的杰出代表,自從走上戲曲道路以來,已累計演出130多部戲,其中有3部戲被拍成電影、6部戲被拍成電視劇,至今依然活躍在舞臺上,被譽為“越調皇后”“越調常青樹”。在越調旦角中,她自成一家,唱腔獨一無二,開創了越調兩大代表流派之一——“婉約派”,其藝術功底扎實、戲路寬廣,不僅擅長閨門旦,而且能演小生、須生、老旦,可以說將畢生心血都獻給了越調事業,是一位成績斐然的越調表演藝術家。
  
    “許昌越調之所以能夠成為越調的一個重要流派,并成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離開毛愛蓮是不可能的。”對于毛愛蓮的藝術成就,著名越調作曲家王大衛毫不吝嗇自己的佩服與贊美。他表示,毛愛蓮對眾多人物的成功塑造,既是她用心觀察、細心體驗的結果,也是她充分調動戲劇手段、準確表現的結果。“毛愛蓮的戲,念白清晰流暢,明快利落,樸實自然,有鮮明的節奏感和強烈的音樂感。她表演俏而不潑、蘊而不澀、細而不繁,十分注重眉目傳情、手袖傳情、舉止傳情,而且‘傳’得適度適中、不欠不過、恰如其分。再加上她獨有的鼻音唱腔,讓人看她唱戲真像吃了一口沙瓤西瓜,沙沙的,甜甜的,余香不散。”王大衛說。
  
    在對“毛派藝術”的研討中,專家們這樣評價毛愛蓮的演唱藝術:她的唱腔清脆委婉,音色甜潤,吐字清晰準確,可以概括為7個字——甜、純、清、巧、情、麗、快。與會專家特別指出,在越調“豪放派”代表人物申鳳梅辭世之后,毛愛蓮是越調界碩果僅存的一桿大旗,我們要在老一輩藝術家德藝雙馨藝術品格的感召下,扎扎實實做好越調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今昔對比——困境中的堅守
  
    回顧昔日的輝煌,越調藝術璀璨奪目,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越調和其他劇種一樣,受到強烈沖擊。如何直面當下的困境,成為本次研討會關注的問題。
  
    河南省戲劇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戲劇史學家馬紫晨表示,作為植根中原沃土的地方戲曲,越調鮮明的審美傾向、優美的唱腔特點,展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上世紀60年代至上世紀80年代的輝煌時期,全省越調劇團多達16家,并且多家越調劇團多次進京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成為藝術界的美談。“但是現在的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全省僅余6家專業越調劇團,分布在周口市區、扶溝縣、許昌市區、襄城縣、鄧州市、社旗縣,這說明我們的演出市場已經嚴重萎縮。我認為,目前當務之急就是要做好越調的研究和整理,并通過老中青三代結合,深入挖掘及保護好越調藝術的精髓。”馬紫晨說。
  
   申鳳梅的關門弟子、省越調劇團團長申小梅表示,為了做好越調藝術的傳承與創新,近年來,省越調劇團不僅整理排演了申鳳梅大師的代表作品,并且推出了《老子》。“該劇目于2010年獲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文華大獎,并在去年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成績的獲得,不僅是對我們劇目的肯定,而且是對越調藝術的一種認可,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傳承與發揚越調藝術的決心。”申小梅說。
  
    展望未來——整合資源再放華彩
  
    交流,是為了提升,更是為了讓越調藝術常青。
  
    針對越調藝術老腔老調、行當不全等問題,馬紫晨表示,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河南越調已經度過嚴冬,但市場不景氣的狀況仍然存在。越調藝人不應該怨天尤人,需要直面問題,克難攻堅。“在傳承越調藝術的同時,我們必須大膽創新,敢于打破‘豪放派’‘婉約派’之間的人為劃分和情感隔閡,形成資源互補的優勢。”對此,著名越調作曲家趙抱衡深有感觸地說,“越調要發展,首先離不開政府的扶持。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各劇團的生存現狀都得到了有力改善,但是人才流失的問題依然嚴重,需要政府進一步重視。同時,目前國家級、省級越調傳承人都已年過古稀,所以培養接班人更是當務之急。因此,各地專業劇團可以用‘以團代校’的方式或創辦專門的學習基地,為越調藝術輸送更多的新鮮血液。”
  
    研討會上,眾位專家對許昌成立戲曲藝術發展中心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紛紛表示,戲曲來源于民間,市場也在民間。在目前演出團體數量有限而演員又青黃不接的情況下,整合戲曲資源是越調發展的必由之路。
  
    “不同劇團之間的交流,呈現的不僅是各自不同的發展之路,還體現出我們越調藝人對再創輝煌的信心。”毛愛蓮、申小梅等與會藝術家一致表示,今后將開展越調聯誼活動,跨地域、跨劇團、跨流派進行演出、交流與合作,著力培養人才,團結起來,擰繩前進,使越調藝術再放華彩。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日報(2013-04-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