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杞人”
2013/8/21 14:24:1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杞人憂天”是一個在歷史上深受關注的成語,這個成語中的主人公是“杞人”,在古代,“杞人”的知名度大概和現在的成龍、周星馳等人不相上下,真稱得上是當時是一代明星。因為杞人的擔心和憂慮,使得原本默默無名的小小的杞國也在歷史上留下了頗為顯眼的一筆,這也許就是明星效應吧。
要說起來,所謂的“杞人”其實不是一個詳細的名字,他是一個模糊的稱呼。杞人指的是古代的一個杞國人,這個人的真實名字沒有流傳下來,反正人們稱之為“杞人”,而杞人憂天的故事也就在他的身上發生了。要說起來,歷史上只留下事跡而沒有留下名字的人多了去了,沒什么奇怪的,所以,有時候還是應該多關注事件,少關注姓名,尤其是面對那么遙遠的歷史。
據史書記載,杞人是一個很有憂患意識的人,當時,曾經有一段時間,杞人整天擔心天會塌下來,他也擔心地會陷下去,害怕到那個時候自己沒有地方躲而遭遇不測。因此,杞人愁得整天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坐臥不安,很快就瘦得不成樣子了。
杞人的父母雙亡,只有一個知心朋友。知心朋友見杞人面色憔悴,很是擔心,就去勸慰杞人。
朋友對杞人說:“你別多想,天不過是一種厚厚的氣罷了,你的舉動和呼吸都不會對天造成威脅,不必擔心天會塌下來。再說了,天塌了砸大家,你何必擔心?”杞人聽了朋友的話,更是愁容滿面,他說:“天上的太陽、星星和月亮如果掉下來了,怎么辦?”朋友耐心地解釋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只是一種氣團,只顧過它們會發光罷了。再說了,即使它們掉下來,砸的也不是你一個人。”杞人又問:“如果地陷下來了怎么辦呢?”朋友說道:“地無非是泥土和石塊,這些東西到處都有,擠得緊緊的,沒有一點縫隙,你怎么擔心它們會陷下來呢?”聽了這番話,杞人說:“你的話讓我不再憂慮了,但是,人還是應該要有一點憂患意識才好,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
從此,這件事情傳揚開來,并給后世留下了一個成語,叫“杞人憂天”。
唐朝大詩人李白在詩中曾引用過這個故事,李白寫道:“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李白詩句中的意思是想借此打消別人的顧慮,這也算是對杞人憂天的一種詮釋。
不過,今天看來,杞人的憂慮并不是空穴來風,這是他對自然災害的一種思考,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杞人憂天的故事恰恰說明了杞人是一個很有思想和憂患意識的人。杞人能有這種意識,在古代是難能可貴的。
應該說,杞人也稱得上是一個很有思想的古人了!驹瓨祟}:古代的“杞人”】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滁州日報 201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