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們中國是世界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這片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土地上分布著五十六個民族,有著11939個姓氏⑴的十三億炎黃子孫和旅居海外5000萬華裔子孫。我們的先輩們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無比輝煌的歷史文化,為世界歷史文化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為今天炎黃子孫引為自豪。今天,海內外炎黃子孫紛紛尋根問祖。他們或帶領全家、或組團到祖居地祭拜祖先,還有的在尋找祖根地,以便祭拜祖先。我們國家許多史學專家、學者也正在積極研究有關歷史資料,考查從我們這片熱土上挖掘出來的古文物,論證有關姓氏的祖根地,為炎黃子孫,特別是海外華裔尋根問祖,為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做奉獻。邢姓的祖根地在當前尋根祭祖的熱潮中再次被史學專家提到了研究議程中。
中國姓氏很多。其得姓來源也很多,有以國名為姓氏的,有以邑、亭、鄉名為姓氏的,有以居住地為姓氏的,有以先人的名或姓為姓氏的,有以祖上的謚號為姓氏的,有以先人的爵位為姓氏的,還有賜姓,或因避諱、避仇、避禍改姓的,也還有少數民族改姓的。邢姓是怎么來的呢?邢氏的祖根地在什么地方呢?從歷史資料中可以看出,邢姓來源主要有以邑為氏和以國為氏。所謂以邑為氏,即指以他們的居住地邢丘,以邢為氏。所謂以國為氏,即指邢國子孫在邢國滅亡之后紛紛“以國為氏”而以邢為姓。這二者姓氏來源多為古今史學專家所共認。古今史學專家對有的祖根地認識一致,對有的祖根地卻意見分歧。所一致者,即西周周公子孫“晉大大韓宣子之族食采于邢,后以為氏,望出河間”⑵,邢氏發源之地在河南省溫縣邢丘⑶。對邢氏祖根地意見分歧者,即對邢國子孫在邢國被衛國滅亡之后, “以國為氏”的邢姓的祖根地有不同的認識。有邢臺說和溫縣邢丘說(以下簡稱邢丘說)。邢臺說以為,邢國是在今河北邢臺被衛國滅亡的,因此“以國為氏”的邢姓祖根地應在今河北邢臺。邢丘說以為,邢國雖在今河北邢臺被衛國滅亡,但邢國卻是從今河南省溫縣邢丘遷去的,邢氏祖根地理應在今河南省溫縣邢丘,邢臺說和邢丘說兩者都引用了古代史學專家論著和部分出土的考古文物論證自己論斷正確。現不妨分述二者論述依據。
邢臺說:
邢國在河北邢臺有著三、四百年的光輝歷史,創造了無比輝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致使邢臺說學者堅定了邢姓祖根地在古之邢國,今之河北邢臺的認識,他們根據古代史學家在史書上的論述和部分古文物的出土,提出了自己所認識的依據。
其一,東漢歷史學家許慎在《說文》云:“邢,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內懷”。邢臺說學者指出,“懷”是河南省古之懷慶府,今之沁陽市。邢臺距懷慶府只有一千多里路,邢臺“地近河內懷”,因此邢臺是東漢著名史學家許慎《說文》中所指“地近河內懷”之地。
其二,1978年河北省元氏縣西張村西周墓中出土了“臣諫簋”。“臣諫簋”銘云:“唯戎大出[于]軧,井(邢)侯博戎。”在邢臺地區出土了論載邢侯在邢臺地區同戎狄進行激烈戰斗的物件,印證了邢臺就是古之邢國,邢氏祖根地在邢臺地是合乎情理的。
其三,邢臺說學者引《漢書•地理志》云:“襄國縣下,班固注:‘故邢國’。”杜預注《左傳》說邢在“今廣平襄國縣”,即今河北邢臺。《括地志》云:邢國故城在邢州外城內西南角。《十三州志》:“殷時邢國,周封周公旦子為邢侯,都此”。又引用《元和郡縣志》云:“今邢州郭下有龍岡縣,古邢國也。周成王封周公子為邢侯,后為狄所滅,齊桓公遷邢于夷儀。今邢州城內西南隅小埔,即古邢國”,“(溫縣)邢丘邢是丘名,非國也。”
其四,從清代《西清古鑒》卷八著錄看到久己佚失不存的“麥尊”器的圖中有銘文八行,約略一百六十余字,略述邢國邢侯朝見周王:“粵若丁亥,侯見于宗周,亡尤”。邢侯參予大禮:“跨若翌日,在璧雍,王乘于舟,為大禮”。周王對邢侯賞識:“咸,之日王以侯(入)于寢,侯錫綢戈。粵王在 ,已夕,侯錫諸二百家,儕(躋)用王乘車馬、金口、門(冕)衣市 。”由此斷定邢國就是始封于邢臺,邢氏祖根在邢臺。”
溫縣說:
其一,東漢史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邑部》第六篇下云:“邢,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內懷”。段玉裁注:“今河南懷慶府武陟縣西南十一里有故懷城。”王國維《觀堂集林》卷十二《說耿》云:“《說文》邢字下云:‘邢,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內懷’,其云‘周公子所封’,則指‘邢、茅、胙、祭’之邢,然又云:‘地近河內懷’,則又指《左傳》(宣公六年)、《戰國策•魏策》:‘秦國有懷地邢丘’,《史記•魏世家》作‘懷地邢丘’之邢丘, (杜注:‘在河內平皋縣’)也,邢丘即邢虛,猶言‘商邱’、‘殷虛’。祖乙所遷當即此地,杜預所云‘平皋縣’在今河南溫縣東。”
其二,金文記載邢國受封資料是1921年在洛陽出土《邢侯簋》,其銘提到:“舍井侯服,錫臣三品、州人、重人、鄘人”。“井”是邢字的初文,所賜三品的“州”在今河南省溫縣武德鎮西張計村,“州人”即西張計村一帶人民。“重”在今河南省輝縣市境,“重人”即輝縣市一地人民。 “鄘”在今河南省新鄉縣西南三十二里鄘城,“鄘人”即鄘城一帶人民。
其三,周公子封地布局是:凡在今河南省輝縣市西南,茅在今山東省金鄉西北,胙在今河南省延津北,祭在今鄭州東北,邢在溫縣東邢丘。邢之封地在溫縣東,正可說明邢國與他的兄弟諸國一陣,其封地方位彼此相連,都分布在西接成周,東連魯齊這條控制線上。
關于邢國始封地有邢臺說和邢丘說,兩說都引用古代史學家論著依據,都從出土邢國文物上的銘文論證自己說法正確。不管從古史資料上還是從邢國古文物上的銘文來看,邢國始封地只能有—個,不是溫縣邢丘,就是河北邢臺。反之,不是河北邢臺,就是溫縣邢丘,二者只能有一個。邢國始封地到底是河北邢臺?還是溫縣邢丘十筆者學識淺簿,草成小文,愿與熱心邢氏歷史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邢國始封地、亦即探討出邢氏祖根地,以便能盡早讓海內外邢氏宗親知道邢氏祖根地在哪里?以利邢氏宗親早日成行到邢氏祖根地祭拜祖先,從而增進邢氏宗親的團結,擴大中華民族的團結,增強炎黃子孫的凝聚力,振我中華。文中不當之處,懇請方家同好正之。
邢國始封于邢臺?還是溫縣邢丘?二說都引用了東漢史學家計:慎在《說文解字》文中的“邢,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內懷”。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發現邢臺說和邢丘說對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的“懷”理解的不是一個地方,這就必然有一方走入誤區,導致依據不實,結論錯誤。現不妨分析二說的“懷”。邢臺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的“懷”是古之懷慶府(今之沁陽市)的懷。邢丘說許慎《說文解字》中的“懷”是指河內郡懷縣的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的地近河內懷的o“懷”是懷慶府之懷?還是河內郡懷縣之懷?筆者查閱了《史記》等有關歷史資料,翻閱了《沁陽市志》和《武陟縣志》,可以知道懷慶府和懷縣在古代都屬于河內郡,但懷慶府與懷縣在歷史上記載的出現時間卻是大不相同,懷慶府懷是隨著懷慶府名字出現而出現,據《沁陽市志》記載,懷慶府是公元1368年(明朝)始叫懷慶府,也就是說懷慶府的懷是從1368年有懷慶府而開始叫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