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紙房鎮龍頭村有伊尹祠,相傳是伊尹出生之地。(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出生于伊水流域的伊尹是商朝第一位輔國宰相,也是一代名廚。他不僅治國有方,在烹飪時還能借美味佳肴闡述時政。在他的輔助下,商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伊尹死后以天子之禮葬于西亳(今偃師),千古留名。
1 身世傳奇以伊為姓
在偃師商城宮城遺址的西側,有個叫新寨的村落,這里是商朝第一位宰相伊尹的長眠之地。據《偃師風土》記載,偃師工業區街道新寨村附近有伊尹墓(又稱阿衡墓),與田橫墓南北對峙。舊時新寨村為阿衡鎮,因伊尹在商朝的官職被稱為阿衡,人們遂以其職務呼之。
經過3000多年的風雨變遷,新寨村已經沒有任何有關伊尹的歷史遺跡。偃師市文物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目前為止還未發現伊尹墓的具體位置,但伊尹葬于此確無可疑。如今,在我市欒川、嵩縣、伊川等地都有伊尹祠及雕像、碑刻等。今嵩縣紙房鎮龍頭村有伊尹祠,相傳是伊尹出生之地。該祠1978 年被列為嵩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河南省歷史文化遺產。
關于伊尹的身世,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傳說,伊尹的母親是居于伊水之畔采桑養蠶的奴隸。他母親懷孕后的一天晚上,夢到神仙告訴她,“臼出水而東走,毋顧”(臼出水,向東走,不要回頭)。第二天,她發現石臼內水如泉涌,這名善良的采桑女趕緊通知四鄰向東逃奔,回頭看時,那里的村落已成為一片汪洋。因為她違背了神仙的告誡,所以化為中空的桑樹。后來,有莘國的一名采桑女發現空桑中有一嬰兒,便帶回獻給有莘王,并將他寄養在庖人之家,這名嬰兒就是伊尹。因母居伊,他便以伊為姓,尹為官名,以伊尹之名傳世。
2 忠心輔政帝王之師
伊尹是一位治國名臣,他輔佐商湯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要求官吏必須勤勤懇懇工作,必須有顯著的成績,否則將受到嚴厲責罰。因此各級官吏都不敢胡作非為,使得商朝初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商湯在位僅13年便離開了人世,之后依次由太丁、外丙、中壬、太甲繼位,伊尹一直為宰相輔政。太甲執政的第三年,就忘乎所以,越過法律制度任意欺壓百姓、橫征暴斂,百姓怨聲載道。
伊尹先是勸諫太甲檢點自己的行為,但太甲不聽勸告,伊尹以國家利益為重把太甲放逐到商湯墓所在的桐宮。在太甲被放逐期間,伊尹暫時管理國家大事。
太甲在桐宮思過幾年后,伊尹帶領文武大臣迎接太甲回到亳都,把政權重新交還給他。太甲重新登上王位后,吸取教訓,小心謹慎地遵照祖宗的規矩辦事,在伊尹等大臣的協助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3 精通烹飪發明湯藥
伊尹不僅治國有方,而且還是華夏十大名廚之首。他不僅能烹出美味佳肴,還能借美味佳肴闡述時政。
一次,他給商湯做了一碗湯。商湯說:“你為啥能做出這么好喝的湯呢?”伊尹笑著說:“這碗湯味道很一般,如果要它美味可口,成為天下最好喝的湯,還需要很多作料。”商湯說:“什么地方有?我們可以去找。”伊尹解釋:“你目前的地盤太小,不足以擁有那些東西。如果你將來成了天子,才可以得到那些東西。但天子之位是不可強取的,需要先修道而施萬物,受眾人推崇,才可以成為天子。”聽了這些話,商湯茅塞頓開,對征服殘暴的夏桀充滿了信心。
偃師有一種菜叫銀條,為一年生菊科植物,因為根部晶瑩透亮、潔白如玉,所以得名銀條。銀條在夏朝已有種植,原名“尹條”,由伊尹的名字而來。伊尹掌握了銀條的生長習性——需要“有沙而不松,有水而不濕”的土質,并歸納出烹制銀條的歌謠:“鍋凈水寬,忌生防爛;喜姜莫蔥,躲醬增酸。”
人類從夏朝開始有了祭祀活動,祭祀時,要擺放供品以示虔誠,供品講求顏色,要紅若丹陽、黃若燦金、綠若翡翠、白若潔玉。白色蔬菜非銀條莫屬,據說這一標準便是伊尹當年定下的。
此外,伊尹還發明過不少炊具。如古代人讓小孩子抓周,所用物品中就有“伊尹鑊(huò)”,這是古代一種炊具,寓意守家愛家,一生幸福。除了精通烹飪,伊尹還是中藥湯劑的發明者。在為百姓治病的過程中,他總結出一個經驗,就是將草藥煮熟服下比生食效果要好。于是,他運用烹調食物的經驗將草藥混合煎煮,配成湯液給病人服用。關于伊尹首創湯液之說,《資治通鑒》中有記載,伊尹“作湯液本草,明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輕清重濁,陰陽升降,走十二經絡表里之宜”。(記者李迎博)【原標題:一代賢相兼神廚 伊水長傳伊尹名(探秘洛陽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