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建議去找劉服軍說的×××,可陪同記者采訪的王俊智說找他也沒用,“我經常和他在一塊兒,就沒聽他說起過有關金山寺圖的事兒,他要沒搞丟,早向我炫耀了。就這兩年,大家才意識到金山寺是個寶,前些年,包括我們都沒把它當回事兒,他肯定搞丟了。就是沒丟,也搞不清楚壓在哪兒,去了也沒用,很難找出來”。
“既然得到如此重要的線索,肯定能查個水落石出,但需要時間。如果老先生說的不假,有圖就該有文字,因為繪圖的東西都是很重要的,哪能沒有文字呢?圖一般在史志的前面幾頁,看到金山寺圖就復印了,文字可能就沒翻到。如果這樣,說不定還能有意外收獲。”王俊智說。
但記者等不及王先生的研究,只好在這兒先“研究”杭州雷峰塔了。
杭州雷峰塔是吳越國國王為其妃子建造的,初名“黃妃塔”,因“黃”“皇”同音,也叫“皇妃塔”,何況在老百姓眼里吳越國也曾是個獨立王國。“皇妃塔”這稱呼顯然不合適,特別是高宗駐蹕杭州后,就更是個敏感問題——因其在南宋臨安(杭州)西門之外,“西關塔”成了它的又一個名字。
既然這塔的名字變化無常,它被改稱雷峰塔也就不奇怪了。奇怪的是它的得名,按杭州方面的說法是:“山上住過一戶雷姓人家,就叫雷峰塔了。”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如此改名換姓,不是太隨便了嗎?
杭州雷峰塔的東面,是南宋皇城所在的鳳凰山。鳳凰山下就是錢塘江。
錢塘江與淇河一樣,都是“響河”——錢塘潮沖向鳳凰山、杭州城時,其雷鳴般的響聲當然比淇河洪水聲震數里還要動靜大。
鶴壁金山寺南山上的塔,因淇河(民間稱為響河)雷鳴而名雷峰塔,當然,冠以這樣的名字還在于中國傳統文化中蛇怕雷鳴。而在馮夢龍筆下,白娘子現形后“如傀儡人像”、“兀自昂頭看著許宣”,活脫脫一個中原神話中的委蛇延維形象。
這是否就是鶴壁雷峰塔附身杭州“西關塔”的原因呢?
白蛇精靈附身白衣天使
許家溝的女郎中也許死于非命,這樣才會造成傳說效應。
許家溝處在山谷之中,環村皆山,作為山村郎中,那個時代她是免不了上山采集中草藥的。“滿山都是中草藥,滿山也都是蛇,大都是白蛇、灰蛇、黑蛇、青蛇等。”王俊智說。
女郎中可能死在一條白蛇的嘴下——她,一個好人怎么會沒有好報、死于非命呢?蛇,一個百姓心中的先祖圖騰(女媧娘娘),又怎么害死一個救人性命的女郎中呢?
這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但它可以難倒專家學者,卻難不倒“不問蒼生問鬼神”的中原百姓:那肯定是蛇神把她招去了。
只要這樣的話頭一打開,女郎中附身白蛇成為白衣娘娘,白衣娘娘不忘夫妻之恩鬧騰夫君許仙,就成為一個“話把兒”——盡管傳說會走形變樣,但愛情主線已經定下,許仙就是走到杭州、鎮江,也不能擺脫賣藥伙計的宿命,因為這是他在許家溝的老本行。
時光打造了白蛇傳說,但我們卻難以穿透時光,把白蛇傳說看個一清二楚。
2005年12月22日,記者站在許家溝村南的淇河岸邊,企圖尋找白娘子的千年投影。
河邊零星散落的白色垃圾不時提醒我今日何年,原村主任鄭啟魁的話又告訴我眼下禽流感的肆虐:“鴨子只好圈養,不能下河了,纏絲蛋也不纏絲了。”
“不下河,就不纏絲?”記者問。
“外邊的鴨子在許家溝下河15天就纏絲,許家溝的鴨子不下河15天,就不纏絲呀!”
“為什么?”
“許家溝這一帶的山,叫黑山,它是火山噴發形成的,山洞多、山虛得很,現在每年還降2厘米的,能不存水?村前村后大大小小的泉眼有3000多個,一年四季都流出19攝氏度的溫泉,每逢寒冬淇河上下都會封凍,我們村500多米的河段卻從來不結冰。不但不結冰,鯽魚還一年四季都能繁殖,鴨子吃鯽魚,一年四季都產纏絲蛋。”鄭啟魁說,“當然,在其他地方,你就是讓鴨子喝礦泉水、吃鯽魚,也不產纏絲蛋,這還得歸結于黑山特殊的地質條件與獨特的礦物質含量。我們這兒土壯得很,連竹子都是實心的,過去常駐御林軍看竹子,因為這兒的竹子做箭桿不會折斷,是好武器呀!”
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鯽魚,生命力異常頑強:“大冬天,魚跳出水,看上去都凍僵了,但把它扔到水盆里,一會兒又活蹦亂跳起來。”村主任許換梁說,“我們這兒的鯽魚是金黃色的,我們這兒的鴨蛋是纏絲的。現在都成淇河鯽魚與纏絲蛋了,那還能真?其實出了許家溝淇河段500多米,淇河鯽魚與纏絲蛋都只能是假冒的,沒辦法,這是環境的力量,我們村的鴨子光喝礦泉水還不纏絲呢!”
纏絲蛋中,有一種青皮的,很金貴。“過去一斗小米才換兩個青皮纏絲蛋,為什么?女人坐月子沒奶,兩個就下奶了。”鄭啟魁說。
“對‘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中國人而言,這一個偏方就足夠附近百姓懷念白衣娘娘了!”記者感嘆。
“可不是。我們村的山上,還有很多種類的中草藥,能治的病多了。”
許家溝在平原與大山的接合部,這兒是人神共住的地方,也有治病救人的天賜條件,產生個許仙與白娘子的醫生之家,產生個白蛇傳說,也就是很自然的了——許家溝的許姓的老房子都是石頭壘起的,兩層三層的不少見,這在其他小山村,是很難見到的。這說明,許家過去很富庶。
但現在,許家溝的人都在“吃”煤礦:“不想干別的了。在礦上撿撿煤,當天結算,七八十塊錢就到手了,多快多現實呀!”許換梁說。
11點50分,鞭炮響起,老書記家娶兒媳婦,但她不會再是治病救人的白娘子了。
淇河的水,很清很純,是華北唯一一條還沒被污染的河流。在2005年冬至這天,淇河還不舍晝夜地流淌著。
留得青山不老,碧水長新,比留下一個白蛇傳說要更美好。許家老房子的青石斗板(門楣)上,只刻寫花花草草、牛牛羊羊,絕無文字。他們的先人也許徹悟:一切都會隨風而去,只有山山水水是永恒的。
但我們不該忘卻,這個小村奉獻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白蛇傳說”,添加了中國文化的厚重。
鶴壁許家溝、金山寺西接大山東連平原,在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這兒是人神共住的地方。在這里,產生神話色彩濃重的白蛇傳說——女郎中附身白蛇成為白衣娘娘,是很自然的。而這,正是杭州、鎮江所缺乏的。圖中麥田處為鶴壁雷峰塔故址,遠處為淇河。(首席記者于茂世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