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陳國故城與陳姓之源(2)

2013/11/25 11:54:43 點擊數: 【字體:


 

    南門,《韓非子·說林下》載,楚一丈人曰:“吾方廬陳南門之外。”此南門,當指陳城外城南門。

    西門,《說苑·立節》載:“楚伐陳,陳西門燔,因使降民修之。”《韓詩外傳》卷一載:“荊伐陳,陳西門壞,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過而不式。”此西門,當指陳城外城西門。

    今淮陽縣城外的護城堤是不是陳國故城的外城,尚需進行考古勘察發掘證明。如是,則應有城門遺存。

    關于陳國墓地,清道光六年(1826年)《淮寧縣志》載:“陳胡公墓,舊州志謂在城東南。”另據《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鄭子展、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陳侯扶其大子偃師奔墓。”陳侯為避來自西北方的鄭師,而向東南逃亡,表明其墓地應在城外東南。從考古發現來看,1961年12月,淮陽縣東泥河村西北角的一個池塘內發現銅爵1件。次年4月,在同一地點又發現爵、觚、提梁卣、簋、戈等5件銅器和罐、尊、鬲、簋等4件陶器。其小陶鬲、陶罐的形制與陜西長安客省莊和張家坡西周墓出土的早期陶器大致相同。這批器物很可能出自西周時期的陳國貴族墓。

    1973年,淮陽縣城東南的   堆李出土西周銅盤、銅簧各1件。盤內有銘文4行22字:“曹公媵孟姬,母盤用祈眉壽無疆,子子孫孫永壽用之。”簠蓋已佚,器內銘文字數、內容與盤銘大致相同。此盤與置均為曹公嫁女的媵器,曹國國君之女所嫁應為陳國王族,因而這里可能是陳國貴族的墓葬區。
除陳城外,在故陳國地域范圍內,還發現西周春秋文化遺址50余處,其中比較典型的有沈丘的東冢、乳香臺,商水的范臺廟、朱集,鹿邑的欒臺,鄲城的段寨、丁寨,淮陽的平糧臺、范丹寺等。以鹿邑欒臺遺址為例,屬于西周初年至成康時期的第五期文化遺存,主要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有本質棺,皆為單人仰身直肢葬,流行腰坑和口含的葬俗。隨葬陶器的基本組合是鬲、罐、簋、豆。屬于春秋末戰國初的第六期文化遺存,其陶器中有罐、盆、豆、碗和筒瓦等,器形與山東曲阜魯故城的同類器基本一致。

    其他地方出土的重要陳器,有1976年陜西省臨潼縣零口出土的西周陳侯簋,簋銘為:“陳侯作王媯媵簋,其萬年永寶用。”是陳侯嫁女于周王的媵器。1975年秋,河南商水縣朱集村出土一批青銅器,計有鼎、簋、簠和車馬器等,其中鼎已佚,現存三簋四簠都有銘文。簠銘為:“唯正月初吉丁亥,原仲作淪仲媯嫁媵簠,用祈鼎壽萬年無疆永壽用之。”《春秋·莊公二十七年》載:“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原仲,陳大夫,死于公元前667年,他為其女作陪嫁所鑄的媵器,應早于此年。這批器物無疑屬春秋初期,其造型、紋飾和風格與洛陽地區所出同類器相同”。

    春秋以降,荊楚崛起于江漢地區,隨著其勢力的發展,不斷對中原用兵,陳國深受其害。楚莊王、靈王和惠王時,先后三度滅陳。對此,《左傳》有過明確的記述。宣公十一年(公元前598年)載:“冬,楚子為陳夏氏亂故,伐陳。謂陳人無動,將討于少西氏。遂入陳,殺夏征舒,轘諸栗門,因縣陳。”這是楚置陳縣的最早歷史文獻。后來楚莊王在大臣申叔時的勸諫下,乃復封陳。立陳靈公之子午為成公。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云:“九月,楚公子棄疾帥師奉孫吳圍陳,宋戴惡會之。冬十一月(應作十月)壬午,滅陳。”至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29年),楚靈王被逼自殺,棄疾自立為楚平王。平王為了籠絡人心,求得各國的和好,便興滅繼絕,封陳,以陳太師之子吳為陳君,即陳惠公。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曰:“楚白公之亂,陳人恃其聚而侵楚。楚既寧,將取陳麥。……秋七月己卯,楚公子朝帥師滅陳。”此次滅陳后,陳地直接并人楚之版圖,由于陳城所處地理位置的重要,從此成了楚國北方的軍事重鎮和經濟中心。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徙都于此。《史記·楚世家》載:“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遂拔我郢,燒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復戰,東北保于陳城。”迄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東徙壽春為止,楚都陳城38年。這期間陳城名曰“陳郢”。

    公元前479年(魯哀公十七年),陳國被楚所滅,族人逃散,為紀念故國,便以國為姓,形成陳姓,這是后世陳姓的主要來源。陳國自媯滿封陳到陳公亡國,共傳20世,26代君王。其第一代國君媯滿謚號陳胡公,相傳陳胡公死后,鑄鐵棺藏于湖底水中。后人賦詩憑吊云:

    傳聞鐵墓柳湖中,滿目煙光失舊蹤;

    千載暗留懸磐石,一泓冷浸若堂封。

    閑花斷岸隨風落,疏葦臨流帶雨沖;

    艤棹不堪重吊古,楚騷難擬思無窮。

    媯滿為舜之后,《左傳·昭公八年》載:“胡公不淫,故周賜之姓,使祀虞帝。”因而陳姓的遠祖是虞舜,其始祖則為陳胡公。

    陳姓歷史上形成的郡望有20余處,較早的有潁川、汝南、下邳、廣陵、東海、武當、新安、京兆等,其中以潁川和汝南陳氏最著名。

    公元前627年.陳國發生內亂,陳厲公之子完,字敬仲,為避難逃到齊國,因“始食菜地于田”,或“以陳田二字聲相近”,故改姓田,以避與陳故國之嫌。田敬仲的10世孫田和,以田齊取代姜齊,稱齊太公,被周王室列為諸侯。公元前221年,傳至田和的16世孫齊王建時,秦始皇滅掉田齊統一中國,遷建于共(今河南輝縣),事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王建第三子田軫于齊亡國前投奔楚國,擔任楚令尹,被楚王封為潁川侯,恢復陳姓,改名陳軫。東漢時陳軫的裔孫陳,世居潁川,為當朝名士,其子孫歷魏、晉二朝,世代有高官顯貴、成為魏晉時期的名門望族,故陳姓多奉陳   為潁川衍派始祖。

    陳國在內亂與亡國期間,陳氏有三支避居外地。一是陳哀公三十四年(公元前535年)楚靈王派公子棄疾伐陳,陳君留出奔鄭國,避居于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鎮。二是陳涽公二十三年(公元前479年),楚滅陳,涽公長子陳衍避居于陽武戶牖鄉(今河南省蘭考縣境)。陳衍有二子,長子陳璉、次子陳玙、皆仕于齊,與田敬仲的后代聯宗,因而戶牖陳氏譜系亦傳至陳寔。三是楚滅陳后,陳寔公次子全溫,避禍于晉,其后裔陳孟璉任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侯相,移家固始。孟璉的6世孫陳引奇為信都別駕,無子,以潁川陳為嗣。陳   裔孫陳志皋,率其子陳達信于南朝宋時遷至固始縣,以承繼固始陳氏基業。

    唐朝初年,固始陳姓有了很大的發展。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福建泉州、潮州一帶爆發了山民反抗官府壓迫的“蠻獠嘯亂”。陳志皋后裔陳政被任命為嶺南行軍總管,帶領3600名府兵入閩。儀鳳二年(677年),陳政陣亡,其子陳元光代父領兵,經過9年浴血奮戰,平定了“叛亂”,奏請設置漳郡,屯兵戍邊,興修水利,發展生產,被后人尊為入閩始祖和“開漳圣王”,其后裔成為閩、粵、臺及南洋諸島陳姓的重要來源。

    陳姓是中華民族的大姓之一,人口多達5000余萬,約占漢族人口的4.5%,僅次于李、王、張、劉四姓,是當今中同第五大姓,散居于全國各地及海外許多國家和地區。在眾多的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少陳姓人口,如蒙古、布依、哈尼、滿、瑤、土、羌、京、苗、侗、回等族。其中有的是漢人融入后仍保留原姓,有的是少數民族改易陳姓。陳姓的祖庭在河南淮陽,大家公認“陳姓滿天下,淮陽是老家”。海內外陳姓族人多次組團來淮陽尋根,祭祀始祖陳胡公。歷史文獻與考古資料表明,中華陳姓始祖為陳胡公滿,根在淮陽之陳城。【原標題:陳國故城與陳姓之源】(作者:馬世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周口論壇》2004年第3期 2006-09-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