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介子推故事的啟示意義

2013/12/21 10:06:00 點擊數: 【字體:

    剛剛去世不久的著名作家史鐵生在其成名作《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中,談到這么一件事:當年他到陜北插隊落戶,到了清明節發現當地人都要蒸白饃,再窮的人家都要蒸幾個。白饃還要染得紅紅綠綠,老鄉管那叫“zi chui”。一開始,剛去的知青也不知道是啥意思,只是跟著叫“紫錘”,后來才知道應該叫“子推”,是為紀念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叫介子推的人。

    介子推是山西人,死在晉南綿山,而陜西和山西只是隔著一條黃河。但是,真沒想到,已經有兩千好幾百年了,人們還是懷念著介子推,還是想著介子推。據說,當初的晉公子重耳曾經落魄、四處避難,一度饑寒交迫,是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一塊肉,然后烤了(也有說煮)讓這個后來的晉文公吃,于是救了他一命。后來晉文公發達了,把有過救命之恩的介子推忘了。有人提醒他介子推還活著,晉文公才猛然驚醒,就下令讓介子推做大官,但遭到介子推的拒絕。晉文公親自邀請,介子推卻躲進了綿山。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真是很“霸”,下令大火燒山,只留下一個方向,企圖逼迫介子推由此“出山”。但是,大火過后終于發現,介子推和他的老母,緊緊摟住一棵大柳樹已經被活活燒死。

    當然,傳說中的晉文公后悔不已,也用了各種行動來紀念、緬懷介子推,其中之一,就是留傳到今的所謂介子推死的這一天為“寒食節”,也就是不許動火,只能吃已經做好的冷卻了的食物。

    我在想,一個死去兩千幾百年的人,至今被人懷念,其實是有著很多令人啟示的意義。從中國古代開始,就有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說法。《詩經》有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無言不讎,無德不報”。這正是中華民族優秀的美德之一。介子推的故事,有著對晉文公譴責、批評的一面,當然,對他后來的轉變也有所肯定。一個后來發達的人,哪怕成為一個君王,也不能忘掉當年的恩人呀!何況,介子推是個有用之才,而“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政無大小,以得人之為重”。由此,也可以感悟出為政之道了。

    而介子推,又有著名與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堅定想法。本來,一個國君采用這樣的非同尋常手法逼迫自己“出山”,他卻選擇了寧可壯烈死去,實在是令人感嘆。那么,在熙熙攘攘名利爭奪中,我們又如何處置自己呢?

    據說,介子推被燒死以后才被人發現在他的衣襟上留有“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這里,其實表達了一種政治理想,那就是為官之人要清廉、清潔、清白,而所謂的“明”,也就是“為國之本,在于明賞罰,辨邪正”、“是非明辨而責罰必信”。

    于是,清明清明,其實也就是一種政治的期待和盼望。不過,我對介子推的故事和這首詩還是有懷疑的。第一,從自己大腿上割下肉來,實在不足信。其他不說,從此以后介子推怎么行動都很難設想。另外,這首詩毫無詩意,簡直就是大白話估計也就是老百姓的口頭文學。再說,春秋戰國,文壇上流行的是四言詩,而所謂的七言,要到了唐代才流傳開來。

    寒食節讓人不動火,我以為也是因為春天北方風大之際必須防火、小心火燭。這大概是古代“環保”意識的一種體現。

    介子推的故事也就這么一傳兩千幾百年,至今還是值得后人揣摩、尋思。(原標題:介子推故事的啟示意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民晚報(2011-05-0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介子推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