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中的男主角。歷史上考證確為真人,梁曾出任過地方官,歷代史書可以尋找到相關記載和資料。傳說梁知祝為女人后,提娶不成而終。祝感其摯情,過墓而入,合而為一。是為傳說大概。今人多有考證。在中國許多古代典籍中都記載了梁祝的故事。
宋代張津在《乾道四明圖經(jīng)》中稱:“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臺同葬之地也,在(鄞)縣(西)十里‘接待寺’之后,有廟存焉。……按《十道四藩志》云,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明代黃潤玉在《寧波府簡要志》中說:“義婦冢,縣西十六里。舊志,梁山伯、祝英臺二人少同學,……。后梁山伯為鄞令,卒,葬此,英臺道過墓下,泣拜,墓裂而殞,遂同葬焉。東晉丞相謝安奏封為‘義婦冢’。”
明代張時徹在《嘉靖·寧波府志》中云:“晉梁山伯,字處仁,家會稽。……山伯后為鄞令,嬰疾弗起,遺命葬于鄮城西清道源。”
清代徐時棟在《光緒·鄞縣志》中稱:“梁山伯、祝英臺墓,縣西十里接待院后,有廟。”
雍正十一年修《寧波府志》卷三六《逸事》載,梁祝故事發(fā)生在東晉謝安執(zhí)政時期,梁山伯為會稽山陰人,祝英臺為會稽上虞人。
《鄞縣志》和《寧波府志》都有記載:梁山伯為東晉會稽人,曾任鄞縣縣令,政績卓著,被奏封為“義忠王”。宋代大觀年間明州(現(xiàn)寧波)知府李茂成所撰《義忠王廟記》記載,梁山伯身為當?shù)乜h令,英年病逝。寧波市高橋鎮(zhèn)梁祝墓地附近,有一處名為“九龍墟”。據(jù)碑文記載,梁山伯任縣令時,因治水積勞成疾,生前囑人九龍墟為安葬之地。寧波一帶還傳說,當年為幫助百姓度過饑荒,梁山伯不顧皇帝禁打令開糧倉賑災;实勐犘偶槌甲嬔詫⒘荷讲幩。除了這個傳說,還有梁山伯帶領百姓治水的情節(jié),在寧波梁圣君廟的壁畫中都有表現(xiàn),而且廟堂內的三個牌匾分別寫著:扶倫植紀、保境愛民、風節(jié)超然。
梁祝故事應該確有其事,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扮男裝的故事都發(fā)生在南北朝時代,這個時期中國婦女的地位較高,婦女廣泛的參與社會活動。比如著名的木蘭從軍,還有南齊的婁逞,也是女扮男裝進京讀書“編游公卿,仕至揚州議曹從事。事發(fā)(齊)明帝驅令還東”,這件事是記入正史的。因此祝英臺女扮男裝讀書的故事應當是有根據(j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