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之奇,生卒年不詳,春秋時虞國辛宮里(今山西平陸縣張店鎮附近)人。他明于料事,具有遠見卓識,忠心耿耿輔佐虞君,并推薦百里奚,共同參與朝政,對外采取了聯虢拒晉的策略,使國家雖小而強盛。 他是春秋時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時期,各國攻伐不止,晉國與虞國為鄰,早有吞并虞國之心,但因虞國和虢國是很好的盟國,無隙可乘,所以始終未敢輕舉妄動。對此,宮之奇看得很清楚,堅決主張虞虢聯盟。
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晉國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是要趁虞國的不備而一舉兩得,即先吃掉虢國,再消滅虞國。具有遠見卓識的虞國大夫宮之奇,早就看清了晉國的野心。他力諫虞公,有力地駁斥了虞公對宗族關系和神權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應該實行德政,民不和則神不享。可是虞公不聽,最終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場。
晉國將“屈產之乘”與“垂棘之壁”送給虞君,請求借道伐虢。宮之奇識破了晉國的陰謀,深知晉獻公送良馬、寶玉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故極力勸諫虞君,不能借道給晉軍。但虞君貪財好利,接受了晉國的名馬寶玉,借道與晉,還請求派兵為晉軍充當先頭部隊。這年夏天,晉派里克、荀息率軍會合虞師攻打虢國,占領了虢國的下陽(今山西省平陸縣北)。晉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晉國又向虞國假道伐虢,宮之奇對虞君說:“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又說:“虞之與虢,唇之與齒,唇亡則齒寒。”勸說虞君聯虢抗晉。虞君不聽,再次借道給晉。宮之奇預料虞國將亡,便帶領他的族人離開了虞國。果然,就在這年冬天,晉軍滅亡虢國后,凱旋回師,將晉軍駐扎在虞國,然后乘其不備,發起突然襲擊,輕而易舉地將虞國滅亡,虞君及大夫百里奚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