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這么多年走過的藝術之路,朱巧云說老一代藝術家給她留下了一輩子也學不完的藝術財富。獲得“梅花獎”,只是她藝術之路的新開端,今后要走的路還很遠很遠……
獲獎后更多一分責任
1996年,朱巧云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當她從領導手中接過“梅花獎”的大紅證書的時候,她感到了豫劇傳承的擔子已經落在了她的肩頭。回到開封后,她對同事們說:“我感到‘梅花獎’對我來說是榮譽,更是一分責任。這不是大話套話,而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
朱巧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為開封市豫劇團和開封豫劇藝術團團長,她不斷開拓豫劇新劇目,在豫劇產業化方面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1996年,一個名叫《白雪花》的現代豫劇在觀眾中引起了轟動,而在劇中扮演主人公“代理村長”白雪花的演員正是朱巧云。該劇在市屬五縣演出中場場爆滿,一連演了近30場,還到山西、山東等省農村、礦區進行巡回演出。有人說,該劇的成功在于劇情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在觀眾中引起了共鳴,更有人說劇中的人物塑造特別成功,朱巧云出演的主角成了該劇一大亮點。當年,該劇榮獲了全省“五個一”工程獎,朱巧云在河南省戲劇大賽中,因為成功塑造了白雪花的形象獲得了個人一等獎。
傾盡全力培養“小梅花”
“我得了‘梅花獎’,更要培養出更多的‘小梅花’!”這是朱巧云多年的夙愿。為了實現這個夙愿,她付出了太多。
在擔任市豫劇團團長期間,她就特別注意從青少年中發現戲曲表演苗子。1998年,她成立了一個培訓中心,招收了一批學生,如今,這批學生已經是市豫劇院的主要演員,有的成了豫劇院的領導班子成員。
2001年,因為身體原因,朱巧云調出了市豫劇團。2002年,朱巧云和丈夫創辦了開封東京藝術學校,全身心投入到豫劇教育教學之中。在培養豫劇新人中,他們的學生先后有7人獲得全國“小梅花”河南賽區一、二、三等獎,1人獲得全國推新人大賽金獎,兩人獲得全省“小梅花獎”十佳稱號,12人獲得全市“小梅花獎”十佳稱號。2007年4月,她所教的學生參加了第四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并獲得了表演優秀獎。
為了給學員們創造豫劇表演舞臺、弘揚豫劇藝術,同時也為豫劇推向市場進行嘗試,2004年,朱巧云和丈夫又成立了開封豫劇藝術團,演員們的足跡先后到達山西、山東、安徽等省的多個市縣。所到之處,豫劇都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家對豫劇的喜愛時刻感動著朱巧云。她暗下決心,一定要繼續努力,培養出更多的豫劇新人,讓豫劇這門藝術更加發揚光大。
對藝術的探索永無止境
“豫劇真是太博大精深了,這么多年來,我感覺我探索了,但是還遠遠不夠!”這是朱巧云內心的真實感受。
朱巧云曾在河南省第二屆和第三屆戲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在四省十四市豫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賽中榮獲一等獎,1990年榮獲第二屆“香玉杯”藝術獎,1991年榮獲河南省豫劇青年演員廣播大賽“梨園獎”,1993年榮獲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金獎,1995年榮獲我國戲劇表演獎最高獎“梅花獎”。如今,她是國家一級演員并享受國務院批準的政府特殊津貼,是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金獎獲得者、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市戲劇家協會主席。
回想起從不滿10歲開始學藝到如今在豫劇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她百感交集:“我曾為豫劇藝術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我對這門藝術的熱愛,所有的付出都是我自己所愿。那么多榮譽擺在我面前,不能僅僅看成是一種結果,而是讓我走得更遠的一種動力。
朱巧云對多年來幫助她成長的老師、同事以及自己的家人心存感激。她說:“老師幫助我走進了豫劇藝術殿堂,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而我今后努力要做的,就是如何讓豫劇藝術在我們這代人手中更加發揚光大。而這,僅靠我們一兩代人的努力遠遠不夠。”
眼下,朱巧云正在四處奔走,創造條件,力爭把豫劇引入中小學課堂,讓更多的人了解豫劇、喜愛豫劇、弘揚豫劇。她時常對弟子們說,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記住,既然從事了豫劇事業,就要明白肩上的責任,就要做德藝雙馨的接班人。【原標題:藝無止境 戲比天大 ——訪從藝五十年的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朱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