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社稷, 只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 聯文緊扣史公精忠不二之神髓,娓娓道來,濃淡相宜,恰如其分。從歷史的故事之中脫穎而出,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抒發感情,不直書其事卻已包涵其事,此聯傾注作者的感慨與哀思之情。其它值得一題的墓聯還有如:“死含瑤草千秋恨; 魂傍梅花萬古香”“ 數點梅花亡國淚; 二分明月故臣人” 以梅花的高雅、素潔寄托對史公的哀思。 為了表達后人對明末抗清名將史可法的緬懷和憑吊,近代詩人陳叔通賦詩曰:“ 游人爭說梅花嶺, 明祚雖亡戰跡存。終古衣冠留葬處,萬流瞻仰慰忠魂”。安徽聯家許謀成題忠烈公衣冠暮聯曰:“亂世見精忠,難忘那鼙鼓千聲,揚州十日; 英雄漫寂寞,永伴有梅花萬朵, 明月二分” 歷史終究是后人寫的,功過也就由人評說了。民族英雄大多受當時歷史背景所限制,談不上完人也就此作罷。筆者無才亦賦詩以紀史公: 山河半壁局難收,報國丹心志未酬。怒目書驚多爾袞,橫眉文斥洪承疇。揚州浴血守殘壘,淮水翻云戰野丘。正氣遺留梅嶺冢,史公事跡耀春秋。【原標題:史可法墓祠聯賞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