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及司馬氏家族
2013/4/2 16:48:2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現在焦作市轄區范圍內,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人物中,最大的官要數司馬懿了。生前做過大將軍、太尉、丞相,漢魏之際的顯職,上公、三公的位子幾乎坐個遍。死后又被孫子晉武帝司馬炎追尊為宣帝,對于這位1800年前的焦作老鄉,其聲名之赫赫似乎應該令我們所有焦作人引以為豪。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東漢末期、三國曹魏河內郡縣孝敬里(今溫縣招賢鄉安樂寨一帶)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東漢末年,曾任曹操丞相府文學掾、丞相主簿、魏王太子中庶子;魏國時,為三朝元老,曾歷任尚書右仆射、撫軍將軍、太尉、太傅、丞相等職;死后,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其為宣帝。
司馬懿自幼聰明機敏,從本縣城子里村常林先生讀書。他博學洽聞,常慨然有憂天下之心,從小立志成才,長大報效國家,成人后,司馬懿在家鄉招賢納士,演練兵法。司馬懿賢名遠揚。
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司馬懿22歲,被推舉為河內郡上計掾。時任朝中司空、十分愛惜人才的曹操聞知司馬懿名聲后,欲征召他入朝為官。司馬懿對曹操不太了解,認為他擅權奸詐,是官宦之弟,不愿屈從為官,便裝瘋痹之癥不出。好像真瘋癱,瞞過了曹操的征聘。
七年后,即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做了丞相,仍念念不忘奇才司馬懿,得知他仍然健在,便立即再次派人征聘。此時,司馬懿已對曹操有一定的了解,認為天下混亂,群雄蜂起,只有靠曹操才能統一國家,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司馬懿初入朝,先任丞相府文學掾,又兼黃門侍郎,后歷任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不久,司馬懿就展露出其政治才華。
司馬懿兄弟八人:長兄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字仲達,其弟依次為司馬孚,字叔達;司馬馗,字季達;司馬恂,字顯達;司馬進,字惠達,司馬通,字雅達;司馬敏,字幼達。司馬懿的其他弟輩,既出于門閥世族,且皆有才識,時稱“八達”。
司馬防和司馬朗死后,很自然就由司馬懿接手主持這個大家庭。這時家庭空前團結,為了權力這個共同的目標而齊力奮斗。
老三司馬孚也是個奇特人物,頗有才干,敢說敢為,緊緊團結在二哥這個領導核心周圍。據說他還秘密訓練大批武裝人員。此事如確,伐曹爽一役中,司馬孚起了不小的作用。
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也不簡單。花花公子何晏目空一切卻很服氣司馬師,說他洞幽知微。史載司馬師暗地養武功好手三千人,平日里養在民間,打曹爽時一朝畢集。可見司馬師的組織協調能力極強。
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昭子),于公元265年,代魏立晉朝,即晉武帝,將其家族分封二十七位王;叔祖司馬孚為安平王;其他叔輩、兄弟封王者有司馬軒(懿子)為平原王;司馬亮(懿子)為扶風王;司馬駿(懿子)為汝陽王等。從此,司馬家族,分徒于全國各地而成為統治者,在老家溫縣人丁漸稀。【原標題:司馬懿及司馬氏家族】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2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