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心靜如水的宗璞

2013/5/16 16:49:49 點擊數: 【字體:


    【核心提示】記得一位作家說過,這世上有些人不那么起眼,但他(她)那份從容和散淡讓你在瞬間頓悟:他(她)可能什么世面都見過……宗璞就是這樣一位“不那么起眼的人”,可她的文章娓娓道來,質樸而不做作,文字間流淌著一股激情,一種對生命的敬仰和歌頌,時而如波濤般洶涌,時而如潺潺細流。無論是波濤還是細流,她的文字和她的人都像水一樣,看似柔弱實則剛強。無論是生活的濁浪還是疾病的糾纏,都奈何不了如水的她。
唐家人久聞魯魯的事跡,卻不知他有觀賞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著那跌宕跳蕩、白帳幔似的落水,發出悲涼的、撞人心弦的哀號……

     這是作家宗璞筆下的小狗魯魯,在兩次痛失主人后令人揪心的場面魯魯常常坐到瀑布前,久久地望著……因為它的小主人是在那里不見的。

    20世紀80年代,當我第一次看到宗璞的小說《魯魯》(刊于1980年第6期《十月》)時,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為那小狗魯魯著實難受了很多天。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宗璞的作品,喜歡宗璞的安靜,喜歡她那不動聲色的講述,喜歡她那平靜的文字下暗藏的波濤洶涌。我在想,如果我的至愛、至親一次又一次地“棄我”于不顧(當然有著各種無奈的原因),我也會“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凝望嗎?宗璞輕輕地劃過這么重的一筆,差點讓我接受不了。我在想,這是個有著怎樣學識的人?

    曾經看過有關宗璞的介紹:宗璞原名馮鐘璞,出生于1928年,祖籍河南南陽。父親馮友蘭是當今一代哲學宗師。宗璞說她父親“文學也有天賦,能寫舊詩”,她的文學啟蒙得自父親。南陽馮氏,世代書香。據說,馮友蘭先生的姑姑就是一位女詩人,寫有《梅花窗詩稿》。宗璞的姑姑馮沅君,在五四時期與謝冰心、黃廬隱、凌叔華等人齊名,是中國新文學史上女性作家的先驅,后來成為古典文學專家。宗璞自小在母親的督促下,背了不少唐詩。抗戰期間在昆明,她的住處與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很近,所以又閱讀了很多書籍。她曾就讀于西南聯大附中,然后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53年畢業后,她大部分時間在《世界文學》編輯部工作。離開編輯部后,她從事英國文學的專門研究。一方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淵源,另一方面是外國文化長期的耳濡目染,二者集于一身,這就是宗璞有別于
他人的極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我們幾乎隨處可見這種背景給她文學創作帶來的潛在的深刻影響。

    知道了這些,我很想走近這位多年來筆耕不輟、不事張揚的女作家,很想近距離感受一下那妙不可言的“靜”。

    2002年2月27日,我正好有個機會陪父親去北大看望宗璞。盡管殘冬還未退盡,但當我們走到燕南園57號門前時,門前那青翠的竹子立刻跳入了我的眼簾。抬眼望去,那灰磚灰瓦砌建的小小院門,那經歷過時代變遷的門檐、瓦礫,已變得殘缺不全。再瞧守門的那兩尊小石獅子,歲月已將它們剝蝕得面目全非了。
因為父親事先與宗璞約好了,我們到時,宗璞已經微笑地迎在了門口。推開紗門步入屋內,屋內雖然不夠現代奢華,客廳里的一處墻角上還明顯地洇著斑駁的水漬,但室內敞亮。那擺放著“二十四史”的書架讓我深深地感到了書香門第浸潤的古雅,雕花的博古架上擺放著一些叫不出名的老物件。擺在矮柜子上鏡框里的,好像是馮友蘭夫婦的舊照;一面墻上掛著馮先生為愛女錄寫的對聯:“高山流水詩千首,明月清風酒一船。”那寬大舒適的老式沙發,那被幾代人踏過的舊地板,那通向院外的紗窗門,處處彌漫著一股濃濃的書卷氣。宗璞帶著我們,簡單地看了看家里的環境。

    我有很多問題想問宗璞,可惜那次是陪父親去的,父親關心的話題與我不同。多年來,宗璞身體一直不是太好,視網膜脫落,多次做手術,但她仍筆耕不輟,不僅寫了許多細膩、講究的散文,還創作了邃遠、悠長、自述生平的《南渡記》、《東藏記》,以及當時正在努力完成的《西征記》、《北歸記》四部長篇系列(總書名為《野葫蘆引》)。宗璞煉意煉句,苦思苦吟,把抗戰時期的人心正氣、親情友愛、生死別離、世情百態以及中國知識分子的群體特征和深刻的歷史命運,刻畫得入木三分。

    來前我曾聽朋友說,宗璞的眼睛幾乎是看不清文字了,電腦上的字,要放大到最大號。我忍不住問道:“您怎么創作呀?”宗璞淡淡地說:“口述,由助手整理。這種創作很慢很慢,現在甚至一天幾百字都很困難,后面還有兩部要繼續(指《西征記》、《北歸記》)。”微笑輕輕劃過她的嘴角:“我是螞蟻銜沙子似的創作,一點點堆積著自己的沙包。”望著靜靜講述的宗璞,我的雙眼有些模糊了……

    當我父親聽宗璞說到她經常感覺身體、臂膀不舒服時,熱心的老父親起身主動為宗璞治起病來,用他那特有的本領,為宗璞發“功”,一邊告訴她平時應該多注意休息,并有意識地多活動。

    記得那天我們去時,宗璞的丈夫蔡仲德教授因患肺癌正在住院,好像那天也聊了一些蔡教授的事,我記不清了。只記得宗璞安靜的表情、清淡的表述,所以以為蔡教授并無大礙,過不了多久就會出院回家。

    后來看到宗璞一篇懷念丈夫的文章,才知在那平靜如水的表面下淌過多么大一股的洪流,燃燒著多么熾熱的一顆心:

    人人都以為,我最后的歲月必定有仲德陪伴,他會為我安排一切。誰也沒有料到,竟是他先走了,飄然飛向遙遠的火星。我們原說過,在那里有一個家。有時我覺得,他正在院中的小路上走過來,穿著那件很舊的夾大衣;有時在這邊說話,總覺得他的書房里有回應,細聽時,卻又沒有。他已經消失了,消失在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樹木花草之間。也許真的能在火星上找到他……

    對于我的父親,他不只是一個研究者,而且也遠遠超過半子。幸虧有他,父親才有這樣安適的晚年。他推輪椅,抬擔架,幫助喂飯,如廁。我的兄弟沒有做到和來不及做的事,他做了。我自己承擔不了的事,他承擔了。從父母的墓地回來,荒寂的路上如果沒有他,那會是怎樣的日子。可是現在,他也去了……
在繁忙的教學、研究之余,他為我編輯了《宗璞文集》四卷本。他是我的第一讀者,為我的草稿挑毛病。用引文懶得查時,便去問他。他會仔細地查好。我稱他為風廬圖書館長,并因此很得意。現在我去問誰?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這世上有些人不那么起眼,但他(她)那份從容和散淡讓你在瞬間頓悟:他(她)可能什么世面都見過……宗璞就是這樣一位“不那么起眼的人”,可她的文章娓娓道來,質樸而不做作,文字間流淌著一股激情,一種對生命的敬仰和歌頌,時而如波濤般洶涌,時而如潺潺細流。無論是波濤還是細流,她的文字和她的人都像水一樣,看似柔弱實則剛強。無論是生活的濁浪還是疾病的糾纏,都奈何不了如水的她。

    那天我們離開宗璞家時,宗璞將當時已經出版的《南渡記》、《東藏記》及一本散文集送給我們。這些書我很喜歡,精心保存至今。作者:王素蓉【原標題:心靜如水的宗璞】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在線 2012年09月2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