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馮景蘭:教學一線的地質學家

2013/5/16 16:56:59 點擊數(shù): 【字體:

馮景蘭:教學一線的地質學家

馮景蘭:教學一線的地質學家

    馮景蘭(1898~1976),字淮西、懷西。著名地質學家,礦床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級教授。

    馮景蘭出生于河南省唐河縣祁儀鎮(zhèn)一個書香門第,1916年在開封河南省立二中畢業(yè)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8年赴美留學,1921年畢業(yè)于美國科羅拉多礦業(yè)學院,同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礦床學、巖石學和地文學,1923年獲碩士學位。

    1923年,馮景蘭在河南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任講師、教授兼地質系主任,開始了他一生長達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他十分注重傳授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課外教學,引導學生從標本和實物中認識印證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從實際活動中理解鞏固書本理論。每次課外考察,他總是走在最前邊,中州大學地質實驗室的標本礦石,大部分是他帶領學生走進大山采集制作的。

    他善于總結教學中的經驗教訓,把實際考察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及時提煉上升為理論,注意吸取國外地質學新知識,編成教材,以補充、豐富教學內容。在編寫教材過程中,他一絲不茍,親自審校,逐字逐句斟酌、修改,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

    教學之余,馮景蘭多次到開封市北郊就沙丘的形成及現(xiàn)狀進行調查,1926年寫成了《開封附近沙堆之成因分布與風力水力風向之關系》,與治黃結下了不解之緣。

    1927年他任兩廣地質調查所技正時,對粵北的地形、地層、構造和礦產進行調查研究,將區(qū)內第三紀紅色砂礫層命名為丹霞層,將由此形成的奇峰林立的獨特景觀命名為丹霞地貌,這一命名至今仍為學者沿用。

    1952年起馮景蘭任北京地質學院教授。除擔任教學工作外,他還被任命為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參與新中國地質工作的全面規(guī)劃。1954年被聘為黃河規(guī)劃委員會地質組組長,他提出“治河必先知河”,多次參加黃河河南段的勘測,寫出《豫西黃河壩址地質勘測報告》等文章,為治理黃河提出了地質基礎方面的依據(jù)。

    這一時期,馮景蘭還調查了江西鄱(陽)樂(平)煤田,對豫西地質礦產進行了勘察。他擔任中蘇合作黑龍江流域綜合考察隊中方負責人,對該區(qū)的礦產資源、壩庫址的基巖及地形情況、新構造運動和河床覆蓋層的厚度等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上世紀60年代他提出的封閉成礦和礦床定位課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才成為國際學術界的熱門課題。

    馮景蘭一生學術成果頗豐,有論著百篇,教材5種。1929年在第四屆泛太平洋科學會議上,他宣讀了廣東地質礦產調查的學術論文。他1933年出版的《探礦》一書,為現(xiàn)在的《找礦勘探地質學》奠定了重要基礎。地熱地質上世紀70年代才在我國較為廣泛地傳播和應用,而他于1933年就發(fā)表了《放射性與地熱學說》一文。他的許多調查報告為國家礦產資源開發(fā)提供了可靠依據(jù)。

    1976年9月29日,馮景蘭因心臟病猝發(fā),與世長辭。(河南大學供稿)【原標題:馮景蘭:教學一線的地質學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 2012年09月1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