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話養生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秋冬季節,如何養好脾胃,保衛健康?昨日,記者采訪了國家級名老中醫趙國岑。他認為,人要健康長壽,須時時顧護脾胃與腎。但因先天稟賦于父母,故養護后天脾胃對健康長壽尤為重要。
趙國岑說:“養護脾胃須把握營養均衡、四季調補、有病調治三原則,注重調理情志,加強鍛煉,順應四時,注重飲食、藥物調補外,經常探親訪友嘮嗑也是一劑健康長壽良方。”
名醫檔案
趙國岑,主任醫師、全國名老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全國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中醫脾胃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醫藥研究》雜志編委,1997年被授予“河南省中醫事業發展特別貢獻獎”。
從醫50余年,擅長內科疾病診治,尤精脾胃病,在醫療實踐中總結出“補中氣調脾胃治消化,健脾土固腎氣治消渴,益心氣活瘀血治胸痹,納腎氣調陰陽治不育”36字治病要訣,特別是自擬“化滯益胃湯”經驗方,治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解毒益肝湯”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效果顯著,有著作6部,科研成果6項。
養護脾胃三原則
何為養護脾胃的營養均衡、四季調補、有病調治三原則?
趙國岑解釋,養護脾胃須把握營養均衡原則,就是要講究主副食搭配、葷素搭配、粗細糧搭配、稀稠搭配,搭配比例為各半,這樣方能營養均衡。四季調補原則,是說春季陽氣升發,宜食辛甘微溫之品,如生姜、羊肉之類以顧護陽氣;夏季陽氣旺盛,宜食清淡爽口、易于消化之品,如豆漿、黑芝麻之類,忌貪涼飲冷太過;秋季陽氣收斂,陰氣漸長,宜食潤燥養陰之品,如蓮藕、百合、銀耳之類;冬季陽氣閉藏,陰氣盛極,宜食熟食及護陰潛陽之品,如枸杞、芡實之類。有病調治原則,就是脾胃病調治要及時,要因人而異采取化滯益胃法、祛濕安胃法、理氣健胃法和相關臟腑調治法調治。
養生八句“長壽歌”
日常生活中如何養護脾胃,趙國岑提出了“三宜七忌”,即:宜良好的心態和飲食習慣,宜多吃素、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飲食,宜飯后走步;忌濫用藥物,忌暴飲暴食和肥甘厚味飲食,忌多食酸甜辣,忌食過冷過熱和干炸食品,忌煙限酒,忌食腌制熏烤及不潔食物,忌餐后冷飲和劇烈活動。
在注重脾胃的同時,他的養生觀點還涉及起居、情志、交友等內容,他自編《長壽歌》曰:飲食有節多吃素,飯后無事常散步。起居規律莫貪色,七情協調力戒怒。探親訪友情意在,疏肝理氣奪藥物。靜心漫談祛憂煩,忌煙限酒終為福。
經常“話聊”益健康
在小品《鐘點工》中,宋丹丹說:“有人花錢吃喝,有人花錢點歌,有人花錢美容,有人花錢按摩,有人花錢雇我陪人嘮嗑。”趙國岑說,這個逗樂的小品,恰恰絕佳地展現了當代中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充實和愉悅。
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對話聊更是推崇有加。他這樣形容道:“說起話聊真奇妙,防病治病都有效;一聊雙方誤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三聊能治血壓高,四聊能把腫瘤消。話聊疏解郁悶氣,話聊提高抵抗力,天天話聊三四起,家家安樂甜如蜜。”
“探親訪友情意在,疏肝理氣奪藥物……”趙國岑說,經常探親訪友不僅能加深感情,促膝談心,暢所欲言,有助于健康長壽。故而臨床上常說,藥逍遙人不逍遙,藥物也無濟于事。若是肝氣疏泄條達,則勝似藥物治療。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趙國岑說,不少老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一次愉悅的談話興奮的余波能持續一周以上。試想,幾個意趣相投的知己老友在一起“話聊”,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其效果對身心健康來說是不言而喻的。本報記者 汪 輝 文 丁友明 圖【原標題:“話聊”也是健康長壽方——國家級名老中醫趙國岑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