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專訪作家王劍冰:散文作品優與劣,應有共同審美標準

2013/6/20 17:17:36 點擊數: 【字體:

 
    ●作為魯迅文學獎第二、三、四屆評委,您覺得被擋在魯獎門外的散文作品是否存在共性的問題?能否為準備申報魯獎的作者支下招?
  
  不能說有什么共性,如果有的話,就是有好多的好作品沒有進入魯迅文學獎。我們不好說一個獎項就說明什么問題,評上獎的不能說就是經典,評不上的就不如評上的,最好的口碑是讀者,最好的檢驗是時間。我們提到一個作家,一定后面跟著他的代表作在心里,若果提到一個作家的名字,而不知道他的作品,這個作家起碼是有著缺失的,對于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也是如此。
  
  ●怎么會想到編選一套《魯迅文學獎散文獲獎叢書》?能否說說這套叢書背后的故事。
  
  編這套書只是出版社的想法,找到我,我去做的而已,當然也是我樂意,想著匯總起來是一個文學與歷史的積累,這個積累或許還有一點意義。后來也只是編了四屆的作家。因為找這些作家容易,征集作品的過程有些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寫作,有些是與別的出版社簽了約的,有些是剛給其他的社交了稿子,什么情況都有,而我還要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寫作。所以能把前四屆的弄齊出出來,還真是不容易。
  
  ●評判一篇散文作品的優劣,您的標準是?
  
  無論什么事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審美標準,那就是看著好看,看著舒服,順眼,入心。
  
  ●都說“中國第一水鄉”周莊的出名一是因了陳逸飛的畫,再就是因了王劍冰的文。《絕版的周莊》不但被刻碑于周莊,還入選上海高中語文課本、成為高考模擬試題、載入多種選本……《絕版的周莊》能如此影響深遠,在您看來,這篇散文主要“絕”在什么地方?
  
  這一點還是請你看網上的評論為好,我自己說不大好,其中上海同濟大學教授,著名文藝評論家錢虹有這樣一段話說:“與其他敘述和議論周莊的散文不同的是,作者始終把周莊作為一個可感可知的對話者和難以割舍的有情人平等相待,在文中的“我”(作者)與“你”(周莊)之間的關系,自始至終都是親近和互愛的,沒有居高臨下的恩寵,也無自慚形穢的景仰,惟其如此,他才會以一種濃郁的詩情畫意、如歌如詩的柔聲細語,夢囈般地抒發著‘我’對于‘你’的愛慕之情。”可能,還有語言的表達方面。
  
  ●有人稱您的散文理論著作《散文時代》是中國目前較為全面又較為前衛地論述新時代散文的理論著作。如果您以第二人稱、以一位批評家的身份來看這部著作,它的成功和不足之處是?
  
  首先說它的不足,應該是自己的一部花費精力的理論作品,但是不可能那么全面,那么客觀,贊賞的東西多,批評的東西少。成功之處也可以看網上的評論,其中有原中國散文學會會長,著名理論家林非先生的話:“讀完了王劍冰先生的這部散文理論著作《散文時代》,深感他對于當前散文創作整體的現狀,真是有著高瞻遠矚和鉤深致遠的把握。在對于不斷涌現出來的多少名家的佳篇,從思想與審美的視角,分別作出的扼要和簡潔的評點,既可以使得許多朋友更好地了解大概的情況,又能夠引起進行欣賞的興致。他還在這樣微觀剖析的牢固的基礎之上,升華出不少宏觀的理論見解,對于當前散文創作拓展過程中間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若干需要解決的問題,都闡述了自己很有啟迪意義的看法。”
  
  ●近年來,有一種現象,就是許多曾致力于小說、詩歌、評論、藝術的作者都轉行向散文進攻,這其中不泛名家大腕,這樣的現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以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這些人本身就是一個文學能力較強的人,知識與生活的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在本行當里已經很有成就,再進到其他文學樣式中完全是輕松自由的,寫作散文沒有一點問題。第二點就是有些人在本行當的作為沒有引起世人足夠的重視或者說了解,只有靠散文轉行,爭得重新露臉的機會,而他們在原有的行當中的一些長處,正好運用到了散文之中,不管這種應用是否合理,比如小說中的較為細致的描寫,這樣就使得散文產生了多樣化趨向,而讀者是不需要分析一個門類應該怎樣操作的,他看的是好看,這樣,有些人靠散文找到了一條捷徑。這個或許就是當前散文被造成的形勢。
  
  ●當前,中國散文創作正處在盛世,在熱鬧的背后是否存在什么令人擔憂的問題?如何才能讓散文健康發展?
  
  我曾經說過,由于閱歷的不同,知識積累的不同,生活層面的不同,作家作文的形式和內容也就不同。這樣也就構成了散文創作的多樣性。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寫成文化大散文,或寫成精短美文,或寫成哲思小品。還有一些自以為走在前面的人,將以往的文章統統視為了傳統的寫作,唯以為自己的(或自己發現的)是先鋒的。也許這些作品確實是先鋒的,有新鮮感,有引導意義,但回過頭去就會看到,散文何時不在變革著發展著?什么時候出現了“新生代”,新生代后面出現了“晚生代”,晚生代后面又會出現什么代。關鍵是寫作本身,寫出的東西是否被人認可,被人記住,而不是自己的隨心所欲,隨波逐浪。更可怕的是沒有那種能力,卻自認為有那種能力,而后還有人在后面跟著叫好的。叫好的當然未必是真心。這就是社會出了問題,致使文學也出了問題。這就要求要有人敢于說真話,尤其是那些專家。
  
  ●放眼四顧,從事當代散文批評的人寥寥無幾,您是從事創作又埋頭研究的兩棲型專家,您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散文批評的落伍?散文的發展與繁榮需不需要理論的導航?
  
  任何一個文學門類都是需要理論建設的,有的可能需要的多一些,有些可能需要的少一些,不一而足。作為散文,應該是,真正的好散文需要理論的推舉,不好的散文需要理論的指導。關鍵問題是,現今的有些散文,是叫不上散文的,你也不用去跟他進行散文的理論。導航呢?散文本身就是一個自由的不能再自由的文體,你還能給它導航到那里去,導到無邊無際的大海中去?還是導到狹窄的河道里去?前者是不必的,因為其本身就在大海之中,后者是狹隘的,也不可能回得去。
  
  ●您擔任《散文選刊》主編后,主要施行了那些方面的改革?現在的《散文選刊》與您主政的時代相比,您認為最大的變化是?
  
  我是1997年由副主編接任主編的,到2009年卸任,十一二個年頭,留下了許多辛苦和遺憾。我對這個刊物是有感情的,我相信那句話,長江后浪推前浪,后來總比前面強。
  
  ●河南散文創作隊伍目前在全國省份來說處于什么水平?河南作為文化大省、您作為省散文學會會長,您將如何帶領大家“沖鋒陷陣”?
  
  河南的散文放在全國來比較,只能是中上水平。要有那么一批人在全國叫得響才行,我們正在努力,每年都要搞些活動,并且編輯本省作家散文叢書,不斷激勵、推舉、團結,慢慢爭取建立一個集團軍的形象。
  
  ●您曾獲中國現代文學館、文藝報等權威單位聯合評選的“中國散文詩九十年重大貢獻獎”,您認為您在散文詩方面的主要貢獻是?
  
  散文詩是個不大被人重視的門類,應該為它鼓與呼,本人一個是不斷地進行散文詩創作的實踐,寫了一些對于散文詩的評論文字,再就是每年都編有散文詩的書籍,參加散文詩方面的活動,在上面也發發言。
  
  ●在您看來,散文詩是屬于散文或是詩的范疇?您同時從事散文和散文詩創作,您認為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
  
  我說過:“散文詩具有雍容、高雅、凝練、細膩的個性特征,同時又具有深遂、哲理、精神的思想內涵。如此,寫散文可以隨意而不拘形式,寫詩要求凝練而具有韻致,散文詩的創作就在了兩者的相交點上,或者說邊緣上:一方面有散文的自由,一方面有詩的韻致。”散文詩應該是精短的散文,散文詩應該是橫排的詩歌。前者要求它優于散文的長篇大論,在散文中它是精粹的,短小的,詩性的,這個詩性不一定是詩的外露,而是內在的表達。后者要求它比詩歌自由,有詩的意境、詩的思維、甚至詩的語言,但又不是詩歌本身。
  
  ●近年來,隨著散文的受寵、詩歌的降溫,散文詩成為走紅的文體活躍在文壇,您覺得當前的散文詩創作應注意些什么問題?
  
  對此我沒有更新的觀點,我還是引用我在北京的一次發言吧,社會生活色彩斑斕,著眼點是否再大一點,廣一點,散文詩過去就吃了小花小草的虧,我們是否去看看麥浪,讀讀梯田,甚至它們下面的東西;是否去走走工地,逛逛菜場,甚至棚戶窄巷。我們只有讓文字表現的東西色彩斑斕,才能使得散文詩色彩斑斕。
  
  在散文、小說、詩歌和散文詩中,最容易犯毛病的恰恰是散文詩,太容易雷同,太容易矯情,太容易圖解主題,太容易做作詞語。我們只有正視這些弱點,才能使散文詩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進入文學的主流。
  
  ●您每年都在精心編選《中國年度散文詩精選》,與鄒岳漢先生主編的《中國年度散文詩》并駕齊驅,成為散文詩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在編選中,您與鄒岳漢先生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沒有總結過,我是按照自己的審美要求來編輯的,也沒有分類。當然,編進去的也是良莠不齊,為什么呢?因為每年不可能有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好東西,只有少部分的可圈可點,但是,作為一個全年的總結性的文本,選出來以供讀者參考、研究、借鑒,也就只能這么選。如果是精選的話,三分之一就夠了,那樣也不成為一本書了。所以,只能盡可能地廣泛涉獵,爭取讀者的基本認可。
  
  ●您曾到過貴州,請說說您對貴州的印象?
  
  貴州好啊,貴州是少數民族地區,山區多,水多,自然景觀多,民族的遺存多,被破壞的相比內地要少。這樣就有很多東西保留下來,值得我們心向往之,所以我經常到貴州去走一走,看一看,去補充精神,呼吸新鮮,體味純正。

  ●貴州各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您認為該如何處理好保護傳統文化和發展經濟的矛盾?
  
  很是怕那些公路、鐵路穿堂而過,帶來了外邊的東西,也破壞了自然的東西。這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要發展,一方面要保護,解決這個問題,不是我等能辦的事情,只是希望盡量地保護地方的民族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因為這是別于其他的根本,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根本會越來越顯現,失卻了這個根本,就失卻了貴州的特色。
  
  ●幾年前,余秋雨先生在游歷貴州黔東南原生態文化后寫下了一些漫談隨筆,對宣傳和提升黔東南知名度起到了積極作用。借用名人效應帶動旅游業,作為一個地方的決策層,您認為應注意些什么?
  
  一個地方為了推廣,借用什么正當的手段都是無可厚非的,什么能使得當地快速地提高知名度,引來越來越多的好聲音,都是可以一試的。馬曉鳴【原標題:專訪作家王劍冰:散文作品優與劣,應有共同審美標準】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貴州民族報 2013年3月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