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戰(zhàn)國時代,后于墨翟而前于列、莊、孟的,有楊朱學說興起。雖曾言盈天下,卻地著述流傳;或有著述,而至漢已亡。關(guān)于楊不其人及楊朱之言論,在先秦兩漢古籍中雖有所記述,但一鱗半爪,零零散散,不成系統(tǒng)。故歷來學術(shù)界對楊朱生平、記述楊朱言論的篇章之真?zhèn)危约皸钪焖枷胫肌⑸鐣䞍r值等等,不免惝恍迷離,產(chǎn)生許多爭論。特別是在如何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上,自唐柳宗元作《辨列子》,懷疑《列子•楊朱篇》為楊朱之言后,學術(shù)界頗多以《列子•楊朱篇》所述楊朱“唯貴放逸”的主張,與戰(zhàn)國、秦漢時代《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所述楊朱“貴亡”、“保真”、“為我”的主張迥然乖背。疑前后為兩人之言,非一家之說。或謂“貴己”、“保真”、“為我”乃戰(zhàn)國楊朱學說之正旨;而《列子•楊朱篇》乃偽書,“逸生”乃魏晉玄學清談和門閥貴族放蕩縱欲的曲折反映。關(guān)于對“楊朱”的辨議情況,《古史辨》第四卷下編中有較為集中的記載。筆者本章的任務(wù),僅在于論述歷史上楊朱思想(不論是戰(zhàn)國的“楊朱”,還是東晉的“楊朱”)對道教的影響。故而對那些精細的考證,只略述看法,而不議論。
首先,我們有必要弄清楚戰(zhàn)國及秦漢時期有哪些有關(guān)“楊朱”的記載?魏晉以后又出現(xiàn)哪些有關(guān)“楊朱”的記載?歷史資料擺清楚了,我們才能言之有據(jù),依據(jù)立論;否則,泛泛而談,任意伸屈,亦會使讀者茫茫然莫知所宗。
(一)戰(zhàn)國時期古籍中之楊朱
《孟子•滕文公》:“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盡心》:“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逃墨必歸于楊,逃楊必歸于儒,歸斯受之而已矣。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從而招之。”
《莊子•應(yīng)帝王》:“楊子居見老聃,曰‘有人于此,響疾強梁,物徹疏明,學道不勌。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勞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來田,猨狙之便來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楊子居竄然曰:‘敢問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者也。’”
《莊子•駢拇》:“駢于辯者,累瓦結(jié)繩,竄句棰辭,游心于堅白同異之間,而敝跬譽無用之言,非乎?而楊墨而已。故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莊子•{月去}篋》:“削曾、史之行,鉗楊墨之口,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曾、史、楊、墨、師曠、工倕、離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亂天下者也,法之所無用也。”
《莊子•天下》:“而楊墨乃始離跂,自以為得,非吾所謂得也。夫得者困,可以為得乎?則鳩鸮之在于籠也,亦可以為得矣。”
《莊子•山木》:“楊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癥狀,其一人惡,惡者貴百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心,安往而不愛哉!’”
《莊子•徐無鬼》:“莊子曰:‘然則儒、墨、楊、秉,與夫子為五,果孰是邪?……’惠子曰:‘今天儒、墨、楊、秉,且方與我以辯,相拂以辭,相鎮(zhèn)以聲,而未始吾非也,則奚若矣?’”
《莊子•寓言》:“楊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藝機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楊子居不答。至舍,進盥漱巾櫛,脫履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請夫子,夫子行不聞,是以不敢。今閑矣,請問其過。’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楊子居蹴然變?nèi)菰唬?lsquo;敬聞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公執(zhí)席,妻執(zhí)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
《荀子•王霸篇》:“楊朱哭衢涂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
《韓非子•顯學篇》:“今有人于此,義不入危城,不處軍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世主必從而禮之,貴其智而高其行,以為輕物重生之士也。”
《韓非子•說林》:“楊子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楊朱之弟楊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楊布怒,將擊之’。楊朱曰:‘子毋擊也。子亦猶是。曩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
《韓非子•六反》:“楊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于世亂而卒不決,雖察而不可以為官職之令。”【原標題:道教與楊朱——戰(zhàn)國時期古籍中之楊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