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良少將指出,要以大戰略視角分析周邊紛爭背后的美國要素 勿要錯失大國興起的機遇
9月15日下午,空軍少將、空軍指揮學院教授喬良做客第56期文匯講堂,主講《大戰略天平上的國家利益與安全》,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趙楚受邀擔任對話嘉賓。
今天(9月15日)恰逢國防日,上海三次拉響警報,聽來感覺格外凝重。我想你們今天來到這里,不僅僅是來聽我的講座,更多是想表達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焦慮,這種焦慮表面上看緣起于釣魚島爭端,實際上有遠比這一點更深的焦慮——我把它稱之為大國興起前的焦慮,而決非只是發泄一種個人情緒。
究領土紛爭,美國要素居首
只要中國的大國興起還沒有完成,美國從霸主衰落到普通國家的進程還沒有完結,中美之間的博弈就不會停止。
今天,中國正處在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如同已登上珠峰的8000米高度,最后幾百米能一蹴而就嗎?誰也無法預見,在中國千年、世界百年一遇的中華復興之際,我們的腳步踩著艱險,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滑下山來。這決非危言聳聽。今天不管我們國內有多少問題亟需我們去解決,你都無法漠視,國門外有一個強大的對手美國,一直在掣肘你。中國面對的所有麻煩,最后千絲萬縷總能和美國聯系起來。只要中國的大國興起還沒有完成,美國從霸主衰落到普通國家的進程還沒有完結,中美之間的博弈就不會停止。黃巖島、釣魚島為何在此時引發如此大的爭端?假如沒有美國的金融危機,由此引起的美國國力衰退,繼而決定戰略重心東移,我們面臨的局勢斷不會這么緊張。所以,我們不能把釣魚島爭端僅僅看成是中日爭端,也不能把黃巖島沖突僅僅看成是中菲沖突。而美國因素如何深刻地影響我們,是國人必須清晰知曉的一個常識。
1992年起,中國經濟歷經十年生聚,開始騰飛。之后20年,中國對美貿易一直處在順差狀態。進入21世紀,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已達2000億到3000億之間,這意味著我們把巨量的財富送給了美國人,拿回的是一張張成本只有5.9美分的綠紙。當我們以兩美元一件的價格將襯衫出口給美國人,以兩美元一個的價格把芭比娃娃出售給美國人,它再以翻10倍到數十倍的價格出售時,就意味著我們每年最少給美國增加2萬億到3萬億的GDP。從1776年美國建國,到1990年,美國的GDP最高達到了7萬億,美國人花了200多年時間才達到這一點;而從1991年到2010年,美國GDP已經逼近15萬億。20年時間GDP翻了一倍!美國人如何做到這一點?難道僅僅靠微軟、iphone、波音飛機?這中間有多少是擁有定價權的美國人,壓低中國產品的價格,從中國至少拿走的數十萬億美元的財富呢?
可是我們誰為此憤怒過?領土問題當然不可商量,但是對于中國來講,今天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是領土問題嗎?是美國不想讓你看清楚巨量財富被它拿走的真相,是美國想繼續維系它從別國特別是中國裹挾巨量財富的金融霸權,所以必須讓你去關注那些眼下起碼不需要你用全部精力去關注的事情。美國人的目的達到了。尤其是用釣魚島和黃巖島這些局部問題,轉移了我們最該關注的問題的視線——中國作為真正大國的興起,而這對于中國,是千年一次的機會。
欲維持霸權,美國戰略東移
雖然美國修復能力強大,但這次很難修復其受損的霸主地位,因為無法解決美元霸權和實體經濟恢復之間的結構性沖突。
中國能否實現大國興起,在于本世紀美國霸權衰落會給新興國家騰出多大空間。有人說,美國在過去40年里不斷被人唱衰,但美國一次一次都神奇地自我修復了,因此斷言這次美國還是會“咸魚翻生”。而這一次我則要大膽預言,美國將真的無法回到原先的霸主地位了。因為美國人玩“空手道”——在虛擬經濟這條道上走得太遠了,它無法解決美元霸權和實體經濟恢復之間的結構性沖突。40年前建立美元霸權后,美國人把低端制造業視為“垃圾產業”、“夕陽產業”,一股腦兒地轉移到別國,尤其是中國,然后美國人開始了靠印刷美元就能過上好日子的幸福生活。但如此一來,美國的經濟在資產負債表上就會很難看,因為你要獲得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和權力,你就必須輸出美元,同時從各國購進資源和產品,這就必然使自己一直要處于貿易逆差狀態。盡管這種“逆差”對于掌握著定價權的美國來說,是一樁用綠紙換別人實物財富的美事,也是人類貿易和貨幣金融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觀,但這種地位和權力卻只能通過始終讓自己處于最大貿易逆差國地位才能獲得,而這種逆差比順差更占別人便宜的狀態,一旦由于美國重新恢復實體經濟,生產并出口大量實物產品而轉變為順差國,就會自行消失,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過去40年間有三十七八年經濟始終處于逆差、赤字狀態而不愿糾正的秘密所在。這一切始自1971年8月15日,美國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脫鉤之后的美國真正變成了一個金融帝國,或者說建立在紙幣上的帝國,很少有人把這個日子銘記在心,實際上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嶄新文明的起點。
美國由此開始成為靠印刷美元從全世界獲利的國家,也是歷史上第一個用如此不平等,又如此讓人不易察覺的方式從全世界“攫取”財富的國家。
但甘蔗沒有兩頭甜。今天,當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重創美國,而美國要想經濟復蘇和提高就業率就必須重新面對奧巴馬所說的再工業化,必須重新恢復美國的實體經濟。我認為這基本上做不到。美國今天已經是個人力成本極高的國家。一個普通的美國熟練汽車工人,每小時工資75美元,而在中國同樣的工人每小時工資只有75美分。哪一個美國的企業家愛美國愛到置巨額利潤于不顧,非要為美國恢復實體經濟在所不惜?而更讓奧巴馬和美國的經濟界沒想到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是,假定美國以它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真的充分恢復了制造業,如此一來,美國就必然要向國外輸出產品,也就開始產生順差,產生順差時怎么輸出美元呢?不能輸出美元,還能是個美元帝國、金融帝國嗎?沒有了美元霸權的美國將不再是霸權國家,就會退回到一個普通國家,就像今天的英國一樣。美國人當然對此極為恐慌,它自然不愿丟失在過去100年里夢寐以求所建立起來的霸權,于是其戰略重心東移就在這一刻凸顯出必然性和重要性。
看40年軌跡,金融帝國發力
1971年美國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后,逼迫歐佩克將石油與美元掛鉤,完成了金融殖民的帝國構架。
美國人是怎樣獲得這一人類歷史上別國從未獲得過的金融霸權?二戰結束后,美國用布雷頓森林體系擠掉了英鎊,鞏固了美元的地位,希望以此建立美元霸權。但是黃金絆住了美元的腳。布雷頓森林體系有一個對全世界的承諾,每加印35美元就必須有一盎司黃金與之對印。但二戰后美國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讓數萬億美元化為軍費打了水漂,從而使美國經濟開始入不敷出,捉襟見肘,這使那些因貿易順差積累了大量美元的國家,開始對美元信心出現了動搖。因此,法國總統戴高樂率先向美國發難,傾其所有,將法國手中的22億美元全部拋給美國人,要求兌回黃金。
為防止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