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全世界需要發展經濟的國家,都必須先拿到美元才可以換取石油。
而這時的各國完全沒有察覺。自己雖然仍舊是主權國家,但幾乎整個國家都已在為美國打工,為美國制造財富,而美國政府則不用占領別國領土,也不用像大英帝國東印度公司那樣掠奪別國資源,更不用像侵占我國東三省的日本人那樣奴役殖民地的人民,就心甘情愿地讓他們開采你的資源,破壞你的環境,壓低價格向它出售你的產品,換回的卻是一張張在你本國不能流通的綠紙,因此你必須發行相應的本國貨幣以對沖這些綠紙,從而又將使你面臨通貨膨脹的風險,而因濫印美元產生的通脹,則被各國所消化,這就是美國印了那么多美元,其國內卻通脹率不高的原因。這真正是一種極為巧妙又極為隱蔽的帝國策略!這也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傳統帝國地緣政治思維的幣緣政治思維。
今天,當我們依然停留在地緣政治思維狀態,這種思維促使國人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釣魚島、黃巖島上時,美國人卻懷著金融家的情懷,把世界看成可以用貨幣去衡量和交換的財富,而不僅僅是土地。美國幾乎沒有打過一場為領土而戰的戰爭,最近20年來打的四場戰爭全是為美元而戰。因為它已經把全世界納入到美元的金融體系中,把全世界都變成了美國的金融殖民地。當你以地緣政治的觀念驕傲于自己是一個主權國家時,殊不知美國人正以“幣緣政治”(我和《超限戰》合作者王湘穗發明的概念)的方式從全世界包括中國人手中肆虐地掠奪財富。
尋國家利益,愛國只在打仗?
美國不斷給中國制造麻煩,真正目的是讓你無法完成千年復興大業。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以為國土這種有形的東西才是國家利益,看不到我們的勞動和血汗凝結的財富同樣是國家利益,而且是更巨量的國家利益。為了美國的市場需求,我們提前開采自己的資源,不惜破壞我們的環境,這些不是國家利益嗎?難道只有到了有領土問題時,我們才開始關注自己的國家利益并同仇敵愾?這里顯示出我們在觀念上的陳舊和落后。如果我們只有地緣政治一種概念的話,中國決不可能在未來興起,也沒資格成為一個未來世界的大國。
如今,美國人知道自己已走在帝國的下滑線上,因此企圖通過戰略重心東移自我解救。重返亞洲,一是要打擊中國對美國可能存在的挑戰,二是不放棄亞洲經濟在中國的帶領下可能給美國帶來的最后機會。美國人的策略很簡單,當經濟繁榮時——水漲船高,他國都是水,美國是船,船永遠漂在水面之上;全球經濟下滑時——水落石出,他國還是水,美國是石頭。美國總能把自己露出來,壓人民幣升值,提高關稅壁壘,挑動菲律賓在黃巖島、日本人在釣魚島給我們制造麻煩,用這些麻煩絆住中國的手腳。這些麻煩看上去不小,但把它們放在一種大戰略的天平上,其實都是一種側擊。真正主攻的是不讓你獲得挑戰美國人的機會,不讓你真正完成千年復興的大業。而我們今天恰恰就是在這一點上缺少一種戰略上的了悟。在美國幕后推動日本、菲律賓就島礁問題與中國沖突,以便為它自己贏得時間去舔好被金融危機重創的傷口,重振其把21世紀變成第二個美國世紀的夢想之際,我們怎能不分輕重地鉆進我們的對手設下的圈套,把領土爭端當做我們目前的主攻方向?單一的地緣政治思維,在美國人“幣緣”加地緣兩手并用的策略面前,不要說實現民族復興大業了,就是維護領土完整也很難。
幾千年來,中國人長期秉持的文化傳統是“禮義仁智信”,我們幾乎沒有利益概念,作為一個個人,重名不重利,是可貴甚至高尚的。但是作為一個國家,重名不重利,就未免太天真。
我今天所說可能很不合一些人口味。因為他們希望你作為軍人,此時只需要你喊一聲“打”。在我看來,打和不打,只取決于一個標準:對這個國家發展有利與否。今天是不是最有利的時機?我們應該好好掂量一下。戰爭永遠是一個國家解決麻煩的最后選項,而不是首選。日本人已經很短視了,為了短期的利益,不惜在釣魚島跟中國一決高下,實際上這是一種自殺,等于主動放棄了日本再次崛起的機會,正在失去第3個10年。因為如果日本不把自己的經濟和最有前途的中國捆綁在一起,它將萬劫不復。那么中國人是否要迎合日本人,配合它的愚蠢,也配合美國的陰險,而隨之起“武”呢?我們應該捫心自問。
中日如果對決,誰會得益?首先是美國。其次是今天本已困難重重的歐洲,是今天僅僅擁有資源優勢的俄羅斯,是今天想趕超中國經濟卻始終攆不上的印度,還有目前形勢尚可的巴西和墨西哥。而這個千年一遇的復興機會對我們來講是如此寶貴。所以,我認為打仗與否取決于國家是否因這場戰爭而實現利益最大化,而不能僅僅是為了出口惡氣。
創文明范式,中國須換思維
任何一個意義上的大國崛起,都是一種新文明范式的崛起,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充其量只能成為諸多強國之一。
一個民族的復興,一個國家的崛起,是百年大計,甚至千年大計。為了迎接和完成這樣一個偉大使命,我們必須對自己從思維到文化進行一次徹底的自省和改造,才有可能在全球邁入新舊文明交替時,去接棒創造一種嶄新的文明。美國人在我們之前已經創造了一種曾經新鮮的金融文明,但這個文明今天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從而給了中國與之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機會。
這是千載難逢的歷史良機,但它不是一頓免費的午餐,它不會自動實現,它需要中國去捕捉,去把握。它需要你不犯或少犯錯誤,特別是不能犯因小失大的錯誤。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明白,從古至今,任何一個意義上的大國崛起,都是一種新文明范式的崛起,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充其量只能成為諸多強國之一,或者是當一個二流角色而已。不謀萬世者,亦不能某一時、一事、一地。“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這兩句詩,既可以理解為一種個人情懷,亦可擴展為一種國家胸襟。一個民族要想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胸襟抱負才是第一位的。【原標題:喬良:勿要錯過大國興起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