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曲劇皇后”張新芳的戲曲人生

2013/7/4 17:20:13 點擊數: 【字體:

“曲劇皇后”張新芳的戲曲人生
曲劇大師張新芳于5月22日晚在汝州舉辦的首屆“河南曲劇藝術節”閉幕式上的絕唱
   
    2006年8月1日下午4時,張新芳因患肝癌醫治無效在鄭州辭世,享年79歲。
  
    作為河南曲劇第一代女演員,她親身經歷了河南曲劇由高蹺、化妝地攤、高臺發展為完整的舞臺藝術的全過程;她做派端莊大方,表演質樸無華,創立的“張派”聲腔藝術,享譽中原,風靡劇壇半個多世紀。在70年的藝術生涯中,她先后在《陳三兩》、《秦香蓮》、《荊釵記》、《祥林嫂》等100多個劇目中飾演了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鮮明、悲切感人,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享有悲劇之星的美譽。
  
    8月24日,記者專程采訪了張新芳生前的同事和弟子,并且從他們那里了解到老人一些感人的故事……
  
    “九歲紅”一腔迷了八道崗
  
    張新芳走上舞臺也曾經歷了令人心酸的遭遇。
  
    1927年,張新芳出生在南陽鄧縣的一個窮苦家庭,她幼年喪父,母女二人靠乞討為生。不幸母親又一病不起,7歲的張新芳,只好一個人外出討飯來供養母親。
  
    在乞討的凄苦生活中,張新芳發現從東鄉過來的兩個討飯老頭,他們手拿胡琴,口唱小曲,每到一家門前唱上幾句,就能多要上一點吃的東西,比自己站在人家門口喊上半天還強得多。張新芳幼小的心靈中第一次認識到,要想有口飯吃,必須有個“手藝”,于是她就動員母親,讓自己去唱小曲,可母親怎能答應呢?!
  
    然而,轉眼到了農歷三月,榆錢捋光,樹皮剝凈,飯幾乎要不到了,張新芳就背著母親,跟在兩個老頭的身后偷偷地學唱小曲。由于張新芳天資聰穎、記憶力強、嗓音洪亮、善于模仿,一些曲子,她一聽就會,而且稍作練習,就有聲有色。沒有多久,她就學會了《花庭會》《祭塔》兩個戲的主要唱段,在討飯時,邊學邊唱。兩位唱小曲的老藝人,有次聽了張新芳的唱,認為她的聲音雖然有些顫抖,但沒有荒腔掉扳,聽起來蠻有味道,于是就把她收為徒弟,張新芳從此就開始了坐地攤唱大調曲子的營生。
  
    張新芳在兩位老師的嚴格訓練下,冬迎風雪,夏頂驕陽,早起晚睡,刻苦練功,為以后的演出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這時的南陽大調曲子已逐步由坐唱、地攤、高蹺發展為登臺演出,進而派生了一個新的劇種,被人稱之為“曲子戲”,一些老藝人相繼組成了曲子劇社,由鄉村逐步轉入城鎮演出。張新芳9歲那年,正逢正月十五廟會,當地主持廟會的人請了兩個戲班唱對臺戲,張新芳所在的這個戲班演出《花庭會》。由于她演唱精彩,加之年紀小,嗓音亮,把對方的觀眾一下子都吸引了過來,張新芳從此聲名大振。
  
    從此之后,張新芳被觀眾喊作“九歲紅”,而且在宛南鄂北一帶贏得了這樣的美譽:九歲紅,喊一腔,一下迷了八道崗。人們知道了有這樣一個唱高臺曲的“坤角”,她每到一處,人們都想看上一看,以飽眼福,甚至戲班走到哪兒,人們就跟著看到哪兒,大家等著一睹“九歲紅”的芳容,傾聽她那“一腔能迷八道崗”的甜音脆嗓。
  
    《陳三兩》一出成就“曲劇皇后”
  
    新中國成立后,曲子戲獲得了藝術上的解放,擁有了正式的劇種名字——曲劇。23歲的張新芳在春風的沐浴下也贏得了藝術上的解放,上演劇目不斷擴充和更新,《白玉簪》、《陳三兩》……保留劇目竟有幾十出。
  
    張新芳的名字也是從這時候才叫起來的,在此之前,廣大曲劇觀眾只知道她叫“張小妮”、“九歲紅”。
  
    由于張新芳的唱腔比較深沉有力,韻味悲切委婉,因此更有利于塑造悲劇女性。在這些悲劇女性中,以陳三兩、秦香蓮、祥林嫂尤為成功。為廣大觀眾一致稱頌的首先當數曲劇《陳三兩》,這是張新芳的拿手戲、代表劇目。在廣大觀眾的心目中,陳三兩和張新芳是緊緊連在一起的。
  
    1959年初春的一個夜晚,著名作家田漢來河南觀看張新芳的演出。田漢先生是文壇泰斗,他的到來,使當時的劇團領導更是著忙和緊張。他們生怕演不好,影響了曲劇的形象,所以自得到消息后,便一遍遍地交代張新芳要“攢足勁”……而張新芳的特點:越是重要的場合她越是松弛,越是不在乎,越是不當回事。偏偏藝術就要個松弛,要個自然不緊張。
  
    那天劇場里靜極了,張新芳的嗓子從未那么順暢,唱得那么自然,那么流暢,那么婉綿動聽,上千名觀眾完全沉浸在《陳三兩》的旋律之內、命運之中,隨著陳三兩一起悲、一起怒、一起哀、一起嘆……
  
    演出結束后,劇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田漢先生激動地走上舞臺,緊緊地握住張新芳的手,連連地說:“好,好,演得太好了,你感動了我!想不到曲劇這么美,這么富有表達力,叫人忘不了!”接著他又問,“你的曲劇唱得這么有功夫,有味道,從藝多少年了?”
  
    張新芳回答說:“我7歲就唱大調曲,8歲就登臺演出。”
  
    田漢很驚訝,高興地說道:“那么你就是河南曲劇的皇后嘍!”
  
    在田漢先生的推薦下,長春電影制片廠來了兩位導演,和劇團簽了約,決定把曲劇《陳三兩》拍成電影。
  
    上世紀50年代,河南拍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常香玉的《花木蘭》,另一部就是張新芳的《陳三兩》。
  
    一出《陳三兩》的二十幾段唱段,閃顫頓挫鮮明,板式變化豐富,既硬朗爽直,又委婉纏綿,達到了嬉笑怒罵皆文章,字字聲聲均含情的高超的藝術境界。張新芳的唱腔藝術還洋溢著改革創新的精神——在保持南陽大調派系的同時,把曲劇的“大調”與“小調”有機結合,同時吸收了豫劇、越調、呂劇、河南墜子等劇種、曲種的唱腔技法,使獨樹一幟的“張派”唱腔,唱紅河南,唱響大江南北。張新芳也憑借這部戲,成為人們公認的“曲劇皇后”。
  
    “曲劇皇后”遭遇“癌中之王”
  
    張新芳當過全國人大代表,她說過這樣的話:“人大代表不當則已,要當就當個名副其實,就得為人民辦事,替人民說話。作為一個曲劇演員,就得為曲劇當好代表,管好家,負好責。”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就是在她從河南省曲劇團退休以后,為曲劇藝術奔走呼號的步伐也絲毫沒有停止。曲劇研究委員會的成立、曲劇唱腔與表演藝術電視大獎賽的舉辦,都離不開她的辛勞。她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公益演出,和戲迷朋友打成一片,不惜言傳身教。在一些劇團的高薪聘請面前,她從未為之所動。張新芳說得好:“我不能因為自己掙大錢而垮了河南曲劇。”
  
    2000年5月,73歲的張新芳在一次體檢時被查出患有肝癌。面對病魔,張新芳一邊積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商報 2006年08月27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