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劇皇后”張新芳的戲曲人生(2)
2013/7/4 17:20:1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極治療,一邊繼續她心愛的曲劇事業,只要時間和身體條件允許,她仍然活躍在舞臺上。張新芳對心疼她的家人和弟子們說:“我都這把年紀了,對死亡已經沒多少畏懼了。對我來說,重要的事就是我要一直演下去。”
在今年5月舉行的首屆河南曲劇藝術節上,張新芳被授予河南曲劇藝術家終身榮譽獎殊榮,在藝術節閉幕式上,張新芳為觀眾獻上了《陳三兩》、《秦香蓮》中的經典唱段。面對千名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張新芳動情地說:“我今年79歲了,但只要還有一點力量,我就要演下去,獻給我的戲迷們。”沒想到,這竟然成了她的絕唱。
6月12日,張新芳老人突然感覺腹痛,在家人陪伴下到省人民醫院進行檢查。
7月31日晚上7時許,張新芳的血壓突然開始迅速下降,煩躁不堪,“滿頭都是汗水,頭發都濕透了”。經過緊急檢查,醫生診斷老人是門靜脈破裂引發的消化道出血。情況緊急,醫生提出要給老人下一根鼻管,張新芳沒有同意。8月1日下午3時許,醫生再次懇請給老人下一根管,張新芳仍然固執地搖頭。她一直不明白老人為啥拒絕給她插管,直到最后,老人的家人才說出答案:“老人認為插管會影響到她的儀容,老人愛美。”
8月1日下午4時,張新芳老人停止了心跳和呼吸,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同行:我所見證的生命“絕唱”
“得知張新芳老師去世的消息,我既驚訝,又悲痛。三個月前她在首屆河南曲劇藝術節上那鏗鏘豪邁的演唱,仍清晰地在我耳畔回響。”曾與張新芳有過多年舞臺合作經歷的河南藝術研究院院長方可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深情地回憶了老人生前的點點滴滴。
上世紀70年代末,方可杰和張新芳同在省曲劇團工作,行同車,食同餐,演同臺,風風雨雨20多年。他無數次目睹過張新芳的舞臺風采,聆聽過她的動人演唱,見證過她的一次次輝煌。但是,這次采訪他告訴記者的是三個月前張新芳的生命“絕唱”。
今年5月18日至22日,首屆河南曲劇藝術節在曲劇的誕生地汝州隆重舉辦。當時,張新芳的病情已經惡化。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開幕式沒有安排她的節目。張新芳得知消息,非常“生氣”,她說:“為河南曲劇舉辦節日是我多年的夙愿,80年才盼來這么一次,我錯過了,那將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張新芳硬是拖著病重的身體,克服長途顛簸帶來的嚴重不適,趕到了汝州。一下車,還沒有來得及安排住宿,她就開始詢問曲劇節的舉辦情況,并問什么時候能登臺演唱,和觀眾見面。
5月22日晚的閉幕式上,張新芳因她卓越的藝術成就榮膺“曲劇藝術終身成就獎”。被攙上舞臺的她神采奕奕,精神煥發,聲音洪亮。一段“陳三兩邁步上宮廷”,鏗鏘有力,字正腔圓,韻味醇厚,哪里像一個重病患者!
一段唱下來,主持人擔心她的身體,欲攙扶她下場,可面對觀眾熱情的掌聲,張新芳拒絕了。她深情地對觀眾說:“我的職責就是為觀眾演戲,能為大家演唱是我最高興的事情,現在不唱,只怕今后想為大家演唱也沒有機會了。”說完,張老師又為大家演唱了《秦香蓮》的唱段。
“雖然我一生無數次聆聽過張老師的演唱,但我感到,那天的演唱最豪邁,最動聽,因為那是用生命的底氣在向觀眾做最后的告別。”振聾發聵,動人心魄……張老師以這次令人永遠難忘的“絕唱”,完成了她藝術人生的精彩謝幕。
弟子:老師教我們從藝做人
8月24日,在省曲劇團,記者見到了張新芳的兩位弟子劉青、張愛琴。
提起老師,劉青有很多話要說:“老師都是手把手地教我們。她多次對我說,曲劇的繼承和發展,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行。老師的生活非常儉樸,連半個饃半碗湯都不許我們浪費。老師甘為人梯,她帶團赴臺灣演出時,把她最拿手的劇目《陳三兩》讓給我來演,她自己唱的則是《秦香蓮》。”張新芳去世的當天上午,劉青還在醫院陪伴老人,她還勸老人說:“鼻管到底插不插啊?插吧,插了會好受些。”老人說:“我想想,想想……”但最終愛美的老人還是沒有選擇插管治療。她還催著劉青說:“回去吧,下午還得來。”直到老人病逝,劉青才琢磨出了點意思。
老人走后,弟子張愛琴一直在幫著張羅老師的身后事。回憶老師,張愛琴幾度哽咽,“老師去世前兩天還跟我說,一定要把唱腔風格流傳下去。可哪里想得到,她這么快就去了呢?”■本報記者楊波【原標題:“曲劇皇后”張新芳的戲曲人生】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商報 2006年0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