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我是一名古箏的愛好者,我的孩子現在也考出了古箏五級。在來年考級的時候,讓孩子考六級還是七級好?要考什么樣的曲目?
王中山 : 這個問題太多了,有關這個問題,我在各地都聽到不少考生家長問我這個問題,甚至我們有的老師承諾,三個月考到九級,很恐怖,有的人通過這種方式,來大肆操作,覺得自己的教學給別人更勝一籌,覺得自己在教學上或者各方面,古箏好像無所不能。
但是我可以忠告這位家長,并通過這位家長轉告那些求學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的望女成鳳,望子成龍這些家長和老師們,希望他們還是學習古箏,遵循一般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則,不可以跳躍式的前進。
為什么?古箏的學習,這些曲目的制定,我們應該是相對比較清楚,因為很多考級的教材,我親自參與制定,比如中國音樂學院的考級教材,比如中國民族管樂學會的考試教材,比如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考級教材主講都是我參與,或者親自來組織這個工作。
我們在制定這個曲目的時候,絕對沒有考慮到家長或者老師們原來準備從一級一下跳到八級,我們沒有思想準備。我們設計正常就是五級考完考六級,任何事物的發展必須都是循序漸進的規律,不可能說因為他掌握一門獨門的絕學,我自己在山洞里學幾年,我一下一招出來橫掃天下,這是不可能的,這樣真的是誤人子弟。
但是我真的很理解家長他們看到別的學生,或者他鄰居家的孩子,或者他孩子的同班同學在學同一個樂器的過程中,他的孩子學八級,咱們學到五級,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等到再往下走他就知道。過去這種學習方法是這么荒唐。還是建議他很認真的在老師的指導下,不要逼著老師去拔高你自己孩子的進度,有些的進度不是老師造成的,有些是家長看到別的孩子學的很快,自己的孩子怎么學這么慢?因此逼著老師教學。有些是老師自己逞能造成的,其實這樣對我們古箏的普及教學,包括整個音樂的普及教學是極為不利。
主持人 : 我們在嘉賓聊天室請過多位教樂器的老師,他們都談到一個問題,在全國各式各樣考級當中,家長公利心特別強,對孩子考級跳躍式前進,對孩子是不利的。
王中山 : 這個我可以理解,家長都想在最短時間內教出最棒的一個學生,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必須要高于別人,比別人要強。這個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樂器的學習真的是很艱難一個過程,家長也要做好這個思想準備,如果你過快提高學習進度,甚至給孩子帶來煩學,而且手形上給老師帶來障礙。由于他自己苦于應付某些技巧,太難了,能抬十斤重的東西,他非掉弄八十斤,把孩子給弄壞了,所以不要急于求成。
網友:王老師您好,我想請教一個問題,我在學習紫竹調的時候,顧得了左手顧不了右手,這應該怎么解決?
王中山 : 這個最簡單一句話,認為他的學習還沒按步就班,認真的去練習。我個人認為,他必須經過這么幾個步驟:從識譜上,先通讀,學會很認真的看譜,把左右手的音高和它的演奏先搞搞清楚,然后就把整個指法安排合理,整個指序要合乎音樂自然的邏輯。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學習過程中兩個手的單手的練習,如果是你基本功很差,建議你就左右手分開練,再往一塊縫合。如果你基本功很好,識譜上有問題,不要老眼睛盯著譜面,就像我們電腦敲字一樣,不要老盯著自己的手,盯著你的屏幕或者旁邊的稿紙,這樣比較好,用盲彈方法?茨闶菍儆谀姆N情況,如果是因為你養成不良的識譜的習慣,顧了左手顧不了右手,你是訓練方法不用,我建議用盲彈方法,如果是基本功不好,可以練習。
網友:我是一名古箏的業余愛好者,現在已經學到第六級。有一個問題很困惑,到底左手該不該戴假指甲,我的老師說要等到十級才能戴,我看過教材,VCD,初學的時候就應該戴。
王中山 : 左手戴指甲的問題基本上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我在這里做最后一次陳述。這個問題在八十年代末的時候,曾經展開過討論,右手該不該戴指甲。后來這個問題我們逐漸平息掉了。我當時是1986年第一次率先左手戴了4個指甲,當時全國還沒有人這樣,確實產生爭議,認為我們應彈了幾百年、上百年的箏也沒戴指甲,即使戴也是外面戴,而我當時就左右手統一戴在里面,當時對古箏來說應該說產生很震動,大家覺得左右手一樣,首先解決的問題右手如果揉弦,如果你戴上指甲你揉不成弦,其實這個家長問題沒有問出來,我知道他問該不該戴,主要原因為什么不讓小孩戴,擔心影響左手,很多人因為這個才產生爭論,后來這個問題完全不稱為問題,因為我們認為比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左手戴上指甲之后,照樣可以輕松表現傳統箏曲所有應該能表達的情緒,能表達出來。各種技巧我們戴指甲之后能把傳統箏所應該展現的技巧給表現出來。
所以倡議大家左手戴指甲,主要原因在哪里?左手可以像右手一樣,參與到和聲、輔調這種演奏當中,而且可以有效給右手的音色統一起來,包括一個刮奏,它的力度和音色基本上能保持一致,而很有威力。你不戴指甲現在箏曲表達很困難,現在箏曲左手很強的走距,甚至有的時候像我寫的作品里左手有咬指,左手有輪指,其他老師在自己的作品里面逐漸用這樣的技巧,如果你不戴指甲完成這個指甲很困難。從學那天起戴指甲,養成一種習慣。古代彈古箏是不戴指甲,他用自己本來的指甲,自身的指甲參與演奏,所以出來很含蓄,也很美。但現在演奏技巧比較紛繁復雜,因此在多邊這樣技巧的格局下,戴上指甲才能完成很多高難度的技巧,同時不失去左手的韻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基礎訓練帶上指甲。但是如果孩子只是學著玩,學一兩首作品不學了,戴不戴無所謂,不影響古箏學習。
網友:本人愛好古箏,會一點兒。有個問題想請您指教一下,我的手生得特別小,在學習《高山流水》這個曲子時,第一個曲子就跨不過來,有什么辦法?
王中山 : 他可以看看我的手很小,這就要看你會有效的利用你自己的掌寬,不要光比手指長,還有手掌,你可以靠手腕的移動,把手掌整個的有效演奏部位給發揮出來,利用手掌的寬度加上手指長度就可以構造一個音符。如果你彈琴只是一味比誰的手指長,我早就放棄古箏了。我認為對手小那些人或者手短那些人,告訴大家說其實這不會成為古箏的主要障礙,可能你在彈奏的時候,由于練習也不夠,或者是方法不得當,暫時技巧你可能做不到,但絕對不會因為你手短。
網友:請問目前國家對于古箏的彈奏水平是如何規定?業余愛好者到哪里去取得相關的證書?
王中山 : 國家沒有對此作為很嚴格的規定,唯一檢驗他的專業的這塊,就是通過考藝術院校,和全國文化部主辦或者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大賽中檢驗你的水平,參加音樂院校看你是否達到水準,或者相關的證明。而業余的主要通過喀級,比方說中國音樂家協會的考級,中央音樂學院的考級,中國音樂學院的考級都在驗證你古箏業余的水準。
主持人 : 這樣的考級沒有年齡限制?
王中山 : 沒有,因為是業余,主要是弘揚中國文化為己任。
網友:孩子多大學習古箏好?
王中山 : 如果學習五歲可以學了,其實也沒有特別嚴格。比方有的人說的這個年齡,我知道很多著名的老師,很多都是大家,他們的學習都是進入大學之后才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