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人說,人的命運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勇于創新、有開拓精神的人才能迎來事業上的輝煌燦爛,而安于現狀、不思進取者,一生只能黯淡無光。在讀了《南史·江淹傳》之后,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呀,一個人要想出人頭地、有所作為,就要永保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絕不能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南北朝杰出的作家江淹,早年因家境貧寒而發憤讀書,在寫出著名的《恨賦》《別賦》之后,聲名鵲起,豈料后來他整日沉迷于榮華富貴之中,終日為聲名所累,再也無法寫出好文章來了,留下一個“江郎才盡”的笑談。
安于現狀是一種保守,更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即使一個人很有才華,已經取得了成績,如果安于現狀,他的事業就會止步不前。王安石有一篇題為《傷仲永》的文章,上面說道:天資不錯、少有才華的方仲永,如果不安于現狀,積極進取,定是前途無量、大有作為的;但因為他安于現狀,最終碌碌無為,竟不知所終,讓人扼腕嘆息。
愚公正是不安于現狀,才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存環境,提高了自己的生命質量,為后世留下極其寶貴的愚公精神,激勵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工作者,正是有不安于現狀的精神,才使中國有了“兩彈一星”,在國際舞臺上有了重要的地位……
直到今天,江淹的故事還是讓人深思。重讀這個故事,仍然讓人感慨。(澠池縣廣電傳媒中心 )【原標題:讀《南史·江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