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朱錫明并沒有死。她被鄉蘇維埃政府無罪釋放后,繼續在村里做婦女工作。一天,反動保長找上門來,硬逼她改嫁,否則就把她賣掉。在這種情況下,朱錫明仍然誓死不從。許母勸她:為了把黑伢拉扯大,你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朱錫明無法,被迫嫁給一個以殺豬為業的姓王的后生為妻。這個后生為人本分,通情達理。他不但撫養了黑伢,還讓朱錫民常帶些豬肉和日用品到許家看望許母。
許世友后來回憶說:“娘,你做得對。她改嫁了,也不能怪她。”此是后話。
續娶:四川達縣女青年雷明珍
如果說許世友的第一次婚姻是母親包辦的,那么,他的第二次婚姻卻是自由戀愛的結果。
長征途中,許世友所在的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以后,紅一方面軍中的眾多革命伴侶并肩戰斗的情景,對奉行禁欲主義的紅四方面軍干部影響很大,于是紅四方面軍總部作出決定,軍以上干部可以尋找革命伴侶成家。而早已戰功赫赫的許世友當然身在此列。
長征結束,許世友到達延安不久,對投奔延安的四川達縣熱血女青年雷明珍產生了好感。經人撮合,由相識到相知,由相知到相愛,很快在延安舉行了婚禮。婚后,兩人你敬我愛,相處如賓。
雷明珍平日里好學上進,工作上大膽潑辣,對許世友體貼入微。許世友調任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后,奉命征收了大批牛羊供部隊食用。細心的雷明珍將羊毛收集起來,抓住點滴時間搓成毛線,為許世友織了平生第一件毛衣。
后來,在許世友落難受批判時,雷明珍沒有給予其理解與支持,許世友為此頗為憤怒。許世友在毛澤東干預下得以平反后,雷明珍對自己一時的沖動追悔莫及,曾多次向丈夫認錯并希望復婚,可許世友就是不肯原諒她。
許世友隨朱德上太行山時,雷明珍也主動要求去抗日前線,一起到了太行山。陳賡、陳錫聯曾將許世友與雷明珍反鎖在一間屋里,希望他倆好好談談,溝通理解,可許世友破門而出,揚長而去。后來,許世友去了山東,并在那里續寫了第三次姻緣。
第三任妻子:膠東姑娘田普(原名田明蘭)
1941年春,許世友率領清河軍區獨立團挺進膠東。在山東許世友整整戰斗生活了十六年,他的第三次婚姻也是平生的最后一次婚姻,就是從這塊土地上開始的。
許世友整天帶兵打仗,生活卻因無人照料越來越隨便。后勤部長高大山私下里為他在根據地的工廠里物色了幾位品貌皆優的姑娘。
高大山為許世友物色的目標所在單位是根據地的皮革廠。進門以后,許世友順著高大山的手勢看去,只見一位俊俏的姑娘正在那里干活,顯得十分專注和認真。
許世友對高大山說:"就是她吧!"這四個字,像是詢問,又像是贊同,其實二者皆有。
憨厚耿直的許世友“一見鐘情”,說完策馬而去。其果斷的個性,從這次相親可窺一斑。這位膠東姑娘名叫田明蘭,后來改名為田普,家境貧寒。在部隊,她先在膠東軍區后勤工廠工作,后到五支隊做支前工作。
1943年春天,許世友和田明蘭舉行了婚禮。婚禮非常簡單,沒有喜慶的鞭炮,沒有親友的祝賀,有的只是一包喜糖,一杯清茶,還有一幫生死之交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