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別樣的解讀——胡亞才詩歌集《我的城》品鑒

2013/7/22 15:55:04 點擊數: 【字體:

    記得曾經有人說過:“有著自己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的城市肯定是最讓人喜歡的城市,也是最讓人難忘的城市。”但是,能夠準確地把握這些城市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說出它們的魅力所在,卻并不容易。然而,胡亞才先生嘗試了,并且獨辟蹊徑,以自己深厚的積淀、獨到的思考,對一座座城市,做出了胡氏風格的解讀——詩意的、柔軟的、內在的。

    一個城市,它的氣質、靈魂是什么?曾經,有人將高樓大廈,霓虹彩燈、巨幅廣告作為城市的靈魂,也有人將服務品牌作為城市的立身之本,這些都沒有錯,但卻總是缺少點什么。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創造,也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和標志,它像一本刻著歲月的書,凝固了一段段歷史,沉淀了一個個故事,獨特的個性、品位和文化內涵體現著一個城市的風格與魅力。胡亞才先生的《我的城》(河南文藝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沒有拘泥于城市規模的大小、沒有顧及城市數量的多少和品評上的面面俱到,而是信步所至、信馬由韁、信手拈來,以情之所致、心之所儀,言之有據,擢其要旨,娓娓道來,生發開去,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無拘無束,揮灑隨意。

    對一座座或聲名顯赫、或偏居一隅、或樸實無華、或水靈嬌媚的城市,亞才在具體解讀中能因城而宜、因事而宜,或從景致入手,或因人物放筆。在“度”的把握上,更是“濃妝淡抹總相宜”——詩意表達中不乏直白袒露,柔軟流暢中時現堅挺肌理,內在凝斂中顯簡約淺顯!這些,顯然與前些年易中天《讀城記》的側重市井文化和中央電視臺《品讀城市》追求的“高品質、高品格”,大有差異。

    詩意解讀中輔以直白表述。有高度的濃縮,有輕松地緩釋,沒有故作高深,沒有辭藻堆砌,始終給人以“明媚與濕潤的感覺”。這幾乎是貫穿胡亞才《我的城》的主要特色。在描述紹興這方飄落的夢里水鄉時,歷數“四千年古越之水在徜徉/兩千座石橋在飛翔”中,選用了一連串獨具紹興地方特色“溫潤生動的詞語”——“一方越池/研磨不盡臥薪嘗膽的過程/一座蘭亭/行書一幅序言抑或美麗的糾結/一個沈園/細飲愛情的男女出出入入/一柄利劍/俠女早已挑破鑒湖平庸一隅”——時空轉換,游刃有余,有纏綿悱惻,有驚天動地,組裝得這樣天衣無縫,鋪敘得那樣合情如理。然后,筆鋒一轉——“一條濕漉漉青石小巷/一家小酒店/一碟茴香豆/一盞紹興酒/足矣”!通俗到不能再通俗,直白到不能再直白,讀來跌宕起伏、回腸蕩氣!杭州的“孤山不孤/斷橋非斷”、南通的“狼山無狼/長橋不長”、樂山的“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和溫州的“不是智行天下/便是商行天下”,在表達上都有同工異曲之妙。再如《在那遙遠的地方》“從大風中牽出一峰駱駝/從大漠中畫出一彎月牙/從大水中喚出一段傳說/從月光里扯出一丈絲綢/從果園里捧出一串甜蜜/從古寺里翻出一卷羊皮書”,詩情畫意、個中深意盡蘊直白自然的表述中。

    柔軟解讀中時現堅挺肌理。張弛有度,舒展自如。這是亞才《我的城》的又一特色。誠如作者自己所言“寫城市遠比寫鄉村難,用詩歌來寫城市尤其難。……一方面是作為詩人應有的領悟:在日益物化的當下,人作為個體生命的宿命的悲劇性的存在現實;另一方面,人的肉體固然受現實時空的禁錮和限制,精神卻可超越時間和空間。就城市而言,作為物質和精神、歷史和現實最具影響力最有條件的承載體,有足夠的通過對生命的詮釋而進入形而上的思考和頓悟之中,有足夠的通過從歷史到現實到超現實之間產生感悟而唯美的蛻變,為人們打開一扇有別于鄉村詩話山水行吟的獨特的心靈窗戶,讓人除了能夠從容、自由、輕松、恬靜,而且,還能夠讓人不經意地時隱時現地觸摸到生命的真實。”亞才在《我的城》中努力做到了這一點。寫武漢,由柔軟處入手——“總有那么多水在細致地蕩漾/一分為三……每個部分/都被養的惹眼/左邊是風,右邊是雨,中間是花朵”,從容不迫的鋪敘中便觸摸到的堅硬的肌理處:“喧囂有喧囂的眼神/誘惑有誘惑的身材/市井有市井的尖叫……遭遇武漢,很容易幸福地擦傷”,一個“幸福”的字眼,便緩釋了傷痛,再次轉入“輕松、恬適”的意境——“撇下黃鶴樓與東湖/像一個帶著露水的姑娘/就這么沿江而下/與徽劇一見鐘情/春光明媚,京劇呱呱墜地”,讓讀者想象的翅膀隨之翱翔至更新更加廣袤的時空。寫深圳,亞才定義這是“一座肌理明晰風華正茂的城市”,“深圳的時間很快/不像我們很多人的日子/內心擰緊的發條/讓鬧鐘只放在每一個睡眠”,輕言細語中詮釋了“深圳速度”。接著,“你不知不覺發現/在黃昏里消瘦的/除了山川河流樹林田野/還有我,和天空/在心中日益豐滿妖嬈的/色彩、線條、材料、品牌/和這像陽光般不可或缺的物質……請你回答我/誰能把大;謴偷揭桓樀募澎o”,結句是個設問,無需讀者回答,但是不由得你不陷入深深的思考!

    內在凝斂中彰顯簡約淺顯。這是最考量作家內功和觀察事物敏銳度的檢驗標尺。解讀城市,并不是僅僅局限于它的標志性景觀(自然的風花雪月和人文的建筑地標),而是能抓住其特有的內在底蘊——歷史文化的厚度與深度,并由此生發獨到的哲思、長出聯想的翅膀,拓寬作品的深度與厚度。亞才《我的城》凸顯了他“讀城”的精確與獨特,幾乎抓住了每一座城市(抑或與之相關聯的山川、城郭、人物、花草與景觀)的“魂”!稛熁ㄈ孪聯P州》中說:“無論在瘦西湖,在個園,還是在瓜州古渡/無論是八怪,還是朱自清……讓你總想在磊落的風華中/一頭扎進思古懷幽的泥濘”;《最憶是杭州》歸結說“雷峰塔前/一個傳說,讓天下人千百年/牽腸掛肚”!《唯一的主題》說“春夏秋冬,樹與花無休無止的纏綿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似乎沒有死去活來的樣子……春/是昆明今生今世/唯一的主題”!度叺崖暋“把千年的故事吹落吹起/無須理清過去/一個李清照/就足以讓濟南婉約一生”!寫哈爾濱,用“朵朵葵花/跟著淘寶人馬蹄聲聲/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中主義,新藝術運動,后現代風格”等文化符號與密碼,印證它是“一座從來沒有城墻的城市”。贊頌李冰父子“站在風調雨順的背后/不與水敵,都江堰獨步千古”!在《示形》這首描摹寶雞的詩里,詩人概嘆:“人與事在時間的長河里穿行/不但要經歷實/而且要經歷虛/無而示其有,明修棧道/有而示其無,暗度陳倉”!極具哲理與思辨意義。《命運深處》作者寫道:“天河注水統一了視野/有的成了山,長得巍峨/有的成了河,流得曲折/有的成了樹自信地站著/天水之中,絢麗的月季鋪向天涯/朵朵幸福隨風搖曳”。作者用輕松愉快的語調和輕描淡寫的筆法寫出了曲折艱難的世事滄桑。在解讀了諸多城市之后,詩人總結:“高低,是一座城市的欲望/快慢,是一座城市的經歷/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唯一長久的是永恒的輪回”!在解讀“輪回”時,詩人的回答則充滿哲思禪味——“屋外能寂靜多久/取決于蟲子的鳴唱/蟲子的鳴唱取決于草/草,取決于雨水/雨水,取決于天/天!”

    總之,亞才《我的城》很好讀、很耐讀,更耐人回味。很好讀,是指亞才能把沉重的話題說得很輕松、艱澀的道理講得很淺顯、陰暗的層面里投射出陽光——“陽光寫作”始終是亞才創作的主旋律。“陽光寫作”與“輕松閱讀”始終是相輔相成的。很耐讀,是指亞才充分調動自己深厚的學養與積淀,增加了作品的厚度與深度,使讀者在領略到“由遠及近”的歷史縱深感的同時,更領略到作者隱藏在“由表及里”娓娓道來背后的深刻哲思與機敏意趣。耐人回味,是指作者調動了多種藝術手法與表現形式,拓展了作品的內涵深度、外在意趣、透射視角與思維空間,使讀者在多個層面多個領域里受益,同時還能聯想到作品之外的很多東西。因此,讓人產生閱讀快感,集知識、趣味、哲理、思辨于一體的作品,自然是好讀、耐讀、令人回味的。再譬如《巢》這首詩,標題下的正文沒有一個字,就一個省略號“……”(這是我迄今閱讀的作品中唯一見到的)。這里省略的是什么?“巢”在詞典里的解釋是棲身之所,鳥獸昆蟲居住的,也有人居住的。組成的詞語諸如:“鳥巢”(鳥類在樹上搭建的棲身之所)、巢窟(古人居住的洞穴)、巢穴(原意蟲鳥獸類棲身之處,又喻敵人盤踞之所),還有“筑巢”、“歸巢”、“空巢”……作者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是中國人居與生存現狀,是親情疏離狀況,還是“傾巢之下無完卵”之血淋淋的社會一角?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者盡可展開想象的翅膀。我想,這也許就是古人“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意境吧!

    此外,作品中所透出的濃烈鄉情也是十分令人感動的。全書97首詩篇里有15首是謳歌中原故土尤其是信陽、固始的,特別是在幾乎占全書一半內容而又極具分量、壓軸的六組組詩中,濃墨重彩歌頌家鄉信陽、固始這兩座歷史文化古城的,就占了兩組。在情感上,更是血脈相連、魂牽夢繞、癡愛有加。對信陽山水的贊美,作者以擬人的手法,開門見山、直抒胸臆:“信陽天生麗質/花夸張地開,一朵就總結了綻放/樹自主地長,一棵樹絕不抄襲另一棵樹/美麗追逐著美麗/快樂緊挨著快樂/幸福簇擁著幸福……”寫出了信陽的風情萬種,勾勒了信陽的嫵媚韻致;“這是一脈有情義的水啊/暗香早已洇透信陽的內心……這是一脈有魂魄的水啊/一直流淌在灶戲的唱詞里/一直跳動在皮影的場景里/一直躲藏在剪紙的手指間……使我們常常身不由己/抵達信陽靈魂深處/淚水橫流!”寫出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寫出了對家鄉的一往情深。寫故土古蓼固始是“一座線裝書一樣的城市”,因為“太執著于新,忽視了遺存/而遺存才是固始最沉穩有力的部分/譬如望京門、文星閣、玉皇臺、楚相樓、狀元府、大碼頭……我一直找尋著城中的古老/像在厚書里翻閱先賢的思想/可眼前只有干癟的乳房/我只能……懷抱心事祈求:/我的家園,漫長而不結束!”有嘆惋、有沉思、有焦慮、有祈求,表達了一個游子對故土遺存被毀壞殆盡的痛心疾首。對于城市,胡亞才說他很“糾結”:“雖然早在四十年前,那個頗具江南風情的石佛小鎮上的我朦朧之時曾萌發過對城市的向往,從三十多年前情竇初開時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執意前往城市,但后來,真正一頭扎進城中,與城市同甘共苦榮辱與共時,心里總是有許多的不甘、不愿,有許多的不忍與不能。其實,我也和很多很多當年頭懸梁錐刺股為跳出農門直奔城市的人一樣,十分清楚,我們再也無法轉過身沿著來時的路徑回去,簡而言之,我們回不去了。可能正因如此,長久盤踞在我們心頭的鄉村記憶便成了我們一直揮之不去的疼痛,同時,也成了溫軟我們堅硬的城市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良方。”所以,“穿過紙上的走廊,心/流浪在河南固始的史河兩岸/五谷豐登的景象”,“當年在念想/如今,仍在念想/往后,還會念想!”故土鄉情是一條不息的長河,綿延無期地在游子心頭汩汩流淌;血脈親情是一首永遠的戀歌,哪怕身居天涯海角都時時在胸海中激蕩唱響!(王散木)【原標題:別樣的解讀——胡亞才詩歌集《我的城》品鑒】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作家網 2012年08月13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