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姊妹》一部不得不寫的作品——訪作家楊東明

2013/7/22 18:06:25 點擊數: 【字體:

    他祖籍湖北武漢,卻生長、奮斗和輝煌在河南。他下過鄉,入過伍,做過編輯,最終當了專業作家。他以幾乎一年一部的速度向世人推出新作,因而被人稱為“多產作家”。在年過知天命之時,在作家圈里出名“洋派”的他又一次給人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一部飽含進城打工農村青年酸甜苦辣、體現打工者生活百態的作品《姊妹》由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了。他就是河南省作協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楊東明。

  從“城市”到“農村”

  在進入新世紀的頭5年里,楊東明先后出版過系列長篇小說《性愛的思辯》《問題太太》《最后的拍拖》《感情動物》《誰為誰憔悴》。楊東明告訴記者,這幾部作品都彰顯了人性的本質,寫出這樣的作品是他多年思索的結果。他還說人其實只有兩個視角,一個是向外的,用來關注人類自身之外的外部世界;另一個是向內的,它注視著人類自身的內部世界。

  2006年,擅長都市題材的楊東明筆鋒一轉,把關注力轉到了農民工身上,他們的生存狀態和掙扎過程在他的筆下盡展。

  盡管已經有了深厚的生活積累和寫作功底,在《姊妹》這部作品的創作上,楊東明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生在城市、長在城市的他更熟悉城市里的人和事,如何把握農村人的心理,他自有“妙計”,就是不放過任何采訪進城農民工的機會:他和自己居住小區里的保安員交上朋友,和打工妹打起了羽毛球,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打工經歷;給自己家送純水的、門口賣西瓜的,他都要和人家聊上老半天,得到了許多生動鮮活的故事……慢慢地,那些小說中的人物開始走動起來,眉眼也變得鮮活靈動,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坐到電腦前寫作。

  一部不得不寫的作品

  作家圈里流行一個說法:楊東明很“自私”,因為他從不讓別人搭乘他的車。但楊東明聽后笑笑,反駁道:其實最自私的人是不把時間給別人的人。“《姊妹》是一部不得不寫的作品。我們現在這些城市人已經被農村人‘包圍’了,我的不少農村親戚就以我這里為大本營落腳然后踏入社會。我經常被這些人物的故事所打動。”

  《姊妹》通過到城市打工的農村青年常寶貴、趙小盼和曾金鳳等人的創業和愛情故事,以及始終堅守在家鄉土地上的何大柱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潮中施展才華、改變家鄉面貌的故事,描寫了當今農村青年及城市打工者的生存狀況,塑造了一系列現代農村新青年的形象。

  作家“好事”有緣由

  “其實這部作品是我好幾年的積累,有人說作家很‘好事’,張宇就經常在大街上跟人下棋。其實‘好事’就是積累的過程,我覺得這個群體很新鮮。”

  楊東明對自己這部新作的定位是:反映了中國由一個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轉型時期的社會變化,記載了進城務工農民的生活形態,表現了他們的命運沉浮,描繪了他們的心靈軌跡。

  著名文學評論家孫廣舉對《姊妹》的評價或許更公正客觀:作品保留了楊東明一貫的語言順暢、情節生動、脈絡清晰、注重情感的風格特點,以城市人的眼光寫出了城市屋檐下的邊緣人,但讀完后有不滿足感,如今農村進城打工已經超越了生存層面的掙扎,呼喚楊東明寫出更有力度的作品。( 本報記者李穎 )【原標題:《姊妹》一部不得不寫的作品——訪作家楊東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日報 2006-08-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