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現場,測出罪犯的心跳——訪中國當代刑偵小說作家賈國勇(2)
2013/7/24 11:14:2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如今的賈國勇,在文壇已經是名氣大增,榮譽多多。在經濟上也是收入頗豐,衣食無憂早已不在話下了。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賈國勇充滿深情地說:“我之所以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是與家庭的支持分不開的。我妻子是個溫柔賢惠、知道體貼人的人……”
在賈國勇的博客中,我看到了《母親的身影》這樣一篇文章。20年前,賈國勇身患精神病的母親,由于家貧沒有人照顧,只好常年棲身在家鄉一所叫“太昊陵”的廟院里。也就是因為有一個精神病母親,幾次刻骨銘心的愛情都離賈國勇遠去,都是有始無終。
而賈國勇與妻子第一次約會卻成了傳奇色彩的訂婚之約。那天,賈國勇刻意隱藏了自己母親是個“精神病”,當時抱定的心思是:只談戀愛,不談家庭。沒想到,那天約會時,女友竟然提出要到“太昊陵”去逛一逛的要求。盡管怕她在太昊陵看到他那瘋瘋顛顛的母親,但是,又更怕失去這個心之傾情的女人,只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陪著她去了太昊陵。
太昊陵是人祖伏羲氏的陵墓,每月農歷的初一、十五都會有很多善男信女給人祖伏羲氏上香,求得人祖伏羲氏的保佑。或許是因為天冷要取暖的緣故吧,賈國勇的母親就端坐在香爐的后面,任是煙熏火燎,動也不動。賈國勇怕女友看到母親,就欲帶著她繞著走,但是,女友卻執拗地轉身離去,讓他呆在人群的外面,獨自一個人走向了香爐,走向了他的母親,在灰塵灑落的空間蹲了下來,從兜里掏出手絹把未來婆婆臉上的灰塵擦得干干凈凈,并拿出了在當時并不算少的20元錢給了未來的婆婆,然后說:“媽媽,我是賈國勇的妻子,我是來接你回家的!”
這讓賈國勇十分感動,認定這位女孩就是他理想的愛人。
在北京機場,我買到了一本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賈國勇從佛學角度談人生的專著《立地成佛》。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更多賈國勇與他妻子恩恩愛愛的故事。在接受記者專訪的時候,賈國勇說,成佛的境界,意味著你實現了快樂,實現報沒有煩惱的人生。愛,是這個世界上永恒不變的主題,一個人來到世上,給予別人愛,讓別人生活在愛的陽光下;享受別人的愛,印證愛的真諦,恰恰就是“立地成佛”的捷途。
所以,賈國勇在日常的生活中,特別注意和妻子之間的恩愛表達,“共修成佛”。2009年的夏天,賈國勇接下了20集電視連續劇《公訴人》劇本的創作任務,請了假回到淮陽老家寫劇本,同時可以陪妻子去醫院治療膽結石,因為她膽囊除了十三個小結石外,還有一塊很嚴重的結石,必須開刀做膽囊摘除手術。
去醫院做手術前,善良的妻子生怕手術意外,非常鎮靜地把家里的存款折拿了出來,告訴賈國勇錢都在什么地方存著,還有誰家借了我們多少多少錢?家里外欠了多少多少的人情……等等一切,全都安排了個清清楚楚。
就在進手術室的時候,賈國勇俯下身來,在夫人的額頭上深深吻了一下……手術很成功。然而,這個浪漫一吻,成了醫院護士的笑談,也讓妻子百感交集,滿眼幸福的眼淚。
賈國勇深愛著自己勤勞賢惠,敬老愛幼的妻子,他說自己的打拼是為了感恩,讓妻兒早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他只要回到家,總會為妻子洗腳修剪指甲,這在他家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賈國勇說,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邊“漂”著,一雙兒女全靠妻子照應,她太不容易了。每當談起這些事,他都會滿眼含淚激動不已:“我一定要拿出好成績給我老婆看看。”
努力著,佛心平常心
中國最前沿的公安偵破案例實錄,寫成紀實文學作品,題材上選擇了當代生活中的熱點與焦點問題,帶有強烈的文化批判色彩,自然免不了多方質疑或批判。
很多讀者對很多先進的偵破技術不太了解,況且有些技術還沒有普及到地市一級公安部門,所以,賈國勇的刑偵文學創作也曾遭受非議。比如,他2004年出版的《測出的不僅是心跳》,寫的專家是中國測謊第一人,國內測謊專家武伯欣。當賈國勇第一次寫出中國的測謊破案排除無辜率達100%、準確率達到98%的事實時,一時間,很多新聞媒體對此產生了質疑,批評蜂擁而至,這個中原漢子為此苦惱過一陣子。但是后來,很多質疑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了中國測謊的現狀后,非議戛然而止。更讓賈國勇感到高興的是,武伯欣一直聲援并鼓勵賈國勇,說他為中國的測謊事業“作出了貢獻”。其實,測謊在中國正在“悄悄地”普及著,很多大案要案,包括中國的反貪領域早已用上了測謊技術,只是“養在深閨,鮮為人知”罷了。
面對此事,賈國勇不做辯解。他就是笑著說,我已皈依三寶,法名釋演永,不知者不為過也。我的心愿就是當讀者從口袋中掏出錢來購買他的作品后,能擁有些快樂,得到些點拔,接受新知識,了解新動向,不至于感到物非所值而罵娘。
以平常心面對生活,是賈國勇這些年來最大的改變。我們在一塊兒工作的日子里,他喝醉過酒,撒過酒瘋,掀過酒桌。在朋友們的印象中,他是個不拘小節的人,平日里大大咧咧,有些時候意氣用事,顯得放蕩不羈。這一些,從他到北京后的歷練中,弊病盡失,給人看到的是穩重,是端莊。說話間,他娓娓道來,輕聲細語。工作上,他謙虛好學,勤奮敬業。
面對取得的成績,賈國勇總稱“這全靠讀者的厚愛和朋友的支持。”在做客中央電視臺《面對面》欄目時他說:“我非常有幸生在這個人人盡可釋放才能的社會,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科學的、文明的社會機制和合理的游戲規則,我就是再努力也不會有成績的。”
在中國偵探小說創作中,公安機關辦案體制往往是專案組辦案制,大量筆墨突出單一的神探破案,給人的印象總是不真實的。剛開始創作的時候,賈國勇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后來,他摸索出了一條專家破案路子的寫法,在紀實的基礎上,以白描手法,把專家理論、案件偵破的條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畫進行有機結合,在傳記文學基礎上進行藝術創新,形成一種新的文體,賈國勇驕傲地稱之為“刑偵小說”。這個創新,賈國勇說,是得益于在北京一次文學座談會,《國家干部》、《天網》等書的創作者張平在會上說:“現實題材小說,語言不必刻意去雕琢,雕琢反而造成閱讀上的障礙。語言特別精彩了,會把讀者從情節、故事、場景、事件中抽離出去,瓦解了閱讀的快感。語言越平實越好,好讀就可以了。但不是說語言一點個性、一點色彩都沒有”。
由于對作品的熱愛,賈國勇對每一本書的主人公都傾注了滿腔的心血,他們不僅是國家的知名專家、案中人物,也隨著故事的延續成為他心靈中的摯友。賈國勇和他們同呼吸、共悲歡,通過語言、動作、細節對他們進行刻畫,使之形象豐滿,讓讀者讀到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呆呆板板的“檔案照片”。通過細化主人公的心理變化,讓讀者和他們一起走進故事中。在專注的創作狀態下,賈國勇往往會為自己筆下的人物憂喜同知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新網 2009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