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時,劉俊森剛剛結束河南省大學生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巡回報告,就馬不停蹄地趕回學校,打理一個多媒體體驗館設計安裝的項目。從去年9月公司注冊成立到現在,劉俊森和他的團隊就沒有停歇過,短短半年公司的營業額已達40多萬元。
劉俊森上小學時,語文課上被老師講的愛迪生故事所吸引,從此做一名發明家的夢想在內心深處播下了種子。初二時,劉俊森發明了花生犁,使收花生的效率提高了上百倍。這個發明申報了專利并成功轉讓,劉俊森獲得了5000元。
2009年9月,劉俊森走進河南科技學院,搞發明的勁頭更足了。一入校他便“瘋狂”地自學電子、電路、機械設計等知識,圖書館成了他的第二個宿舍。他放棄了午休,晚上做實驗經常到凌晨4點,有時就在實驗室的沙發上湊合睡。大二暑期,當同學們都在享受假期時,劉俊森卻選擇待在實驗室,獨自享受研發帶來的快樂。鉚釘、電焊、氣釘槍不會使,他就摸索著邊學邊用;市場上買不到的配件,他就自己動手組配,一個多月的構思,8天的操作,他一人為資環學院設計并建造了全校第一個自動化昆蟲吊飛實驗室。
“如果建個創業基地,將創新與創業結合起來,該多好!”一個大膽的想法闖進了劉俊森的腦海。此時,資環學院院長陳錫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將一間辦公室交給劉俊森作為創業基地,還專門組織了一個教師團隊指導他創業。
依托創業基地,劉俊森獲得5個國家實用型專利,帶動了10多個創業項目,培養出150余名具有很強創業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受益學生達3000余人。劉俊森團隊還為資環學院設計并完成了香瓜保鮮室和病蟲害生態培養室兩個人工氣候室,并負責超凈工作臺、高壓滅菌鍋等大型教學儀器維修。
2012年9月,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劉俊森注冊了自己的公司,經營高校實驗室各種儀器的維修、開發與銷售。為了注冊公司,他單槍匹馬跑了一個月;為了完成一個項目,劉俊森帶領團隊連續工作96個小時沒有睡覺。
作為創業的成功者,劉俊森對大學生創業提出建議:創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校時要注重多學科交叉學習,掌握多個專業的知識。“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是逃避還是迎戰?要相信,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只要憑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創業的夢想。”劉俊森在給同學寄語中這樣寫道。(記者 陳強 通訊員 夏冰)【原標題:劉俊森:學生“發明家” 校園“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