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學習一點潁考叔的調解之道

2013/11/9 16:56:22 點擊數: 【字體:

 
    潁考叔是春秋鄭莊公時期的鄭國大夫,曾執掌潁谷(今河南市鄭州市登封西)。伴他留名青史的是其當年主持了一樁堪稱史上最牛調解的“黃泉相會”。《左傳》對此事有“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的評價。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穎考叔祠》感慨那場曠世調解,詩云“人情難強回,天性可微感。”

  這場著名的調解經過大致是:鄭莊公(名姬寤生)的母親武姜支持小兒子謀國篡位,莊公打敗弟弟叛亂后,毫不猶豫幽禁了母親并安置在城穎,并絕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然而畢竟母子血親,性情之下莊公很快就后悔了,但話既出口覆水難收。就任外地的臣子穎考叔知道了這件事并著手斡旋。面諫莊公,莊公請他吃飯,他故意舍肉不吃,說母親未曾吃過君主賜給的食物,以此感化情諫莊公。為了使調解順利執行,最后別出心裁挖個人工隧道,莊公母子得以重逢,“其樂也融融”,“其樂也泄泄”。

  細品這個經典的調解案例,有不少地方值得玩味和學習。

  學習穎考叔調解的膽識:“三不畏一主動”即不畏風險不畏困難不畏遭罪,主動擔當。

  做民事調解工作,雖非馳騁疆場,但也確需有膽有識。《左傳.鄭伯克段于鄢》介紹到莊公幽禁母親時說鄭國的地方官員穎考叔聽到“這件事”之后,打算向莊公進諫,欲調和這樁最高級別的母子關系。此時,我們不免為調解人捏一把汗。穎考叔乃一芥邊邑小官,地位卑微,且這項職責之外的調解義務法律沒有規定,也沒有上級的命令,更何況處于兩千多年前君君臣臣之封建時代,要對國君家庭斷是非。倘若穎考叔主動擔任調解員時,僅僅知道莊公把母親安置在城穎,也就是說他不知道莊公為之后悔,那么他的調和就將帶有極大風險性,難保莊公盛怒之下不頒詔“干預家事,格殺無論”,可以說,調解員穎考叔生死未仆。因此穎考叔就需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說服莊公接回母親,二是幫助莊公掃除心理障礙,即解決“不及黃泉,不再相見”的誓言問題。倘若穎考叔已經知道莊公后悔發很把母親安置在城穎以及不當誓言“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穎考叔的需要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就變成了一個,那就是幫助莊公解決“不及黃泉,不再相見”的絕誓收回問題。《左傳》給我們的提示只是穎考叔對于莊公母子交惡后的“善后”,都是聽說的,也就是傳聞,只有武姜被置之城穎是真實的,而主要的當事人鄭莊公的真實想法穎考叔并不知道,所以穎考叔既要往最好處努力,也要從最壞處打算。當事人地位身份之特殊,國王和他的母親;雙矛盾之尖銳,因為母親與弟弟合謀篡國傷害自己,可謂深仇大恨;調解難度之大,鄭伯(莊公)克段之后,隱忍了22年的不平、怨恨、憤怒一朝得以宣泄,一怒之下撕破臉皮把母親武姜驅逐到離鄭國都城80公里以外的南部邊境城穎(今河南臨潁西北)。

  但有了“三不畏”和“一主動”的自我犧牲精神,滿懷對鄭莊公“家和則國興”崇高責任感,胸有成竹的“人民調解員穎考叔”慷慨上路了。    學習穎考叔調解的智慧:動之以情,搭橋鋪路,善于變通,創造條件讓調解時機降臨。

   穎考叔為了完成這次調解的歷史使命,首先要“有獻于公”。特意置辦了禮物(地方特產),得到了與莊公共進午(或晚)餐的機會。其次是在宴會之上動之以情探清虛實,所謂知己知彼。穎考叔特意舍肉不吃,引起莊公的注意,莊公問何故。穎考叔回答:“我有老母,我所吃過的東西,她都嘗過,惟獨國君賜給我的肉食她沒嘗過,我請求讓我把這些肉食帶回家去給我母親嘗嘗。”莊公聽完,惻隱心疼。《左傳》這樣記載:“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你有母親可以饋送,唉!我卻沒有!)”穎考叔明知故問:“何處此言?”莊公向他說明母子交惡的情況,又告訴他現在自己很后悔只是已經發了誓言,無可奈何。母子情深,世上沒有不偏心的父母,卻不能因為她的偏心就要和她恩斷義絕,母子之情是先天賦予人類的,是無論如何抹殺不了的,難怪作為一國之君的莊公后悔了。其實作為母親的武姜何時不期待早日母子相歡呢。穎考叔沒有講任何大道理,他只用自己對母親的真情感化了莊公,而莊公本身也并非絕情之人,所以才可以被感化。至此,籠罩在穎考叔心頭的風險和擔憂煙消云散。自古君無戲言,雖然莊公之誓在法律上是單方協議,但國君的金口玉言就是法律。所謂“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意即不到死后不見。黃泉者墓穴也,古人認為天玄地黃,泉在地下,故稱黃泉,黃泉及陰間。真是功虧一簣,只待智取。接下來,穎考叔獻給鄭莊公的計策是一條變通之策,即以現實生活中的地下隧道代替迷信思想中的所謂黃泉(陰間),如此變通,使鄭莊公既不違背自己的誓言,又達到了與母親相見的目的。

  可以想象,不久地道(黃泉)開挖告成,包括穎考叔在內的臣子們先請姜氏走進地道,同時簇擁著鄭莊公又從另一面進了地道。見到他媽后,鄭莊公跪下哭道:“孩兒不孝,敬請母親原諒!”姜氏本來沒臉見自已的兒子,此時見鄭莊公如此,不由悲喜交加,涕泗橫流:“都是我不好,哪能怪你呀!”母子倆抱頭痛哭。鄭莊公退卻隨從,親手攙扶著母親一起走出地道,坐車回宮去了……    案結事了人和,真是一段千古調解佳話。穎考叔不僅一次幫助莊公母子和好如初做了一件大好事,自己也因此受到莊公信任,調進中央做了大夫算是取得最佳的調解效果。

  回味這場調解,穎考叔為后人留下寶貴的司法遺產。膽略、睿智、擔當、變通、因勢利導,甚至為當事人握手言和不惜另辟蹊徑,抬手助一臂之力……

  調解員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武姜支持小兒子謀國叛亂引起莊公絕誓,是莊公母子交惡的主要矛盾,化解的這個尖銳的矛盾不是火上澆油,而是靠親情感化。而莊公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決了莊公的一系列問題,整個調解就會順流直下,迎刃而解。對此穎考叔把握的恰到好處,處理的游刃有余。

  調解不僅要實現前嫌盡棄破鏡重圓,更重要的是為調解后著想。處在糾紛中的當事人或許是朋友同事,或許是夫妻至親,或許是陌生人。在經歷調解之后,他們能否維持原來的關系,能否繼續合作甚至展開新的合作,一個成功的調解員應該考慮到這些問題。穎考叔無疑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

  調解員需要讓當事人明白,一時的憤怒對于他們自身而言毫無意義,只有冷靜面對問題,拿出解決紛爭的誠意,才能事半功倍。美國著名企業家亨利·福特曾說:“用不著追究是誰的過錯,關鍵是找出補救的方法。”調解員應讓當事人明白,在調解中只有共同挖掘糾紛產生的根源,確定雙方利益的爭議點,找出雙方利益的交叉點,才有可能達成和解。莊公和母親利益的交叉點,就是親情天賦,血濃于水。穎考叔算先是有的放矢,加之言傳身教,調解一舉成功。

   最后說明一點,春秋戰國時代,國君和臣子的關系原非像一般想象那樣君尊臣卑,這在《左傳》、《國語》、《戰國策》、《史記》、《孟子》等文獻中有大量證據(梁任公先生《先秦政治思想史》專有關于民本思想的討論)。穎考叔,雖然是臣子,卻能在觀念上和智能上“施及莊公”,說明兩人盡管在社會地位上有君臣的差別,在道德價值上,則是平等的。看來穎考叔之所以能把這場最牛調解進行到底并取得成功,與當時“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寬松文化氛圍不無關系。作者:李曉理【原標題:學習一點穎考叔的調解之道】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光明網 2012-08-09
0
下一條:灌嬰疑案上一條:天妒英才小甘羅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