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淮陽縣志》載,五代后唐、后周及宋時宛丘(今淮陽縣)符氏一門三代歷封王位、皇后,歷任丞相、太尉、太師、太保、將軍、刺使、節度使等職,權傾朝野,富貴尊榮,高官做到極致。周太祖時符氏39世孫符彥卿被封為“淮陽王”。
符彥卿,字冠侯(公元897年至975年)。子彥卿13歲時能騎射,性格誠實、寬厚,出入唐莊宗(李存勖)臥內,及長以為親從,于天成年間大破契丹,授慶州刺使,耀州團練使,晉升同州節度使。少帝時加同平章事(宰相),后改節制武定軍。至后漢高祖時移鎮兗州加兼侍中,乾祐年間兼中書令, 封魏國公官至太保,后周太祖郭威即位,封其“淮陽王”,領天雄軍節度使;長女適世宗(柴榮)稱宣懿皇后,拜太傅,改魏王。宋建降四年(公元963年)來朝欲請帶兵,宰相趙普說:“其名位已極,不可以復委兵權”。太祖問:“何苦疑彥卿!朕待之厚,豈忍負朕耶!”趙普說:“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太祖默不作聲,也就罷了;因病請還洛陽,太祖從之;次女復為太宗皇后,加太師。
彥卿本是將家之子,勇略有謀,善于用兵,凡是得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因此士卒樂為效命。契丹自陽城之敗以后,尤其畏懼膽戰,稱符彥卿為符王。遼主耶律德光陷晉時,他母親問:“彥卿還在那嗎?”在旁邊的人說:“已遣歸徐州了。”其母說:“正因為此人在中原,才遭此慘敗。”其威名如此之大。
后鎮大名(今河北大名縣)十余年,彥卿不好欽酒而且謙恭下士,對賓客終日談笑,熱情款待,不善理世務,不夸耀自己的功勞、才能。居洛陽時,春天常乘高官所乘駟馬高蓋車,從家童游僧寺名園,怡情快樂。然而他酷愛鷹犬,吏卒有過,若將名鷹犬獻上,雖然盛怒且予寬大為懷,卒年78歲。周世宗宣懿皇后,西宮太后,太宗懿德皇后,皆為彥卿之女。彥卿有三子昭信、昭愿、昭壽。
符昭信,任天雄軍衙內都指揮使,領賀州刺使,顯德初年卒,贈封檢校太保,閬州防御使。
符昭愿,字致恭,謙虛樸實,頗愛讀書,好做善事,蔭補牙職(低級官員),后領興州刺使,開寶中,補供奉官(掌管帝王食宿的官職)遷西京作坊(制造兵器的工廠)副使,出護陳、許、蔡、潁等州巡兵。征太原為御營四面巡檢使,攻幽州與宋偓率兵萬余扎砦于城南,師還真拜(實授官職)蔡州刺使,知并、澶二州,連知永興軍梓、滑二州。成平初年,又轄天雄、邢州二鈐(印)。后以病請歸京師,卒年57歲,車駕(天子坐的馬車)臨哭,贈封鎮東軍節度使。
符昭壽,初補供奉官,改任西京作坊副使,歷遷六宅副使,領蘭州刺使,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命與劉知信護鎮州屯兵北征,為押隊都監,轉尚食(尚食:官名,掌管帝王膳食)使,真拜光州刺使,知洪、定二州。成平初年鳳州團練使,監州鈐轄,在任恣肆放縱。軍人怨憤,為神衛卒(禁衛軍)趙延順等八人所殺。
符氏郡望在今太康老冢鎮有巨墓崗村(分前崗、中崗、后崗)以及符草樓鄉,今宗祠尚在,全縣符氏達4000余人。(朱志凌 高東成)【原標題:“淮陽王”符彥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