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記者再次來到原陽縣韓董莊鄉(xiāng)韓董莊村,看望王顯蘭老人。
見到記者,正和兒孫們曬太陽的王顯蘭老人熱情地起身讓座。老人說:“我眼睛花了看不清,耳朵也背,你們進門我都沒看清楚是誰。”老人的女兒孟德菊接過話茬兒:“雖然說俺媽眼睛花了,但她現(xiàn)在還能穿針,平常除了給俺二哥做飯,還給重孫和重孫女做衣裳,做得可好。”
孟德菊是一名退休教師,今年58歲,在老人四個兒女中年齡最小。孟德菊除了去世的大哥孟德強和殘疾的二哥孟德剛,還有個三哥孟德文在家務農(nóng)。三哥家里種了五六畝地,農(nóng)閑的時候去給別人送煤球貼補家用。
“我平常基本上是十天一趟往俺媽和俺二哥這兒來,給俺媽送點干凈衣裳和菜。俺三哥和俺大侄子天天都在這兒守著呢。”孟德菊指了指站在一旁的孟德文和侄子孟彥偉。
孟德文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俺媽和二哥是我們輪換著照顧,一家照顧一年,去年在俺家,今年到俺侄子家了,俺就是沒事過來看看。”
兩人提到的侄子是孟德強的兒子孟彥偉。孟彥偉貸款買了輛農(nóng)用車,又在鄉(xiāng)里開了一家糧食收購站,給別人送糧食,每個月能掙三四千元錢,但由于還要照顧腿有殘疾的母親和二叔孟德剛,過得也并不寬裕。
當記者問政府都給了什么補助時,王顯蘭說:“我每個月有60元的補助,是60歲以上老人的養(yǎng)老保險,其他的都沒有了。”她又指了指坐在殘疾人手搖車上的孟德剛說:“他一年能領千把塊錢,具體是啥補助也不清楚。”
“俺二哥那應該是低保。”孟德菊補充道,“他們就這么多補助了,也沒人去村里申請,這錢只夠給俺二哥腳上抹藥的。要去醫(yī)院治的話,我們沒那么多的錢。”
這時候,孟德剛要洗腳換藥。王顯蘭老人麻利地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把孟德剛的腳浸到水里,把襪子浸濕以后才慢慢脫下。這時,一股刺鼻的臭味彌漫了整個院子,記者不由得退后了幾米。記者看見,孟德剛的左腳已經(jīng)看不見腳趾了,腳面上的肉開始腐爛并粘在了一起,有幾處已能看見骨頭。右腳情況稍好,但也只能看見大拇指的輪廓,其余的腳趾都已經(jīng)腐爛粘到了一起。王顯蘭邊給兒子洗腳邊說:“他這腳沒知覺了,用開水燙都不知道。”
辭別了老人一家,記者來到了原陽縣民政局,在辦公室門口,記者遇到了正要前往王顯蘭家的該縣民政局農(nóng)村低保股股長林偉。
林偉告訴記者,由于王顯蘭一家人沒有在村里申請補助,縣里沒有相關的資料,所以才沒有對其進行相關補助。新鄉(xiāng)市民政局通過《河南日報農(nóng)村版》得知了這一消息后,局領導非常重視,立即打電話要求縣民政局派人核實情況并盡快回報,制定相關措施,解決王顯蘭家中困難。
昨晚7時許,林偉打來電話告訴記者:王顯蘭和孟德剛符合農(nóng)村低保政策的相關規(guī)定,可以發(fā)放低保,王顯蘭年齡不足90(按身份證上算是88歲),無法享有“90歲以上老人高齡補助”;孟德剛可享受“五保”待遇,孟德剛做完手術(shù)后,除新農(nóng)合報銷的部分外,還可享受“大病救助”進行二次報銷,鑒于其家中困難,民政局可以舉辦募捐會,號召企業(yè)為其捐款。□本報記者王睿實習生張鈺/文楊遠高/圖【原標題:“堅強媽媽”感動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