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李鐵城先生

2014/8/19 10:41:56 點(diǎn)擊數(shù): 【字體:

    大河網(wǎng)訊   人們往往習(xí)慣于說某某處是藏龍臥虎之地。這所指似多是遠(yuǎn)處高處,似乎不包括自己身邊。實際上,“龍”、“虎”可能就藏臥在身邊。只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甚至連想都沒有想到。所以,中國有一句老話告誡人們: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法國藝術(shù)家羅丹也說過類似意思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 
 
    我這里想說的是我的同事,今已年逾古稀的李鐵城先生。
 
    鐵城先生為河南文學(xué)院作家,河南省文史館館員。先生什么樣子?我至今記得十年前一位采訪他的女作家寫下的第一次看見他的印象:只見他面色蒼白,不修邊幅,一副落拓相,身心似乎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一聽他說話,又感覺到他的語言犀利,干脆果斷,充滿著清清爽爽、明明朗朗的書卷氣,絲毫不見人情世故的庸俗氣息。我覺得這個表述是與我的感覺基本吻合的。
 
    作為作家的鐵城先生更適合于一個傳統(tǒng)的稱謂:文人。他不是單純的詩人、小說家或者評論家。他長于編輯、策劃,工于格律詩詞,精于多種文體寫作,擅長書法。出乎意料的是,鐵城先生退休后的十余年間,有文言《新道德經(jīng)》問世,又成了國內(nèi)享有盛名境外廣有影響的碑文大家。
 
    我這里著重說其碑文寫作。我沒有詳考鐵城先生的碑文寫作史,只知道1994年湖南省征集《祭炎帝文》,鐵城一試而中,碑文后被選入高中教材。從此約請者紛至沓來,先生也一發(fā)而不可收,十多年來不僅數(shù)量有二三十篇之多,且越做層次越高,題材越來越多,文章越來越好,影響越來越大。
 
    為古圣先賢撰寫碑文是鐵城碑文寫作的犖犖大端。2006年鐵城為鄭州市文廟所作《孔子之碑》,碑文旋在《人民日報》發(fā)表,而后出版,為辛亥革命以來第一次以碑文形式述評孔子。此前已撰有《軒轅黃帝之碑》、《鄭氏三公之碑》、《趙王陵碑》、《杜甫碑》、《韓昌黎先生贊碑》、《劉禹錫之碑》、《唐詩人李商隱碑》等重要碑碣。敢于擔(dān)當(dāng)此任者歷來非通人大才而不可,鐵城先生不唯有大勇氣,確有非同一般的眼光、胸襟、學(xué)問和文字功力,這于其中每一件作品都可見出。
 
    比之圣賢,為親友、同志、同道即普通百姓寫作碑文,是鐵城另一部分作品。從密縣(今新密市)故里人物,到長期工作過的黑龍江的學(xué)生朋友及中州文壇同道,人物各式各樣。其生平行狀敘述概要,嘉言懿行時見性情。作者赤子之心、哲人情懷,流貫于字里行間。
 
    還有一批作品可以看作鐵城碑文中的小品。如作者因感于嵩山一黃牛的獻(xiàn)身精神而自費(fèi)為其立《黃牛冢記碑》、嵩縣天池山摩崖石刻《忘憂石記》、浮戲山《臥龍臺碑》、《嵩陽書院兩將軍詩碑》等,詠物詠懷于一體,寄托深遠(yuǎn),啟人神思。
 
    近來還有直接為當(dāng)代樹碑立傳的作品。為河南省鞏義市某集團(tuán)所作《振興門記》,即是鐵城嘔心瀝血之作。為一個鄉(xiāng)村脫貧致富的歷程作傳,提煉出“天不佑貧,因振而興”、“天不佐富,因德而繼”的發(fā)展規(guī)律,精警深刻,蘊(yùn)涵廣大。
 
    《文心雕龍》有言:“夫?qū)俦w,資乎史才,其序則傳,其文則銘。”前人曾說蘇東坡文章蓋世而碑非所長。碑文寫作對任何一位當(dāng)代作者更是挑戰(zhàn)。能夠在體制很小的碑文中顯示作者的全面素養(yǎng),這是鐵城長期積累厚積薄發(fā)的結(jié)果。
 
    鐵城的詩詞出版的時候,我曾送給他兩句話:“五車學(xué)問成通人,千行詩句見赤子。”讀鐵城的詩詞我體悟到:能把人生的苦難、困頓、曲折、寒冷真實地說出來是不容易的;能感受到并且能夠說出苦難中的歡樂、困頓中的沉思、曲折中的豐富、寒冷中的溫暖,那就是不同尋常了。
 
    在當(dāng)代作家中,鐵城國學(xué)根基打得很深,精于文言和白話的寫作,特別在人生遭遇大坎坷之后,長期進(jìn)行大文化思考,思考人生,思考民族命運(yùn),思考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動力和基本原則,這集中體現(xiàn)在他花甲之年發(fā)表的《新道德經(jīng)》中。這部被識者稱作“半生苦難一部書”的書,是警世之作也是驚世之作。作品在《新華文摘》轉(zhuǎn)載后有讀者來信說:“我為中國民間仍然藏臥有如此高超的思想家表示驚嘆。”
 
    有了這部書,這只在當(dāng)代寫“經(jīng)”的手,才敢于并且能夠在民族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在當(dāng)代歷史的大背景下,述評圣賢,述評百姓,擷取其特點(diǎn),評價其功過。
 
    我有時不免考問:我們誰敢并且能夠像李鐵城先生這樣做,做得這樣好?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網(wǎng)-大河報(2007-12-25)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