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9日,豫劇桑派藝術創始人、戲曲教育家桑振君在河北邯鄲逝世;2014年4月1日,桑振君骨灰迎安儀式在河南鄭州舉行,一代豫劇大師魂歸故里。
桑振君1929年出生于河南開封,自幼隨母學唱河南墜子,10歲開始學戲,工閨門旦,兼學青衣、刀馬旦,14歲即成為領銜主演。她的嗓音清脆、明亮、甜潤、俏麗,口齒伶俐,字乖韻巧,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她勤于學習,勤于探索,不斷創新,獨辟蹊徑,創造了偷、閃、滑、搶的演唱技巧,形成了獨樹一幟、俏麗精巧的豫劇“桑派”藝術。她的代表劇目有《白蓮花》、《打金枝》、《投衙》、《桃花庵》、《對繡鞋》、《黛玉葬花》、《紅珊瑚》等,《打金枝》中的“在宮院我領了萬歲旨意”、《投衙》中的“自從公子闖下禍”、《對繡鞋》中的“三班衙皂高聲吶喊”、《白蓮花》中的“參禪打坐白水潭”等著名唱段在戲迷觀眾中廣為流傳。
桑振君曾先后在開封、許昌、鄭州等地的豫劇團任主演、團長,1964年到河北邯鄲東風劇團任教,對豫劇教育事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養出了劉伯玲、趙貞玉、苗文華、常俊麗等一大批優秀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使“桑派”藝術不斷發揚光大。
大河著意譜新曲,邙嶺多情護藝魂。昨天上午,桑振君大師的骨灰迎安儀式在鄭州黃河紀念公園舉行,桑振君雕像也同時揭幕。河南河北兩省文藝界的領導、專家、學者、藝術家,和桑振君大師的生前好友、家人、親屬、弟子、學生、再傳弟子及戲迷觀眾一起,瞻仰大師雕像和墓碑,恭讀由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史館館員李鐵城撰寫的碑文,向大師敬獻鮮花,緬懷大師的卓越藝術成就和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