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副精致的近視眼鏡,滿頭濃密的黑發。手指夾著一支香煙,獨自沉思時,雙眉緊鎖;與人交談時,口若懸河。電視屏幕上,時常流動著他的身影。報紙雜志上,他的照片專訪接連不斷。昨天,他領取"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今天,他又在鄭州接受全省"新聞人物"獎牌。時而,他坐在寫字臺前奮筆創作;時而,又坐在主席臺上出席有關會議……
這就是齊飛。身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他是作為劇作家的身份出現的。河南省政協常委、許昌市政協副主席,他是作為領導的身份出現的。有著多重身份的齊飛,整日東奔西走,忙碌不堪。難怪人們戲謔道:齊飛就是齊飛,天天飛來飛去,事業有成,著作頗豐,令人贊羨。可他自己卻說: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唯一掛在心頭的,便是戲劇創作。
全國文代會前夕,記者專程采訪了他。在他寬敞的辦公室里,話題一打開,他談的仍舊是戲劇。
齊飛與戲劇結緣,還是緣于父親的耳濡目染。父親一輩子沒有什么特殊的愛好,只是愛看戲。那時看戲有站票,票價便宜。一場戲站兩個多小時,父親一點兒也不覺得累。在父親的影響下,齊飛從小對戲劇就著了迷。他不明白,小小舞臺上怎么能夠演繹出那么多動人的故事和人物。生旦凈末丑,龍袍刀劍戟。三五步走行千里,五六人千軍萬馬。他完全被戲劇征服了。高中沒畢業,憑著對戲劇的摯愛,他便考人了劇團,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戲劇生涯。
起初,他在劇團當演員。由于他細心鉆研,好學多問,不久便展露頭角,成了團里頗有前途的青年演員。后來,地區劇團又將他選調過來,著力培養。可齊飛演了幾年戲后,又當起了導演,而后又斗膽拿起筆,要創作劇本了。許是機遇,許是天生寫劇本的料,他寫的第一個戲,竟然奇跡般的被搬上了舞臺。而且在全區文藝調演中還得頭獎。這給齊飛一個很大的鼓勵,他索性走下了舞臺,調入文化局創作組,專心致志地從事戲劇創作。
別人纏戲,纏得又苦又累。齊飛卻不然,他纏戲倒纏得有滋有味。1984年,他完成了一部七場現代戲《倒霉大叔的婚事》。當他信心十足地把劇本拿到劇團讀給演員們聽后,換來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這部戲主要寫了新時期的農村變化,通過一位農民的婚事,折射出農村農民觀念的轉變和集體經濟的發展。整部戲寓莊于諧,語言生動活潑,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一經上演即引起轟動,連演十七場停不下來,農民開著小拖進城看戲把劇院門口的交通都堵塞了。在省城演出十天合同一演就二十多天收不住。河南電視臺直播了演出,反響更加強烈,戲票十分難買。為了票讓齊飛天天為難。有位評論家在《河南日報》上發表了題為《從編劇買票難說起》,高度評價了《倒霉大叔的婚事》一劇的成功。被譽為河南劇壇繼《朝陽溝》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后來該劇晉京演出,又轟動京華,好評如潮。著名作家李凖看完戲的第二天,就在《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戲曲春天的信息"的贊譽文章。吳祖光也撰文稱贊齊飛為"編織生活的高手"。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同時現場轉播演出實況。劇團在京演出一個月,場場爆滿,可謂一票難求。
現在,距《倒》劇首演已經過去了20年,20年來演出4000多場,至今仍然活躍在舞臺上。當地的許多觀眾都能哼上幾句《倒》劇的唱段,精彩的對白也在群眾中廣為傳誦。2004年被中國現代戲年會授于"特殊貢獻獎"。
《倒》劇之后,齊飛的創作欲望更加強烈,又寫出了《清明雨》、《王家灣的當家人》、《八月十五云遮月》、《穎河驕子》、《魂斷上河圖》等十多部大型現代戲和新編歷史故事劇。除此之外,他還寫小品、寫廣播劇、寫電影和電視劇。他寫戲能寫得滿堂喝彩,寫小品也照樣笑聲不斷。198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上,陳佩斯與小香玉合演的小品《狗娃與黑妞》,就出自齊飛之手。
1988年春節前夕,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總導演鄧在軍的告急電話打到了齊飛家里:"齊飛呀,你給幫幫忙吧,陳佩斯已經坐車去找你了,再想法給他寫一個小品,晚會要用。謝謝你了!"沒等齊飛回過神來,鄧在軍就把電話掛了。誰知,當天晚上陳佩斯便急如星火地趕到了許昌,深更夜半敲開了齊飛的家門。一碗手工面就是招待,佩斯邊吃邊說了自己的打算,凌晨時分把佩斯安頓到酒店休息,他囑咐齊飛早飯不吃,上午十時再見。
第二天,上午10點齊飛準時叫開了陳佩斯的房門,將一疊稿紙遞給了陳佩斯:"我拉出了個初稿,你看中不中?"陳佩斯接過一看:《狗娃與黑妞》。他急急地看了一遍,便伸出大拇指:"中,齊老師真中,鄧導的眼力也中。"《狗娃與黑妞》在晚會播出后獲得好評,被評為當年晚會的優秀節目之一。從此,陳佩斯與齊飛也成了好朋友。第二年,他拉著朱時茂又來到了許昌,要再次與齊飛合作。
其實,齊飛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他也經歷過荊棘和坎坷。1988年夏天,他在湖南岳陽,親自從曹禺先生手中接過了第四屆全國優秀劇本獎的獎牌(此獎后改為曹禺戲劇文學獎)后,未有參加頒獎后的旅游活動,便匆匆趕回許昌參加市文代會。因他是上一屆市文聯副主席,本屆副主席的候選人不得缺席。使人沒想到的是,他竟在選舉中以一票之差落選了!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那邊在全國獲獎,這邊卻意外落選。當時他百感交集,心態平靜。他將痛苦和幽怨掩藏起來,揮筆在獲獎的大折扇上揮寫下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自勉條幅。第二天,他就閉門謝客,開始了新的劇本創作。一個月內,他竟拿出了《清明雨》、《八月十五云遮月》兩部大戲,而且雙雙被許昌市豫劇團、平頂山市豫劇團搬上舞臺。后來,在全省的戲演大賽上,兩部戲同時獲獎。就在這一年,齊飛還編導了四部小品、一部廣播劇,還導演了三部戲。另外,還有許多散見于報刊的隨筆、散文等。不愧為編劇快手、高產作家。也就是在兩部大戲開排不久,齊飛受命擔任了許昌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二年后又榮升市政協副主席至今。
認真做人,誠懇待人,熱心助人。是齊飛的人生信條。多年前,曾有一個青年酷愛文學,齊飛為了發揮他的特長,建議他調入市文聯。但青年所在的工廠卻借故人手少不放人。青年是工人,沒有太多的活動能量。齊飛就帶了禮物親自到廠領導那里,說服他們放人。青年調出后廠里收回了他的住房,齊飛眼看他沒有房子住,就又把機關分給自己的樓房讓給這位青年住,而自己仍舊住在普通的平房里。有一年春節晚會,演員排練一直到深夜兩點多鐘。那時市場還不豐富,夜里餐館早關了門。熱心的齊飛就把眾多演員請到自己家里,點燃了三個蜂窩煤爐為大家做夜餐。結果,演員們吃過飯走了,齊飛的兩個孩子卻中了煤毒,他只好連夜又往醫院跑……熟識齊飛的人都說,大家在他面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領導可以和他一起喝酒,司機、傳達室師傅照樣是他的座上賓。外地朋友則說,我們到許昌,只要有齊飛在,我們就住有賓館、吃有魚肉、車有油加。有時即使不在許昌停,我們也要拐個彎,看看這個熱心腸的好朋友。
除了寫作,齊飛業余時間還喜歡書法藝術。他的字靈秀圓潤,別具一格。他早年為《倒》劇寫的字幕,引起時任文化部長王蒙的興趣,劇間休息時,他特別約見齊飛,對他的書法贊賞有加。吳祖光則戲稱其為"魯體",是因為他的字頗有魯迅之風韻。
其實,齊飛平時很少習字,他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都在創作上。30多年來,他除了大戲創作,還編導小品100多部, 50集電視劇,10多部廣播劇和兩部電影,3部戲曲電視劇及3部專著。上至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戲劇文學獎、 戲曲電視劇獎和優秀編劇獎,下至省級各類獎項,他都榜上有名。尤其在2004年度,他創作的電視劇《倔老漢與叫驢的故事》、現代戲《穎河驕子》、廣播劇《十里送別》同時獲得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一人獨中三元,實在少有。他為河南電視臺名牌欄目《梨園春》編導的小品,深受觀眾喜愛。其中2002年連續17周,播出的系列小品《對門》,都是由齊飛獨自完成的。最多一年為《梨園春》編導播出了38部小品,這在電視臺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省文化廳、河南戲劇家協會等單位曾兩次聯合為其舉辦研討會,當地戲劇界著名專家、學者,劇作家、演員等與會參加研討,給予其劇作高度評價。河南電視臺為他拍攝了《劇壇奇人》的專題節目,介紹了他的創作和生活。《梨園春》還為他舉辦了《齊飛小品專場》晚會。去年,河南省委宣傳部、省廣電局、文化廳、省文聯在省人民會堂又聯合舉辦了題為《來自生活的笑聲》齊飛小品專場晚會。2005年省委宣傳部授予他"德藝雙馨"藝術家。齊飛還曾獲得首屆"香玉杯藝術獎",省管優秀專家,2001年被評為河南省"文藝十佳",2002年被評為河南省新聞人物,2002年、2004年兩度被評為許昌市新聞人物。
榮譽的光環于齊飛而言,確實太耀眼。但齊飛卻相當清醒:"榮譽也好,煩惱也好,我都不會刻意放在心上。他們都是過眼煙云,瞬間即逝。我還是我,我依然和戲平淡前行。"的確如此。唯其如此,他才活得輕松,活得灑脫。縱觀齊飛,他從來不愿老老實實讓別人牽著自己的鼻子走,更不愿小心翼翼地踏著別人的腳印走。該笑的時候,他就開懷大笑 ;該說的時候,他就敞開去說。公認是個敢講話、講真話的人;該寫的時候,他就認真去寫,凌晨三時起床伏案筆耕是許多年的習慣;他從不想束縛自己,也不愿讓別人包裹著自己。他始終袒露著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絕不矯柔造作,也不掩蓋遮攔。這就是齊飛。:記者 李玉生【原標題:著名劇作家-齊飛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