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子產首頒成文法典:結束秘法時代 開啟法治時代(2)

2013/2/21 11:36:30 點擊數: 【字體:

史載,子產執政第一年,坊間傳言曰:“取我衣冠而褚(貯)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但僅僅過了三年,人們的態度就改變了。社會上流傳的已經是:“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

    1600多年后,唐代文學家韓愈讀到這段往事時,心潮難平,特撰四言古體詩《子產不毀鄉校頌》,曰:“維是子產,執政之式(榜樣)。”韓先生還表達了遺憾之意:可惜子產生不逢時,他的民主只能用在一個小國里,如果推廣到天下,那該多好!

   《論語·公冶長》中記載了孔子對子產的高度贊譽,“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認為子產的身上體現著一種難得的古圣賢之遺風。這稱頌出自于一個對“廢周禮”之事持強烈否定態度的孔老夫子之口,實在是件稀罕事!妒酚·鄭世家》載:“孔子嘗過鄭,與子產如兄弟云。”
   
    公元前522年,子產病卒,鄭人皆哭泣,如喪親人,孔子聞之泣日:“古之遺愛也!”

    子產是政治家,也是思想家,他的政治活動、改革措施福蔭了鄭國,他的進步思想和民主精神則影響了春秋戰國時期以至今天。韓非評價說:“子產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桃棗蔭于街者莫有援也。錐刀遺道,三日可返。三年不變,民無饑也。”
   
    D

    終結秘密法時代,頒布成文法典

    在子產祠院的南墻根下,有兩個鼎形雕塑,一南一北,佇立在那兒。這是對子產“鑄刑書,制刑鼎”的紀念。子產“鑄刑書,制刑鼎”是我國現有最早的成文法律,這鼎是為了紀念子產的政治偉績而塑。

    春秋時期,社會發展的新興力量反對舊貴族壟斷權力,主張公開有關法律,以維護經商自由、私人財產權利。子產順應潮流,于公元前536年將修訂后的成文法公之于世,這就是著名的“鑄刑書”事件。《左傳·昭公六年》載:“三月,鄭人鑄《刑書》。”杜預《注》此為:“鑄《刑書》于鼎,以為國之常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頒布成文法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中國夏商與西周的法,是一種完全依附于禮的法。叔向反對子產“鑄刑書”是中國法制史上一個爭論不止的話題。

    根據“周禮”,貴族在法律上享有特權:“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刑律條文具有私密性,不能隨意擴散。因為西周及其以前的社會沒有成文法,也不需要成文法。統治階級的意志就是法。而子產“鑄刑書”后,法與非法的界限清晰可見,國家定刑量罪有了公開的、統一的標準,法律便真正成為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所有這些都是與“周禮”相抵觸的。由于普通百姓跟貴族享受了同等的權利,舊貴族的一項重要特權從此便被取消了。

   《左傳·昭公十六年》載,當年鄭國大旱,屠擊等三大夫奉命祭祀桑山,卻伐光山上所有的樹木以祈雨。子產聞訊非常憤怒,認為祭山本為涵養林木,三大夫濫伐山林是有罪的,遂下令奪其采邑,把三個家伙的飯碗給端了。

    談起“鑄刑書”的意義,省高級法院民二副庭長、法學博士王少禹說:“鑄刑書,公布成文法,開創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法。對后世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公布成文法活動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是中國法律史上一次劃時代的變革。此后,各諸侯國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謀求生存,不約而同地開始試行新的統治方法。”

    E

    屢毀屢修子產祠,塑像鐫碑頌萬年


    1916年《鄭縣志》載:“鄭北鄙,又名東里,鄭子產所居。”

    “春秋時管城屬鄭,稱管邑,據說是子產的采邑。”省史志辦編輯王灝在接受采訪時說,“子產卒后,作為子產采邑的管城修建了子產祠,塑像鐫碑,彰揚其業績,贊頌其功德。以后子產祠便成為歷代官員、文士朝拜的圣地,凡經過鄭州的各級官吏以及到鄭州任職的地方官員,都要拜謁和瞻仰子產祠堂,并留下了無數贊頌子產功德的題詞和詩賦。”

    在數千年的歷史歲月中,子產祠曾數次損毀,也數次修復。宋代建有神霄宮,后毀于戰亂。元大德九年(1305年),又在原址建造大殿三間,整修了山門,粉飾了墻壁。明萬歷三十九年(1601年)鄭州知州王弘祖對子產祠修整后,曾于祠門立碑曰“古之遺愛”。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鄭州知州何源洙重加整修后題額“惠人祠”。子產祠原在鄭州市東大街東段路北,西連開元寺,東與鄭州文廟為鄰。民國初年在子產祠開辦了小學,現為東大街第二小學。

    1998年修建金水河濱河公園時,在興華街至鄭州大學校園段修建了子產祠園。

    如今,新鄭市還保留著一座“鄭韓故城”,殘存有20公里長的古城墻,雖已化為座座黃土高坡,但仍縈繞著強烈的歷史感。這里就是子產當年大顯身手的地方。新鄭市西南17公里處有個陘山村,偏僻的荒野中有一座孤墳,那就是子產墓。每當路過那里,凝視著古城墻和埋葬子產的那堆黃土,我便會感慨萬千……【原標題:子產:首頒成文法典 終結秘法時代】

    來源:河南法制報  作者:馬國福  時間: 2012年02月24日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