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游戲的文學——以韓愈的“ 戲” 為中心(2)

2012/4/16 15:09:19 點擊數: 【字體:

中最熱衷于這種表現的冒險的時期。他尤為特異的作品群都集中在這期間,《畫記》作于貞元十一年,《南山詩》及幾乎所有的聯句都是元和元年, 《毛穎榔也是元和初, 《石鼎聯句詩》及序則成于元和七年。
       
    裴度用“戲” 這個詞指稱這種表現出格的傾向,是因為以他理解的文學的應有樣態來衡量, 那是非本質的、多余的東西, 它帶給文學游戲的味道。為了恰如其分地傳達應表達的內容, 表現還是以不至于刻意的、透明的自然的為好。故意很明顯地用意, 是多余的。
       
    在以非本質的、作為悠閑玩耍的“ 戲” 一詞來批評的范圍內, 裴度的批評最終是不能否定韓愈的中心部分的。“ 戲” 在此確是充滿非難之意, 但這不是來自敵對者的徹底否定, 說到底不過是圈內人促使周圍部分改善的努力。事實上, 裴度與韓愈在政治派別上始終站在同一個立場, 不曾發生對立。而同為“ 戲”這個詞, 如下文所見, 也被作為辯解的措辭來使用。
 
    二、“ 戲” 之二—韓愈的辯解
       
    以“ 戲”一詞談論韓愈文學活動的第二例, 是由韓愈自身引發的, 見于與張籍往還論辯的兩封書信中。張籍與李翱并為最早也是最杰出的“ 韓門弟子” , 以擅長樂府詩見知于世, 他的文章僅存兩篇, 而這兩篇恐怕也是附韓愈復函后才得以傳世的。至于這《上韓昌黎書、《上韓昌黎第二書》[9]以及韓愈《答張籍書》、《重答張籍書》[10]的寫作年代, 華忱之《孟郊年譜》以文中言及孟郊而參照其行跡定于貞元十四年, [11]羅聯添氏《張籍年譜》也依據張籍事跡系于是年。[12]這是貞元十三年張籍由孟郊介紹初渴韓愈, 并決定從韓愈學文時的事, 還在貞元十四年于韓愈任考官的汁州應試中式, 并正式師事韓愈之前。
       
    張籍在第一封信里引韓愈的論點, 慨嘆儒學衰落與佛道等“ 異學” 興隆, 再三稱道使“ 圣人之道” 重光的是可比孟子、揚雄中興儒學之功的韓愈。“ 然欲舉圣人之道者, 其身亦宜由之也。” 即自己也必須體得、實踐。他列舉韓愈近況與此相悖的三點, 一是“ 多尚駁雜無實之說” , 即內容空疏的議論二是“ 商論之際, 或不容人之短, 如任私尚勝者” , 即不寬容的好戰態度三是“ 為博塞之戲, 與人競財” , 即好賭博。這樣的行為似非努力闡揚“ 圣人之道” 者之所宜。
       
    對張籍的這三點指責, 韓愈在第一封復函中一一作答:
       
    吾子又譏吾與人人為無實駁雜之說, 此吾所以為戲耳。比之酒色, 不有間乎吾子譏之,似同浴而譏裸捏也。若商論不能下氣, 或似有之, 當更思而悔之耳。博塞之譏, 敢不承教。

    韓愈承認好戰態度有必要反省, 對博塞也不辯一言, 獨對前面“ 無實駁雜之說” 的批評, 他辯解不過是為“ 戲” 而已。前文裴度苦口相勸的“ 戲” 字, 在此反被用作了辯解之辭。戲既然是非本質的、悠閑的行為, 不出玩耍的限度, 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張籍收到這封信, 又寫了論說著述的重要性, 力勸韓愈的第二封信《上韓昌黎第二書》。而且在信的末尾, 對韓愈不過是“ 戲” 的遁詞加以反駁:
       
    君子發言舉足, 不遠于理。未嘗聞以駁雜無實之說為戲也。執事每見其說, 亦扮呼笑, 是撓氣害性, 不得其正矣。茍正之不得, 易所不至焉。或以為中不失正, 將以茍悅于眾, 是戲人也, 是玩人也, 非示人以義之道也。

    門生常常是老師教條主義式的繼承者。但張籍卻否定“ 戲” 的行為本身, 要求言行常合于理, 不違于是。他認為韓愈的隨便態度, 會損害自己的氣與性,失去正常狀態。如果自己內心保持正常狀態, 而僅讓人們取樂, 那又成了欺騙對方。“ 戲” 雖是韓愈自己的態度, 但會成為及于他人的行為, 愚弄別人。
       
    韓愈針對這一非難, 引用經書作答《重答張籍書》, 申辯人是可以“ 戲” 的:駁雜之譏, 前書盡之, 吾子其復之。昔者夫子猶有所戲。《詩》不云乎“ 善戲謔兮, 不為虐兮。”《記》日張而不弛, 文武不能也。惡害于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
       
    為了論證“ 戲” 不與“ 道” 背馳, 他首先舉出孔子也有所“ 戲” 為據, “ 前言戲之耳” 《論語• 陽貨》。然后又引《詩經• 衛風• 淇奧》之句。據古往, 這是嘉衛武公之德的歌。鄭箋曰“ 君子之德, 有張有弛, 故不常為矜莊, 時戲謔。”程度不至于傷害別人的“ 戲謔” ,也能成為一種美質。不總是莊重, 時一放松也是允許的。鄭玄意識到的, 也正是韓愈接著引用的《禮記• 雜記下》孔子對子貢說蠟祭的意義的一段。年末, 收獲完畢的農民舉行祝祭, 完全呈無秩序的狂亂狀態, 給旁觀子貢留下脫離常規的印象, “ 一國之人皆若狂” 。孔子用弓的比喻來說明, 這一年一度的從日常性中解放的時刻, 對人們是很必要的。張而不弛, 文武不能也。
       
    弛而不張, 文武不也。一張一弛, 文武之道也。
       
    弓也是這樣的, 緊張與弛緩, 兩方面都不可或缺。《禮記》這一節恐怕是古代中國對祝祭意義的重要闡發。子貢說是“ 如狂” , 表明那饗宴呈現了祝祭本質上的無秩序狀態。但孔子的說明因有比喻帶來的模糊性, 也許解釋有分歧。只看“ 張而不弛” 、“ 弛而不張” 、“ 一張一弛” 這三項, 也可以理解為承認“ 張”與“ 弛”有同等價值, 但從弓的實際用途來說, 則重點在“ 張” , “ 弛” 只是補充性的要素, 為了讓張發揮效果才需要它。
       
    真讓人想不到, 韓愈也引用這段話來強調“ 戲”的積極意義。不過他的意思只停留在申說那是可以容許的。只引一下經書為論據就完事, 不太像是韓愈的方式。他最終也未能闡明“ 戲” 本身的獨立價值, 文章就結束了。
       
   《唐摭言》卷五載“ 韓文公著《毛穎傳》, 好博塞之戲, 張水部以書勸之, 云云” , 并節錄兩人的往復書翰。這里說張籍非難的對象中包括《毛穎傳》, 好像張籍已看到《毛穎傳》似的。實則張籍書作于貞元十四年, 而《毛穎傳》乃是元和初的作品, 時間紐齡不合。陳寅悟《韓愈與唐代小說》斷定這是《毛穎傳》寫作以前的問答, 但認為“ 駁雜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文學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