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為什么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2012/4/26 16:03:28 點擊數: 【字體:

 
    明德,是指人的完美德性。它是一個道德概念。《尚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唯馨。”認為明德比糧食更重要,更馨香。《禮記•大學》則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意思說大學之道,在于對明德發揚光大。
        
    據《尚書》、《史記》、《稽古錄》等經、史書籍記載,堯帝在位七十載后欲退位,要“明舉有明德之人,搜揚在側陋者”繼承帝業,眾皆推薦“有鰥在下,曰虞舜”,由此可見,虞舜是具備了“明德”條件方被推薦、被舉用的。虞舜在三十歲之前,以孝聞名,“孝感天地”,在家庭倫理道德、社會道德、職業道德方面,已經達到相當高的境界,已經聞名遐邇。三十歲后被堯舉用,輔佐堯帝,從攝行天子事到做攝政帝到踐帝位,其德行操守日臻完美。故而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述五帝德之后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太史公一個“德”字,概括了舜帝一生的功績;一個“皆”字,概括了舜帝對黃帝以來的事業的全面完成;一個“始”字,概括了舜帝的開創性貢獻及對后代的深遠影響。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大致可以分為黃帝肇始奠基、顓頊、帝嚳添磚加瓦、堯帝竭力推進、舜帝全面完成四個階段。
   
    舜帝最重視德行操守,歷來被推崇為道德最完美的帝王而被百姓敬仰,被墨客頌揚,因之被稱之為“德圣”。舜帝的明德內涵極為博大精深,主要體現在:1、孝感天地。如《尚書》所說“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居汭,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2、厚德載物。耕歷山,歷山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其仁愛之德,有口皆碑,因而人人擇舜而居,眾望所歸。3、舉賢任能。舉“八元”,“使布五教”;用“八愷”,“以揆百事”;薦大禹,治水成功;任命二十二賢才,得以天下大治;如《尚書》所說:“德自舜明”。4、納言從諫。如《古今注》所說:“詢于四岳,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咨十有二牧。”作五明扇;設誹謗之木以表王者納諫。5、開創中國官吏考核制度。如《尚書》所說:“惟時亮天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6、懲治奸佞。流共工,放讙兜,殛伯鯀,遷三苗。如《史記》所言:“……于是四門辟,言毋兇人也。”7、重教化,少誅殺。一是感化三苗;“當舜之時,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執干戚而舞之。”“三苗不服,禹請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二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8、實現了中華民族南北交融和團結,擴大了疆域。黃帝時疆域南只到長沙,顓頊時南疆也只到長江南沿,堯時洪水泛濫,南面三苗趁機在江淮、荊州作亂。直至舜帝,才征明三苗,使南疆直到交   ———五嶺以南。“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9、敬敷五教。畢身推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的鼻祖。10、最早奠定了中華民族教育方法論和文學、藝術基本理論。如《尚書》所說:“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11、禪讓帝位,唯才是舉。禪讓始于堯帝,止于舜帝。舜因子商均不肖而“不足授天下”“乃預薦禹于天,為嗣。”從大禹以后,歷代帝王都是“世襲”制,傳子傳孫。
       
    綜上所述,所以太史公司馬遷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原標題:為什么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零陵網 時間:2010-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