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美食 >> 瀏覽相關信息

數九隆冬說麻糖

2013/8/26 17:49:27 點擊數: 【字體:


  魏莊麻糖是梁園區雙八鎮的傳統特產,迄今已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以甜、香、松、脆四大特點而久負盛名。魏莊麻糖粗細均勻,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通氣,食之酥脆,香甜適口。在一個風雪交加的下午,記者驅車來到魏莊村采訪。

數九隆冬說麻糖

魏莊麻糖是梁園區雙八鎮的傳統特產,迄今已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以甜、香、松、脆四大特點而久負盛名。

  雖沒來歷卻成規模

  記者在去梁園區雙八鎮魏莊村采訪之前,曾專門在互聯網上輸入“魏莊麻糖”4個字進行搜索,在網上僅能看到區區100多字的文字介紹,再也看不到有其他方面的文字記載。現如今,不論在城市或鄉村,大街小巷賣麻糖的到處都是,那么,魏莊村的麻糖到底和市面上的麻糖有什么區別呢?

  魏莊村距商丘市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不足5公里,是緊挨310國道的一個不大不小的村莊。當記者的采訪車來到該村,向當地村民打聽都有那些農戶加工麻糖時,當地村民告訴記者說,加工麻糖的人家大都在公路兩側,并且相當集中,有10多戶。

  在310國道兩側,記者果然發現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房子排列在這里。記者冒著雪花,隨意來到一戶人家的小院里,看到屋內幾個中老年人正在加工麻糖。熱心的魏莊村民見記者前來采訪,二話沒說,端來剛加工好的麻糖,熱情地讓記者品嘗。

  記者從塑料袋里拿出一根麻糖,放到嘴里還沒有怎么咬嚼,就感到麻糖已經粉碎,仔細品嘗,感到滿嘴生香,和市面上所銷售的一些麻糖絕對是兩個概念,怪不得魏莊村的麻糖遠近聞名。村民和記者開起玩笑說,這麻糖吃不好會往地上掉渣的,你必須用手捂著吃。

  在一家農戶的麻糖“生產車間”里,記者和當地幾位村民聊了起來。村民們告訴記者,他們生產麻糖現在一半用機器,一半是手工,大部分還是傳統的手工作坊形式。目前全村有1000多人,從事麻糖生產的農戶有16家,并且都已形成了規模,可以說這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麻糖村”。

  談及該村生產麻糖的歷史,幾位老者說,他們上幾輩子都加工麻糖,可以說是祖傳的手藝,誰也搞不清楚到底從那個年代開始的,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了下去,只知道從小時候記事時起,村里很多人都加工麻糖,估計大概有200多年的歷史。幾位老者回憶起小時候做麻糖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那時人們都很貧窮,真正做得起麻糖的只有魏坤順、魏如壁等三四戶富裕人家,窮人是做不起麻糖的,因為做麻糖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魏利任的麻糖經

  現年66歲的魏利任可以說是當地加工麻糖的老戶,他是跟父親魏世明學會做麻糖的。父親在當地熬糖稀非常出名,每天都要在夜間

  熬糖稀,天明以后他都要去方圓10公里以內的集會上去叫賣。魏利任從小是從學熬糖稀中開始學會了做麻糖的,就這樣日復一日干了大半輩子,到現在也沒有發家,住的依然是幾間破舊的房子。他說這是門手藝,可以養家糊口。

  魏利任說,加工麻糖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手藝,每年的陰歷十月以后,也就是說農村進入農閑季節,他就開始把大鍋支起來加工麻糖。前些年,他干了一個冬季的活,刨干打凈只能掙三四百元錢,這幾年相對來說好了一些,可是掙的錢也不多。他說,銷售麻糖的利潤很薄,現在批發出去1公斤才賣6元錢,并且所用煤的價格一直在上漲,再算上加工麻糖所需的原料,幾乎沒有什么利潤可言。

  魏利任之所以這么多年堅持把麻糖做下去,其主要原因是做麻糖產生的下腳料發揮了巨大作用。糖渣是喂養生豬的絕好飼料,每年他都要飼養幾頭生豬,可以賣上一大筆錢,這比賣麻糖的收入要高得多。再一點,喂養生豬所產生的農家肥上到農田里,莊稼自然長得要比沒上農家肥的好,家庭收入大大增加,這讓老魏感到非常風光。

  老魏說,魏莊的麻糖在商丘很有名氣,市區有不少市民曾專門到他那里買剛加工好的麻糖,拿回去讓家人品嘗。他說他們那里的麻糖最大特點是酥、香、脆,味道好,讓人一嘗忘不掉。

  年輕人已經改從他業

  記者在采訪時,遇見了魏利任的大兒子魏秋生。魏秋生今年38歲,人長得很精干,他把父親做麻糖的手藝繼承了下來,從16歲就開始站鍋加工麻糖。

  魏秋生畢竟是一個見過世面的年輕人,在繼承父業的基礎上,他把傳統工藝進行了改進,加工麻糖實現了半自動化。他說加工麻糖需要10余道工序,里面有許多技巧,如果把握不好火候,整個一鍋原料就會泡湯,這些技巧都是他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三兩年的工夫很難掌握。他向記者打了個比喻,廚師在做菜的過程中用的是一樣的原料,但水平有高有低,做出的飯菜口味絕對不一樣。

  魏秋生從事麻糖加工將近20年時間,從去年起,他洗手不干了,原因是他嫌干這門手藝太受罪,一天一夜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體質差的人根本受不了。他說加工麻糖雖說也掙點錢,就是太辛苦,他不愿再從事這門行業,改行做了其他事情。

  談及20年來加工麻糖的經歷,魏秋生感慨頗多,他認為加工麻糖和做人一樣,要實實在在。加工麻糖首先要講究衛生。麻糖是一種大眾食品,它是農村孩子們的“巧克力”,如果只為了掙錢,把衛生條件放在了一邊,無疑是在害人。所以他找幫工的時候第一個條件就是看健康狀況和個人

  的衛生情況。其次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加工的麻糖可大可小,質量方面讓客戶放心。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平時一般人加工100公斤麻糖需要50公斤糖料,他卻加到70公斤,所以出鍋的麻糖要比人家的好吃,有味道。

  魏秋生的麻糖加工廠曾有15名工人,在生產旺季,大家白天黑夜連軸轉還供不應求。他做的麻糖曾銷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有的客戶一下子就要一兩噸,魏秋生的麻糖加工廠一個星期也加工不出來,他就到村里其他加工廠要貨,爭取不讓客戶在這里久等。

  無論怎么說,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的今天,曾與麻糖打了20年交道的魏秋生今年冬天沒有再生產出一根麻糖,他說他是“干著沒勁了”,而他的父親魏利任還在重操著舊業,加工麻糖。

  麻糖沒能帶富魏莊村

  記者在魏莊村采訪時了解到,目前該村有不少戶人家都在從事麻糖加工這一行業,并且該村的地理位置有很好的優勢,但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業并沒有真正帶富全村的群眾,雖然魏莊麻糖在商丘地方小吃中也是一個叫得響的品牌。

  從魏秋生的洗手不干記者可以看到,“麻糖村”即使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但卻沒有形成效益規模。據魏秋生說,多年來,村民們都是各自為戰,誰也沒有想到過要把這個百年老字號打出自己的品牌,申請成自己的專利,所以他們依然徘徊在小農經濟條件下的溫飽階段。當地政府也沒有對這一地方名吃給予過扶持和引導,而村民們的稅收和其他費用從沒有少繳過一分。

  當地村民說,加工麻糖是個小本生意,根本發不了家,有幾戶人家也不準備怎么再大干下去,想再找其他的門路。

    采訪后記:

  記者有幸在魏莊村品嘗到正宗的魏莊麻糖,那種酥、香、脆讓人難以忘懷。魏莊麻糖歷經200多年的歷史變遷,可以說應該自有它的一些傳說和典故,而記者從許多村民的口中沒能聽到。沒有典故的魏莊麻糖在媒體行業相當發達的今天,總應該能夠在互聯網上查找到相關的資料,但我們也沒有找到任何的蛛絲馬跡。這只能說明,魏莊麻糖雖然在當地很出名,但還從未搞過什么宣傳和包裝。

  記者通過互聯網查找到全國許多生產麻糖的地方,如唐山蜂蜜麻糖、孝感麻糖、維吾爾麻糖等,它們都有自己的出處和來歷,有的甚至有自己的網站,讓人一目了然。魏莊麻糖縱然也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但卻沒有展示自己的“舞臺”,這不能不說是魏莊麻糖的一大悲哀。

  興也罷,衰也罷,從魏莊麻糖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我們應該吸取些什么,那就是如何把這一品牌推出去,以品牌效應來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策劃:郭文劍 張浩哲 張宏建 文/晚報記者 楊根生 李雙軍 圖/晚報記者 魏文慧)(原標題:數九隆冬說麻糖)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京九晚報(2006-02-1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香飄八方蒸羊肉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