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美食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信陽:有種“得勁”就叫“石涼粉兒”

2013/8/27 9:02:17 點擊數(shù): 【字體:


信陽:有種“得勁”就叫“石涼粉兒”

圖為李奶奶正開心地賣著石涼粉。張詩綺 攝

    在信陽,盡管酷暑難耐,但是在河邊、在樹蔭下等納涼的地方,總能遇到一兩個寫著“冰鎮(zhèn)石涼粉”的小攤子。無論多熱,一碗冰涼的石涼粉兒下肚,頓時讓人暑氣大消,仿佛身上三萬六千個毛孔全都張開了。在網(wǎng)絡(luò)上傳播的《信陽話八級考試》中,如果將題記中的幾個詞串在一起,就會是一個非常有喜感的情景劇:有個老幾去乘涼,遇到一個口妮子,喝了一口石涼粉兒,大叫一聲:得勁!

    彩虹橋下沿河道邊賣石涼粉兒的李奶奶今年72歲高齡了,據(jù)她講述:“我賣石涼粉兒已經(jīng)50多年了,我們家世代都是做石涼粉兒的,在我7歲的時候,才賣5分錢一碗。我現(xiàn)在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見大家吃著我做的石涼粉兒高興的樣子。”李奶奶家的石涼粉兒每天都會賣個精光,很多人慕名而來排著長隊來吃。

    李奶奶身上有著關(guān)于石涼粉兒的故事:在解放初期,一對夫婦每天都在街頭賣著一種叫“石涼粉兒”的食物,他們有個7歲的女兒。小女孩每天站在凳子上幫父母給客人們盛著石涼粉兒,漸漸地小女孩長大了變成了大姑娘,也學(xué)會了做石涼粉。過了幾年,大姑娘變成了孩兒他媽,去了武漢工作,等到孩子們都大了,孩兒他媽想起了自己珍藏的手藝,又開始回到信陽賣起了“石涼粉兒”。這孩兒他媽就是李奶奶。

    “我每天晚上賣完石涼粉兒回家將近11點了,和老伴一起把車子停在院子里,緊接著就開始準(zhǔn)備第二天的石涼粉兒,通常做好后就已經(jīng)凌晨三四點了。每次做的石涼粉兒幾乎都沒有剩的,都賣光了,”李奶奶自豪地說著,“有時候看到來買我石涼粉兒的顧客排了很長的隊都沒買到,雖然想每天多做一點,但我年紀(jì)大了,而老伴因為年輕的時候要掙錢撫養(yǎng)7個兒女,太過勞累,現(xiàn)在身體也不太好,體力跟不上了。常常看到有的人排了半個小時的隊還沒吃上,還有的為了吃一碗石涼粉兒跟前面的人商量,我的心里啊,是又開心又無奈。”

    李奶奶還告訴記者:“我的想法很簡單,也不是為了掙錢,就是圖個心里高興。我看到大家吃了我做的石涼粉兒開心,大家喜歡我做的東西,我就很高興。還有很多人從很遠(yuǎn)的地方跑過來買,一次買好幾碗帶走,我人老了就好面子,有時候走在大街上,有吃過我的石涼粉兒的人還跟我打招呼,我這心里啊,別提多高興了。”李奶奶笑得合不攏嘴。但是李奶奶話鋒一轉(zhuǎn),有些難過的神情,“經(jīng)常會有人來問我,我的石涼粉兒和其他家有什么區(qū)別,其實我也不清楚哪里不一樣,但我做的石涼粉兒用的方法是最傳統(tǒng)的,是最正宗的做法,沒有任何香味劑、添加劑之類的。而且這石涼粉兒還特別怪,只有用信陽的水做出來的才好吃,這是外地人嘗不到的東西。我希望信陽的石涼粉兒能夠一直傳承下去,這種民間小吃,是信陽的一種特色,千萬不要斷了‘香火’。”(作者:張詩綺 周靜 )(原標(biāo)題:信陽:有種“得勁”就叫“石涼粉兒”)

 

責(zé)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信陽日報(2013-08-22)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河南農(nóng)家樂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吳氏網(wǎng) 秦氏網(wǎng) 中華舒氏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wǎng)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秦腔戲曲網(wǎng) 中國晉劇藝術(shù)網(wǎng) 揚(yáng)州揚(yáng)劇網(wǎng) 梨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