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在哪兒?快叫我看看。”5月25日,沁陽市的毛驢飼養戶張義文家里闖進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當地農民企業家曹紅旗。今天,他要把老張家養的十幾頭毛驢全部買下。
談了半天,張義文堅持每公斤驢肉賣20元錢,這比平時貴2元多。曹紅旗咬咬牙,當場現錢交易。“銷售旺季馬上就要到了,許多客戶急著要貨,原料必須得跟上!”曹紅旗笑著說。
曹紅旗是沁陽市西萬鎮農民,以前搞煤炭運輸掙了300多萬元,后因盲目投資又賠了不少錢。一天,一家本地驢肉加工廠的老板找到曹紅旗,希望借助他的銷售網絡搞合作。曹紅旗幫別人賣驢肉4個月后,看到了驢肉加工的前景,決定自己生產驢肉。這一下,他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其妻陳花珍開玩笑說:“紅旗認準的事八頭牛都拉不回,像頭犟驢。”
生產驢肉,關鍵問題是驢的來源。雖然當地驢肉消費市場大,但本地的毛驢并不多,一旦開始規模化生產,大量的毛驢從哪里來?于是,找驢成了曹紅旗那段時間的主要工作。“不光在河南,我還到西北、東北地區尋找,發現西北一帶養驢規模比較大,荒坡上一放就是幾百頭。”曹紅旗高興地說。
2004年8月,曹紅旗正式開始生產驢肉產品,從甘肅、新疆等地購進屠宰后分割好的驢肉,經過煮制、真空包裝、殺菌等工序后,每天有3噸多驢肉產品從他的廠里運往焦作、鄭州等地的超市。
曹紅旗特別注重產品質量,專門注冊了“老師傅”商標,短短幾年就把企業發展成沁陽市最大的驢肉加工廠,一年加工1萬多頭毛驢,年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記者王澤遠 通訊員劉佳高原)(原標題:曹紅旗“犟驢”發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