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美食 >> 瀏覽相關信息

信陽菜特色原料

2013/9/16 17:28:40 點擊數: 【字體:


    原料是體現信陽菜特點和風味特征的重要條件。信陽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物產極為豐富的地方。其中一些物產為信陽獨有,成為信陽菜的特色原料。

    一、牲畜類原料

    信陽的牲畜類原料以豬、牛、羊為主,其中以豬、羊作為主要食用原料,牛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主要作為生產工具使用,退役后才宰殺作為食用原料。1949年,信陽地區肉類總產量1526萬公斤,其中豬肉1451萬公斤,牛肉30萬公斤,羊肉45萬公斤,是河南省主要肉類原料產地。2004年,信陽豬、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737、6萬頭、119、7萬頭和329、9萬只,總產量38、4萬噸。

    牲畜類原料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差別大、碳水化合物少、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豐富,是人類最佳的食物。牲畜蛋白質氨基酸在種類和比例上接近人體需要,易消化吸收,是利用率高的優良蛋白質。存在于結締組織中的間質蛋白,主要是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由于必需氨基酸組成不平衡,如色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質量分數很少,谷氨酸較多,蛋白質的利用率低,屬于不完全蛋白質。此外,畜禽肉中含有一些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酸、肌酐、嘌呤堿、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含氮浸出物,是肉湯鮮味的主要成分。畜肉的脂肪質量分數因牲畜的肥瘦程度及部位不同有較大差異。育肥的畜肉脂肪可達30%以上,如瘦羊肉含脂肪18.9%,肥羊肉則可達35~45.7%;瘦豬肉含脂肪23.3%,肥豬肉可達42.1%。同一畜體肥肉的脂肪質量分數多,瘦肉和內臟脂肪質量分數較低,如:豬肥肉脂肪質量分數達干重的90%,豬里脊肉所含脂肪占干重的7.9%,豬前肘含脂肪31.5%,豬五花肉含脂肪35.3%,牛五花肉含脂肪5.4%,瘦牛肉含脂肪2.3%。畜肉類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少量卵磷脂、膽固醇和游離脂肪酸。禽肉脂肪熔點低(33~40℃),易于消化吸收,含有20%的亞油酸,營養價值較畜類的高。畜禽肉中的碳水化物質量分數極少,一般以游離或結合的形式廣泛存在于動物組織或組織液中,主要形式為糖原,肌肉和肝臟是糖原的主要儲存部位。畜禽肉礦物質質量分數為0.8~1.2%,瘦肉要比脂肪組織含有更多的礦物質。肉是磷、鐵的良好來源,在畜禽的肝臟、腎臟、血液、紅色肌肉中含有豐富的血色素鐵,生物利用率高,是膳食鐵的主要來源。肉中鈣主要集中在骨骼中,肌肉組織中鈣質量分數較低,每100克僅為7.9毫克。畜禽肉中的鋅、硒、鎂等微量元素比較豐富,其它微量元素的質量分數則與畜禽飼料中的質量分數有關。
    
    畜禽肉中維生素較多的集中在肝臟、腎臟等內臟,以維生素B族、維生素A族的質量分數含量較為豐富。相比而言,禽肉的維生素質量分數較畜類高1~6倍,而且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
淮南豬。淮南豬是信陽著名的地方品種,是信陽菜主要的豬肉原料。豬是由野豬馴化、雜交培養出來的。全世界有300多種,我國有200來種。豬按商品品質可分為瘦肉型、脂肪型、肉脂兼用型三種;按地域分可分為華北型、華中型、淮南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6種。具有代表性的有東北民豬、淮南黑豬、金華豬、江淮伏豬、榮昌豬、高原藏豬等。另外,還有利用外來品種與本地豬雜交培育的豬種,如:大白豬(用中型約克夏或俄羅斯大白豬與本國豬雜交而育),以及巴克夏及波中豬等外來豬與本地豬雜交而成的一些新品種,如:哈爾濱白豬、湖北白豬、新淮豬、北京黑豬、新淮花豬、東北花豬、泛農花豬等。

    中國養豬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考古發現,在公元前5000~6000年前的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鄭裴李崗二遺址,均出土了豬的遺骸。這被認為是中國北方已知最早的家畜遺存;南方則于廣西桂林甑皮巖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發現家豬骨骸,均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到商代早期,中國已育成特征穩定的家豬品種。據先秦文獻記載,豬被列為五畜或六畜、六牲之—,常用作祭品,與羊并稱為少宰。

    淮南豬俗稱笨豬,因主要產區集中在淮河以南地區得名,其中心產區在信陽固始縣。淮南豬按其頭型大致可分為齊嘴大耳型和尖嘴小耳型兩種。齊嘴大耳型俗稱三張嘴或三嘴落槽,體形中等,被毛黑色,耳大下垂,額較寬,嘴稍短粗,額部多有兩條橫紋和3~5條縱紋,前軀較淺窄,單脊,背腰較平直,腹較大下垂,但不接地,臀部傾斜,后軀欠豐滿,尾較長,四肢粗壯有力,鬃毛長9.7厘米。尖嘴小耳型,俗稱黃瓜嘴,體形中等,被毛黑色,兩耳較小下垂,額部多有菱形皺紋,面直嘴長,單脊,背腰平直,腹稍大下垂,胸淺,臀部傾斜欠豐滿,四肢有力,適于放牧。淮南豬多分布在山區和丘陵區。仔豬初生重0.8公斤,八月齡體重51~53公斤,成豬一般體重104.9~149.7公斤,體長大于胸圍8.8~15.1厘米。母豬乳頭多,繁殖能力強,乳頭一般為8~9對。六月齡性成熟,初產仔豬一般為7~8頭,第五胎產仔豬最高,一般為12~15頭,最高可達23頭,經產母豬第八胎產仔數開始下降,母豬利用期一般為8年。母性強,仔豬成活率95%,育成率85%。

    淮南豬在信陽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過長期選育,呈現出許多優良特性,主要有:產仔數多,繁殖力強,耐粗飼,適應性強,耐熱且少患病,宜粗放飼養,肉質好,胴體品質良好,瘦肉率高,約為45%,遺傳性能穩定,性情溫馴易管理。豬肉營養豐富,每100克瘦豬肉蛋白質含量為20.3克,脂肪6.2克,并含B族維生素,而100克肥豬肉蛋白質只有2.4克左右,脂肪90克左右。豬肝中含有蛋白質、鐵、鋅、磷、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中醫認為,豬肉性平,甘咸,無毒。有滋陰、潤燥的功用,對熱病傷神,消瘦羸弱,燥咳,便秘,口渴缺飲,干咳少痰,咽喉干痛,腸道枯燥, 大便干結,氣血不足,腎精虧損有一定的食補與食療功效。

    商代早期,豬已成為經常的肉食之一,用豬肉制作的菜肴已有蹺(豬肉羹)、炙(炮豬肉)、濡豚(整煮小豬)、豕載(大塊煮豬肉)、蒸豚(蒸小豬)等。著名的“炮豚”則為周代八珍之一。周代以后,歷代都出了許多用豬肉烹制的名菜肴,如“東坡肉”、“烤乳豬”、“清燉蟹粉獅子頭”、“粉蒸肉”等。由于淮南豬是在自然環境下飼養的,加之生長周期長,用淮南豬肉烹制的菜肴,特別是經過燜、燒、燉、鹵的菜肴在信陽菜中有突出的地位,如信陽菜中的“燜罐肉”、“紅燒肉”、“燉豬肘”、“鹵豬蹄”等,肉香極其醇厚,是最值得品嘗的菜肴。

    信陽黃牛。信陽黃牛是信陽當地短腳黃牛、高腳黃牛和南陽黃牛、秦川黃牛的雜交種,是信陽菜主要的牛肉原料。

    中國是早期馴養牛為家畜的國家之一,至先秦時期,牛已列為六畜之一,并以牛為犧牲,列為三牲之首,稱為太宰。牛按品種分為:水牛、黃牛、牦牛、野牛、奶牛;按用途分為役用牛,肉用牛,奶用牛,役肉兩用牛,奶肉兩用牛。按生產地域分有秦川牛、南陽牛、魯南牛、延邊牛、青藏牦牛、青藏肉牛、青藏奶牛、兩湖水牛等。黃牛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區;水牛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牦牛又稱藏牛,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西北部。現在,我國不少地方還有從國外引進的肉用牛。外國引進的肉用牛體軀粗壯,肌肉豐滿,肉質好,出肉率高。

    信陽本地黃牛品種,山區多為短腳黃牛,丘陵和平原區多為高腳黃牛。由于短腳黃牛和高腳黃牛體重較輕,體軀短,凈肉率僅為31%左右,役、肉、乳性能較差,建國后,信陽畜牧業科技人員對信陽本地的黃牛進行改良,于上世紀60年代從南陽引進南陽黃牛種公牛,70年代后期又引進秦川黃牛,同信陽黃牛進行雜交,使信陽黃牛的品質有所提高。這就是說,信陽黃牛主要為淮河流域本地短腳黃牛和高腳黃牛和南陽黃牛、秦川黃牛雜交而形成的一個優良黃牛。在信陽所產的黃牛中,以息縣產的黃牛最好,具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特點。牛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每100克瘦牛肉蛋白質含量為20.2克左右,脂肪含量在2.3克左右。牛肉含全部人體必需氨基酸,且質量與人體氨基酸接近。牛的肝臟蛋白質含量也較高,且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D及鈣、磷、鐵、銅、鋅等。中醫認為,牛肉味甘、性平、無毒。《本草綱目》記載:“牛肉補氣,與黃芪同功。蓋肉者胃之藥也,熟而為液,無形之物也。故能由腸胃而透肌膚,毛竅,爪甲,無所不到。”《日華子本草》記載:“水牛肉冷,黃牛肉溫。”牛肉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的功效,對虛損瘦羸,口渴,脾弱不運,痞積,水腫,腰膝酸軟有一定食療功效。

    我國食用牛肉的歷史很久,《禮記》所記“周代八珍”中的搗珍、漬、熬、糝四種都用牛肉制作。秦漢以后,由于重農思想的發展,許多朝代都曾下過禁屠令以保護耕牛。縱觀我國的歷史,除從事畜牧業生產的一部分少數民族外,在從事農業生產的地區,一般都是冬閑時以淘汰牛作為食用原料,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近代。因此,我國長期以來,牛肉在人們的消費結構中一直很低。牛肉的肌纖維比豬、羊肉長而粗糙,肌間筋膜等結締組織多,初步加熱后蛋白質凝固時收縮性強,持水性相對降低,失水量大,肉質較老韌。烹調時多用切塊燉、煮、燜、煨、鹵、醬等長時間加熱的烹調法。牛的背腰部及部分臀部肌肉肌纖維斜而短,筋膜結締組織少,用刀切成絲、片等形狀,用旺火速成的炒、爆等方法成菜,可獲得柔嫩的效果。為改善牛肉的肉質,傳統的方法用懸掛法,即將大件牛肉吊掛起來,利用其自重拉伸肌肉,使其在僵直時肌纖維不收縮,并使其易于斷碎,此法可使其嫩度提高30%。在炒牛肉絲抓漿時,加1~2湯匙植物油,靜放20~30分鐘后再炒,利用油分子配合水分子在肌纖維中遇熱膨脹時爆開的效果,可使菜品細嫩松軟。現在則采取往肌肉里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利用加熱時酶活化的作用,破壞肉中的膠原纖維,提高牛肉的嫩度;燉煮時采取添加木瓜蛋白酶或加鳳仙花籽、山楂、冰糖、茶葉,或在燉前涂芥末等方法,也可取得同樣效果。信陽菜中,牛肉主要用來炒、燒、燉、鹵、制餡,如“燉牛肉”、“西紅柿燉牛腩”、“青椒炒牛肉絲”、“清燉牛蹄筋”、“炸牛肉丸子”、“鹵牛肉”等。

    板山羊和黑山羊。板山羊和黑山羊是 信陽主要飼養的品種,是信陽菜主要的羊肉原料。

    我國羊的品種很多,按品種可分為綿羊、奶綿羊、山羊、奶山羊;按用途可分為肉用羊、奶用羊,肉奶兼用羊,毛用羊,毛肉兼用羊,皮用羊,皮肉兼用羊,皮毛兼用羊;按地域可分為蒙古羊,藏青羊,淮山羊等。

    板山羊屬淮山羊型,被毛全白,體重一般7公斤,結構勻稱,板皮致密柔軟,分層多而不碎,拉力強,韌性大且彈性好,產肉性能較好,屠宰率一般為45%左右。板山羊肉質細嫩,膻味小,鮮味可口,是良好的皮、肉兼用羊。板山羊繁殖率較高,成年母羊一年兩胎,每胎產2~3,高者可達5只,母羊利用年限一般為3~5年。黑山羊原產四川省簡陽縣,又稱“簡山羊”,1975年駐信陽縣李家寨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從四川引進。黑山羊體格較大,四肢高,善走善跳,耐粗飼適宜山區放牧。1983年后,信陽縣、新縣、固始和羅山等縣先后從四川引進一批繁殖推廣。黑山羊被毛黑色,柔軟較長,富有光澤,背腰平直,身軀呈圓簡狀,緊湊結實,皮質好,平均橫抗5.49公斤/平方毫米,縱抗4.16公斤/平方毫米,富有彈性板皮光滑。黑山羊產肉性能較好,屠宰率為44%左右,凈肉率為39%左右,肉質細嫩,味佳。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每100克羊肉蛋白質在205克左右,脂肪約4克,鐵、鋅、磷含量較高,鈣、銅等微量元素適中。羊肝中維生素A、維生素D,尼克酸含量很高。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左旋肉堿(2.1g/kg),可促進長鏈脂肪酸燃燒,能增強和激素的活力,對營養心臟有重要作用。中醫認為:羊肉大熱。《名醫別錄》記載:“羊肉味甘,大熱,無毒”,其熱量是牛肉的1倍,豬肉的1.5倍;鐵的含量是豬肉的6倍。羊肉中的脂肪與膽固醇較低。冬季食用可促使血液循環,有增溫御寒的作用。羊肉有益補虛,溫中暖下,對肺結核、氣管炎、貧血、產后與病后氣血兩虛、腰膝酸軟、腹疼、寒疝、中虛反胃等具有食補及食療作用。

    我國食用羊肉的歷史也很久,《周禮·天官》篇所載“八珍”中,搗珍、漬均用羊肉烹制而成。西周時期,羊僅限于士大夫階段享用,至春秋戰國時期才成為人們普遍的肉食。秦漢時供人們食用的養羊業得到很大發展,羊肉名饌大量涌現。北魏《齊民要術》中以羊肉、羊蹄、羊腸、羊肚、羊肝等烹制的名饌就近10種。唐宋時期,隨著烹調方法的改進提高,不僅出現了“歿忽羊羹”、“天真羊膾”、“于闐全蒸羊”以及用羊、鹿舌各半烹制的“升平炙”,而且還出現了用羊肉(或兔肉)涮著吃的撥霞供”,開當今涮羊肉之先河。元代,隨著蒙古族統一中國,蒙古肥尾綿羊南遷,羊肉名饌更加豐富多彩,忽思慧《飲膳正要》記載的“聚珍異饌”共94款,其中以羊肉為主料或配料的就達73款。明清以來,特別是清真菜,以羊肉為原料的肴饌更向精細方向發展。目前,廚師們能用羊的各個部位做出千余款風味各異的肴饌來。烹制羊肉有多種烹法,可以風制,臘月取肥羊去毛臟風干,冷水泡軟后,煮燉皆可。可以白煮,熟后冷切,蘸椒鹽或醬油食用,用整方羊肉煮熟切瘓,湯清而不走油,也有少加食堿,爽口不膩。可以煨燉,配黃芽菜或竹筍、胡蘿卜煨,或加雞湯、蕈丁、山藥丁同煨,或切大塊,入缸中水酒各半,用礱糠火煨熟再加佐料,絕無膻氣。可以與魚同煨,清代《調鼎集》有“羊肉與鯉魚塊同煨”的記載。羊肉還可以配大栗丁,加鹽、酒、姜汁、淀粉、羊湯煨作羹;還可以做羊肉丸子,《齊民要術》中記載的“跳丸炙”,用的就是羊肉做成的丸子。可以炒,炒羊肉片或羊肉絲宜速炒,調味品可用韭菜、蒜、姜絲之類。可以冷凍,把熟爛精羊肉撕碎,加魚肚、松仁、栗肉、核桃仁,白醬油熬凍,盛在平底盒盤內,壓實,切片,名“羊糕”。還可以叉燒炙烤、油炸、蒸食,或做糟羊肉。信陽菜中的羊肉原料主要是山羊肉,以燉、燒、燜為主要烹制方法。“羊肉燉白菜”、“羊肉燉粉條”、“紅燒羊肉”是最普通、也是最常見的菜。“清燉羊肉”、“燜羊肉”、“醬燒羊肉”、“干燒羊肉丸子”、“炒羊臉”等是信陽用羊肉烹制的精品。近年,“清湯羊肉”的創制,很好地解決了去膻氣和爽口的問題,成為受人喜愛的新菜品。

    此外,信陽人喜狗肉。早在商周時期,狗肉便是宮廷宴飲、祭祀大典上不可缺少的美味。秦漢代已有專業屠宰狗的商戶出售狗肉。江蘇沛縣“龜汁狗肉”據說是漢高祖劉邦嗜食狗肉而傳下。狗肉富含蛋白質,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質20克左右,脂肪3~4克,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2、B6、B12等。所含骨細胞生長因子,有接骨與愈創作用。狗肉還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和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狗肝含有鐵、磷及維生素E及卵磷脂;狗腎具有壯陽作用。中醫認為:狗肉熱,味甘,性平,益陽事,補血脈,暖腰膝,厚腸胃,實下焦,填骨髓,補肺氣,療澇七傷,對老年腰腿及婦女產后虛勞,男子陰虛、遺精、陽痿等癥有一定療效。《食療本草》、《日華本草》、《本草綱目》等醫書中也多有狗肉供饌與飲食保健方面的記載,民間并用作冬令補品。

    狗肉纖維細膩鮮嫩,以仔狗入饌為佳。烹制狗肉,最適合沙鍋燉、燜。用燉、燜烹制的狗肉,質地酥爛,肉香湯醇;也可煨、煮、燒,還可鹵煮拌食。狗肉的土腥味濃,加工烹制狗肉一定要注意除腥。吃狗肉,多數地方都是鮮吃,一般是先將狗肉放在清水中浸泡數小時后取出,再用清水充分洗凈,投入沸水鍋內,加姜片,蔥段、花椒、黃酒等料煮透即可。烹調時或烹調后,若加些蒜泥、辣椒醬,可使成菜味道更美。用狗肉烹制的名菜有江蘇的“龜汁狗肉”,廣東的“狗肉煲”,海南的“火鍋狗肉”,貴州的“花江狗肉”等。湖南人喜食狗肉,擅烹多種狗肉菜肴,如“酸辣狗肉”、“紅煨狗肉”、“紅燒全狗”等。民國時期的湖南督軍譚延凱曾寫了一首頌揚狗肉宴的打油詩:“老夫今日狗宴開,不料請君個個來;上菜碗從頭頂落,提壺酒向耳邊篩。”譚氏設狗肉宴“個個來”,可見人們對狗肉的喜愛。另外,各地還有“椒鹽狗肉”、“紅燒狗肉”、“黃燜狗肉”、“沙鍋狗肉”等狗肉菜品。同其他地方不同,信陽人吃狗肉不鮮吃,一般是將屠凈的狗肉先腌漬、晾曬,并將晾曬至半干的狗肉掛在灶臺上方,用做飯時冒出的煙,最好是燃燒松樹枝時冒出的煙熏一段時間,信陽話叫“秋”,其主要目的,一是除土腥味,二是可以使狗肉色澤更加鮮亮,三是增加狗肉的凝聚度,使之在烹制時易于成型,四是防蟲、防菌便于儲存。在烹制和吃上,信陽民間有兩種說法,一是“不用刀”,認為用刀切了狗肉后味道不好,因此,烹制狗肉時盡可能不用刀,而是將煮熟的大快狗肉用手撕成小快,然后或燒或燜。二是“狗肉不上大席面”。在信陽,飼養狗主要目的是看家護院,不是為了食用的,既便是捕食,也多是老狗,且飼養者一般不吃自己家養的狗。其次,狗在春夏之季易發病,也不肥,皮毛也不好。過去,人們賣狗,皮毛的價值高于狗肉的價值。因此,狗的屠宰多在秋末與冬季,狗肉的供應,不像豬,牛、羊可以隨時宰殺,供應量小。第三出于民族習俗、宗教信仰和避諱,怕犯忌引起客人不快。因此,狗肉在賓館飯店很少見到,在民間和小餐館則能經常見到。不鮮吃、不用刀、不上席是信陽烹制和食用狗肉的突出特征。此外:1、信陽人吃狗肉主要在冬季,把狗肉當作冬令補品的意味明顯。2、信陽人在一定程度上把烹制和品嘗狗肉當作一種文化。在冬天,有人弄到一條好狗,常常會請幾個知心朋友到家里,大家圍在火爐四周,一邊在鍋里煨著狗肉,一邊聞著肉香,一邊小口品嘗,一邊喝酒,一邊聊天,情景和心境都十分愜意。現在,請朋友到餐館品嘗狗肉的也多了起來,但情景和心境遠不如在家里愜意。3、信陽人烹制狗肉極其講究,品嘗狗肉也是把味道放在第一位。信陽狗肉主要是辣味、蔥姜味和臘味三種味型。信陽“煨狗肉”吃的是濃烈的辣味,“燒狗肉”和“狗肉火鍋”以蔥姜味和臘味為主。信陽人吃狗肉除講究味道外,還講究“凈板”,就是說烹制狗肉除加入調料外,不加任何輔料。信陽人吃狗肉根據不同的味道,技法烹制出不同的狗肉菜肴,如:紅燜狗肉,燉狗肉,醬汁狗肉,蒜香狗肉,五香烙汁狗肉,紅鹵狗肉,白鹵狗肉,白拆狗肉,燉臘味狗肉,煨熏狗肉,紅燒狗肉,三椒狗肉,家常炒狗肉,狗肉燉粉條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信陽市情網(2008-07-25)
0
下一條:信陽菜基本來源上一條:中國信陽菜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