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依托豐富獨特的柞坡資源優勢和柞蠶養殖技術優勢,引進開發柞蠶新品種和蠶業養殖新技術,秋柞蠶養殖已經試驗成功,結束了自漢代以來2000多年養殖一化柞蠶的歷史。
該縣柞坡資源豐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全縣16個鄉鎮有十五個從事柞蠶生產,宜蠶柞坡面積150萬畝,蠶繭產量占全省柞蠶產繭量的60%以上,素有“召半省”之稱,但受傳統養殖模式的影響,每年蠶農只在春季四至六月放養一季柞蠶,致使柞坡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近幾年來,該縣在積極做好春柞蠶繭生產的同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堅持不懈的開發秋蠶養殖新技術,從今年7月份開始在全縣5個鄉鎮開展了秋柞蠶放養試驗工作,共放養青白蠶種卵168斤,目前各實驗區秋蠶長勢喜人,早秋蠶已經結繭,預計每斤可產鮮繭300余斤。
秋柞蠶技術的成功培育,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柞坡資源,更好的促進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幅度增加蠶農養蠶收入,對于發展優質高效的柞蠶產業模式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發布者: 刁良梓)(原標題:南召縣秋柞蠶試養成功 改寫千年柞蠶養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