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南召:看蠶業美麗蝶變

2013/9/17 15:01:40 點擊數: 【字體:


  初夏正是柞蠶收獲的季節。5月19日,由市農業局和本報共同主辦的“體驗休閑農業·走進美麗鄉村”大型走基層采風活動走進南召縣城郊鄉東莊村萬畝柞蠶示范基地,近50位市民參與此次活動,在上山看蠶的同時,了解了柞蠶發展的歷史和文化。

     蠶鄉美景喜游客
 
  城郊鄉東莊村萬畝柞蠶基地距離南召縣城5公里,參與活動的市民乘車到達東莊村后徒步登山進入基地,只見滿山遍嶺的柞墩上金色的蠶寶寶與翠綠的柞木葉交相輝映,仿佛使人置身于一座生機勃勃的“生態工廠”。
 
  面對市民關于柞蠶的各種提問,隨行的基地工作人員臨時當起了導游。正在大家沉浸在基地工作人員的講解中時,一句“快往這邊看”打破了現場的氣氛。循聲望去,只見三三兩兩的蠶農頭頂移蠶的頂筐向人群中走來。一時間大家對蠶農頭頂的頂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競相和蠶農合影,有的甚至把頂框借來頂在自己的頭上。
 
  帶著孩子來的張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與大自然這樣親密接觸,更不用說對柞蠶生長習性和環境的了解了,她之所以帶孩子參加今天的活動,就是想讓孩子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柞蠶一生是奉獻
 
  “柞蠶的一生是奉獻的。”隨行的基地工作人員拿起樹上的一只蠶向市民們介紹。
 
  柞蠶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蠶)、蛹和成蟲(蛾)4個發育階段。南召柞蠶從卵到蛾一年只發生一個循環,一年只養一季春蠶,所以被稱為一化柞蠶。據《本草綱目》記述,柞蠶蛹入食可健身強神,入藥能補氣養血。柞蠶絲被國際上譽為“纖維皇后”,是高檔紡織品的優質原料。
 
  進入五齡期10多天后,柞蠶的體內幾乎全是蓄積的蛋白質,這個時候,柞蠶絲腺膨脹,它們會用腹足倒抓柞枝把自己穩穩地固定在某一位置,開始吐絲筑繭,一只柞蠶的吐絲量通常為950米,吐絲的蠶呈“S”狀或“8”字形搖擺,所筑的繭呈橢圓形。吐完絲的蠶終結了幼蟲階段的生命,在繭內成蛹。蠶繭可以繅絲制綢,柞蠶蛹是一種富含蛋白質的綠色食品,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提取有機成分,制作成保健品、化妝品、藥品等。
 
  南召養蠶始于漢
 
  南召縣蠶業局局長馬全立介紹,南召柞蠶產繭量占全省60%以上,素有“召半省”之稱。《宋書·符瑞志》載:“漢光武帝建武初,野繭、谷充給百姓。其后,耕蠶稍廣……”這一史料說明,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距魯山、南召不足150公里。南召地處東漢帝鄉,首受其利。當時把柞蠶種繭發給百姓,提倡柞蠶生產,耕蠶相提并論,柞蠶生產已進入國家重視和人工控制階段。
 
  南召山區柞蠶業隨著歷史的變革,經久不衰。長期以來的生產實踐證明:柞蠶生產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一體,是以出口創匯為主的外向型產業,也是名特優綜合農業生態經濟產業,是治山、治水、養蠶、創效的典型農業生態經作模式。
 
  柞蠶產業富農家
 
  據市經濟作物指導站站長趙群友介紹。南召縣是河南省一化性柞蠶的主產地,柞蠶業是該縣傳統的出口創匯產業,是全國唯一的一化性柞蠶繭生產基地縣。
 
  近年來,該縣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把一化柞蠶養殖與發展生態農業、帶動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有機結合起來,鼓勵群眾放膽放手發展柞蠶養殖,放養一斤蠶籽可收入5000余元,柞蠶養殖已成為山區群眾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
 
  柞蠶生產投入小,見效快,效益高,飼養1公斤蠶種,只需投入700元蠶種錢,僅養56天時間,還不耽誤農活,收入可達3600元,成為山區農民最好的短平快項目,而且柞蠶放養于山坡柞樹上,不占用耕地,不使用農藥,屬典型的綠色環保產業。
 
  在柞蠶養殖基地,記者見到了正在柞坡上移蠶的縣糧食局下崗職工勾其江,他從糧食局下崗后主動承包了750畝高效柞坡,年均放養15公斤籽,忙時雇10多名零工,兩個月下來實現純收入2.5萬多元。勾其江告訴記者,像他這樣自主承包柞坡的下崗工人和山區群眾還有許多,他們在金燦燦的蠶寶寶身上收獲的不僅是金錢,更是一片金燦燦的希望。 
 
  南召現有宜蠶柞坡121.8萬畝,已開發利用105萬畝,占河南省已開發利用柞坡面積200萬畝的52.5%,全縣16個鄉鎮、340個行政村,有14個鄉鎮262個行政村78%的農戶從事柞蠶生產、系列產品加工和經營活動。全縣一般年份放養蠶籽7500公斤,產柞蠶繭6萬擔,產值約1.2億元。
 
  產業鏈不斷壯大
 
  實踐證明,蠶業是一項很好的龍頭帶動產業。馬全立說,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對天然纖維特別是蠶絲產品的需求量會逐步增加,從蠶業綜合利用的發展情況看,運用生物技術開發出的飲食、保健、醫藥、化妝等蠶業生物制品,在市場投放已展現出喜人的前景。蠶業產品多用途的開發,必將使蠶業資源的價值倍增,蠶業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近年來南召縣正朝著農產品深加工方向發展壯大柞蠶產業鏈。
 
  為推動深加工項目的快速推進,縣政府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縣財政局、工商、農行、扶貧等單位為成員的柞蠶產業化領導小組,做好全縣柞蠶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協調、服務工作。去年,縣政府又制定了《南召縣柞蠶產業2009—2015年發展規劃》,引導產業良性發展。
 
  擬投資5.3億元的“召蠶實業公司”已在南召縣注冊成立,2013年5月底前將由九龍中瑞控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開工建設,建設周期一年。公司建成后將建設柞蠶精、深加工項目,實現5齡鮮蠶制粉、提取蠶絲(狀)蛋白,制取殼寡糖及長效干擾素等并生產終端產品——口服液。預計項目建成投產后年銷售額1.5億元。
 
  另外,南召縣九紫山農林開發有限公司也轉入蠶蛹蟲草即北冬蟲夏草的開發,預計2012年9月投產。
 
  南召柞蠶產業正在逐步發展壯大,幾年后,將形成絹紡、制衣、寢飾、絲綿、家紡、地毯、現代生物制藥、保健品等為主的蠶業深加工產品。柞蠶系列產品的檔次不斷提高,依靠品牌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柞蠶產業綜合效益將成倍上翻。
 
  實踐探索中前進
 
  馬全立告訴記者,南召柞蠶產業的發展困境在于,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風刮日曬從事養蠶,柞蠶業出現傳承斷層。另外,柞蠶種場基礎設施薄弱,科研和推廣經費嚴重不足等都制約著柞蠶業的發展。
 
  怎樣讓柞蠶養殖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南召在進行著實踐和探索。
 
  近年來,該縣樹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生態理念和綠色政績觀,加大對柞坡的保護力度,初步形成了“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柞蠶業生態保護格局。2010年,南召被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縣政府從2009年開始,在鄉鎮開展“柞蠶杯”競賽活動,重點從領導重視程度、基地建設、生產服務、市場管理、龍頭企業培育等方面進行考核,“柞蠶杯”設獎金6萬元,切實提高鄉鎮發展柞蠶產業的積極性。
 
  為了確保蠶的品質,該縣還從四川、貴州、湖北等地調種進行良種改良、異地復壯,確保種質不退化,使正常年份每公斤蠶種的產靈平均達到了300公斤以上,增長30%。2011年以來發動群眾點橡補墩密植柞坡20余萬畝,為蠶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1年,縣里舉辦柞蠶小蠶保護育苗等技術培訓近百場次,培訓蠶農3000余人次,初步形成了蠶業協會、合作社、科技示范戶等縣鄉一體化的蠶業科技及網絡,走上了集約化生產之路。(作者: 廖濤 余殿鵬)(原標題:南召:看蠶業美麗蝶變)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南陽網(2012-05-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