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2月14日專電 還沉浸在濃濃的年味里,陜縣西張村鎮丁官營村農民張來廷已經閑不住了。“到棚里看看我的香菇,能過個好年,全靠它們!如今種菇成了鄉親們致富的錢袋子!”這個皮膚黝黑,憨厚樸實的豫西漢子,說起種菇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種地產量低,咋樣才能致富?經過反復地學習、實踐,2011年張來廷在鎮里帶頭成立了陜縣富康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占地200畝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決定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張來廷說:“現在合作社參股分紅的有32戶,生產基地的年種植規模達300萬袋。我們還無償為周邊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帶動農民150余戶,去年每戶平均收入應該有5萬多元。”
農民楊德倉今年春節收入翻了一番:“以前一直種平菇,年收入大概7、8萬。2011年開始加種香菇,收入一直在增加!”經過近年來的發展,陜縣西張村鎮食用菌生產已形成規模,食用菌生產成為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據了解,2012年西張村鎮食用菌種植村達30個,其中專業村10個;從事食用菌栽培在100萬袋以上2個村,50萬袋以上10個村,專業戶達到1200戶,裝料1510萬袋,產量1500萬公斤,產值9000萬元,年銷售量占三門峽市場三分之一份額。(戚藝芳)(原標題: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陜縣農民養菇奔“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