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冀魯豫行署發出關于封購各村大樹用以造船的緊急通知。通知指出:目前各地在土地改革當中,比較大的樹木已多半變為群眾所有,并多已伐倒,且有已被群眾用為工料的,但現在黃河用船甚急,選船需大批木材,故特決定該縣立即趁此時機封購造10只大船之樹木(每只船五把粗的楊樹約需三十株),望立即與該縣修防段商定具體數目布置各區村,保證完成,各村適于造船之大樹,應立即宣布封存,凡已伐倒應立即停止其解板(因解工料不能造船),未伐倒者誓不伐倒,由政府按價購買,封購時應選擇適于造船之材樹木,如紅楊、空心楊等不能造船者,不予封購。
因此系造船急務,希各縣即抓緊時間布置,由修防段材料股干部配合進行,務希完成為要!
1947年4月,根據上級指示,為避國民黨飛機的轟炸和對岸國民黨軍隊及還鄉團分子破壞船只,黃河河防指揮部和壽張縣委組織沿黃群眾,將各渡口的船只集中到北岸隱藏。沿黃軍民從渡口向村莊附近的樹林開挖引河。引河長短不一,一般長四五百米,寬20多米,深3米,這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挖引河的人多,目標大,國民黨的飛機不斷來轟炸,民工冒著生命危險施工,飛機來了就躲向樹林,飛機飛走后繼續開挖。為不暴露目標,民工們沒有壘灶做飯,以炒面和其他熟食充饑,為避白天國民黨飛機騷擾,民工不顧連日勞累,晚上奮戰。黃河岸邊多為沙質地,水層淺,有時泥水沒膝,民工弄得滿身泥漿,但全然不顧,晝夜苦干,很快挖出一道道引河。同時又在引河崖上挖修大洞,也叫船塢,把所有收集到的船只藏在里邊,上面覆蓋樹枝、柴草。
沿黃軍民收集到的船只,大部分破爛陳舊,多是花園口改道以前船只,容量小,最大僅能乘坐三四十人,而無法運送汽車、大炮,遠遠滿足不了大軍渡河作戰需要。于是“黃司”在沿黃各縣群眾大力支持下,先后于臺前境內孫口、張堂、林樓、毛河先后興建起五處較大的造船廠,調集沿黃村莊木工制造大船。壽張縣緊急動員,封號大樹,準備苧麻;派人到國民黨統治區采購桐油,挖鐵路,湊鋼材、趕造船只。全縣沿黃10華里以內的群眾主動將自家大樹砍伐,支援造船。在廣大群眾積極獻工和獻料過程中,壽張縣涌現許許多多模范人物,其中最典型的是王潭村的王導祥,他把多年給老人做喜棺的一棵大樹貢獻給船廠造船,他的全家老小都說“救國為救己,有國才有家,跟著共產黨,才能過安全日子哩。”黃河河防指揮部航運人員也連日籌購木、鐵、油、麻、灰等物料,做好后勤供應。當時,孫口附近興建一處較大規模的造船廠,開始設在毛河村后樹蔭下,剛剛施工,就被國民黨飛機發現目標,盤旋轟炸,造船工人冒著生命危險,將設備迅速轉移到陳樓村西林帶里,繼續施工,這里面積大,樹木茂密。由于局勢惡劣,造船工人們風餐露宿,生活極其艱苦,但情緒卻十分高漲,翻身船工個個奮不顧身,木工組、鐵工組、麻纜組互相配合,團結奮戰。造船廠里鋸聲、斧聲、鑿聲、錘聲,還有造船工人哼著的“反蔣”小調聲,此起彼伏,在林間回蕩;拉鋸的、舞錘的、推刨的、揀料的,繁忙而又緊張。開始,陳樓造船廠由黃委會直接領導,不久,為了加快建造大船的速度,改由黃河河防指揮部和黃委會雙重領導,該船廠有干部20名。
1947年2月上旬,陳樓造船廠由王克江親手制造的平頭“大1號”(長8丈5尺,寬4丈)船竣工了,船廠舉行慶賀典禮,自此一只只大船陸續制成。至5月, 陳樓造船廠共造船28只,均按長寬和面積的大小,依次由1排到28號。
造船不易,拉船更難。陳樓船廠距孫口渡口10華里,途無滴水,旱地行船,極為困難。為使平頭“大1號”船早日下水待命,遂調集全區青壯年拉船。當時拉船的口號是:
鋪船路喲,嗨嗨,
用秫秸喲,嗨嗨,
挑水和泥挨堆排,
中國人民志氣大,
船過路酥大樹密。
他們在拉船的路上鋪滿秫秸,上面墊蓋淤泥和水攪成的泥漿,用人力前拉后推,向前滑行,奮戰一天,傍晚將船拉到渡口下水待駛。1947年7月4日夜,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時,劉鄧首長就是乘這只平頭“大1號”船渡過黃河的。
在陳樓造船廠施工的同時,臺前境內其他造船廠也在緊張的工作,先后造大船計120只。這些大船一船能渡一排人,甚至一連人,大的能載200多人和5輛汽車。船造好后下水均很困難,有的用四輪大平車運,有的墊上木板、高梁秸、麥秸,用人畜拉?h區干部群眾總動員都參加拉“旱船。”用牛拉船還不能吆喝,只能用“啞巴打牛”的辦法,以防對岸國民黨士兵聽到聲音。盡管如此,在拉船的途中,還是經常碰上國民黨飛機的轟炸。為躲避飛機轟炸,船插柳蔭,人戴柳帽,遠遠望去,船如青松,人如翠柏。軍民協力把一只只大船按時運到各個渡口。
5月28日,冀魯豫區黨委發出為加強河防給沿河各縣委的通知。通知指出:為加強河防有以下幾件重要工作希望你們按期完成。
一、黃河河防指揮部成立水兵連,戰士條件和正規軍條件同,并要水手,條件是會浮水、會撐船,送前須經縣的審查無問題者再送來。具體分配如下:
縣名 水兵 水手
長垣 10人 52人
昆吾 20人 105人
濮縣 20人 105人
范縣 40人 250人
壽張 40人 250人
張秋 40人 250人
東阿 25人 130人
河西 25人 130人
以上數目須于6月5日前送到黃河河防指揮部。
二、各縣船只不得隨便動用,由河防指揮部統一使用,船只的數目大小均須統計出來,報告黃河河防指揮部,另外船管股不得調動。
三、沿河武委會主任兼河防主任,必要時可設副主任領導民兵。領導關系、日常工作、民兵仍歸武委會,河防工作仍歸河防指揮部。
黃河河防指揮部組建了2300多名水兵武裝,編為5個大隊和1個獨立營,其中四大隊和獨立營駐防孫口。水兵們晝夜苦練劃船、隱蔽、搶救、游泳等技術。
6月17日,冀魯豫署發出關于整修軍運大路及協助軍運的訓令。訓令指出:頃奉邊府邊財勤字三十號通令內開:“頃接大軍區供給部隊政字第五十一號公函,略稱:兵沿線道路,久未修整,兼以車輛往返頻繁凹凸不平,不僅行車往往顛簸震蕩消耗畜力,減低行速,且某些彈藥,一經震動,便易出險,人畜為傷,近在武安午波兵站左近,即曾出險三次,且一次震炸炮彈二顆,民夫二人連同牲口車輛均遭死毀,影響民不敢支差,其次軍需用品最忌潮濕,現正值雨季,被彈藥如經雨淋或則腐霉,或則失效,請轉飭大車路沿線各縣各村,修整大道以利軍運,愛護軍需資材,如遇雨時,動員民力,協助搬運起卸至安全室內,或借用蘆席掩蓋停車等情。查大道不僅為軍運孔道,亦為商家行走必經之途,如不時加修整,不僅軍車往來不便容易出險,即行旅商車,亦常軸折輪,視為畏途,為便利軍運商運,應轉飭沿途各縣經常注意修整,指令附近村莊分段負責,如因修路誤工較多,可根據具體情況,減免或減少其他戰爭勤務,以平衡負擔,并通過令沿線經各村鎮,如遇軍需車過路應積極協助,搬卸或借給蘆席房子安放,愛護軍需物資為要”等因,仰我各縣尤以有重要兵站經各線,酌情布置為要。
6月22日,劉伯承司令員發出“敵前渡河戰術指導”訓令,要求于月底前做好渡河的一切準備工作。具體指出: